趙棟梁
(淮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管理部,安徽 淮北 235000)
淮北礦業針對地質構造復雜、采深大、地壓大、瓦斯大等客觀條件,以綜掘掘錨護一體機為研究方向進行攻關破題,解決采掘接替失衡矛盾。第一代EBZ220MH掘錨護一體機為“龍門”式,以綜掘機截割部為平臺整合錨護裝置為一體,但該形式一體裝備存在機體重量大、視線受阻、支護效率低等問題,工程試驗效果一般。
經過反復調研,在袁店一井煤礦東翼軌道大巷試用MHY-260掘錨護一體機,綜掘機僅作為錨護裝置移動平臺,綜掘機與錨護裝置系統、功能分離,實現了減少人員、提高效率、本質安全等預期效果。
袁店一井煤礦東翼軌道大巷埋深-748.0m,設計施工層位于32煤層頂板78~145m,巖性為砂巖(淺灰色,中厚層狀,細粒,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分選性中等,緩波狀層理,含有菱鐵鮞粒,鈣質膠結)和泥巖(深灰色,塊狀,局部含有粉砂質,見有少量植物化石)。東翼軌道大巷支護斷面圖如圖1所示。

圖1 東翼軌道大巷支護斷面圖
設計工程量3328m,0.5%上坡施工,采用錨網索噴+深、淺孔注漿聯合支護形式,巷道斷面凈寬×凈高=5200×4200mm,直墻半圓拱型。
支護參數:支護錨桿采用GM22/2800-490螺紋鋼高強錨桿,錨桿間排距為800×800mm,矩形布置;錨索規格YMS17.8/6.3-1860,間排距2400×1500mm。
(1)錨護與綜掘機分離布置,不更換截割部升級改造技術,不影響掘進機基本性能,未增加用戶的無效成本。
(2)錨護與掘進兩系統分離。龍門大距離推移,避免了工作時的相互影響,從而解決了系統不匹配的矛盾。
(3)錨桿支護技術革新。應用空心馬達錨桿鉆機技術,額定扭矩300N·m、轉速400r/min,可實現深度≤2600mm鉆孔不續接鉆桿施工,同時噪聲≤30db(A)。
(4)錨護系統設計高效。設計了龍門大距離推移倍速機構,實現了上頂下支負載敏感聯動,橫梁上下水平定位,鉆機快速定位、鉆孔、錨固等功能,創造性實現一次定位雙排施工錨桿功能。
錨護裝置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錨護裝置主要技術參數
2.3.1 主要功能
綜掘機與錨護裝置結構、系統分離布置,錨護一體機基本是一套獨立機構,依靠左右推出主臂安裝在掘進機兩側的履帶架上,左右推出主臂前端安裝龍門架,龍門架上裝有兩臺錨桿機。掘進機截割工作時,左右推出主臂回收,龍門架回收到回轉臺上方,不影響掘進機截割工作。當需要錨護系統打孔時,左右推出主臂前推,帶動龍門架前移到截割頭前方,完成臨時支護后錨護機開始打孔工作。
2.3.2 整機結構
MHY-260掘錨護一體機由EBZ260綜掘機和錨護一體裝置兩大部分組成,其中錨護一體機共由6大結構組成:左右主臂、左右立柱、橫梁、雙液壓鉆機、液壓控制系統、臨時支護。如圖2所示。

圖2 分體式掘錨護一體機結構示意圖
掘進成巷→出矸→啟動油泵電機→推出左右主臂,伸出臨時支護桁架→移動橫梁至合適高度然后固定→操作錨桿機打眼→安裝錨桿→臨時支護桁架歸位→清理、收回大臂→收尾。
(1)綜掘機截割成巷(毛斷面)達到設計要求,施工進度達到兩個設計排距時,停止截割掘進,把迎頭礦渣清理干凈,達到錨護機施工條件要求,綜掘機閉鎖。
(2)錨護機臨時支護桁架兩側伸展,金屬網鋪滿桁架,金屬網用鐵絲連接牢固,金屬網露出臨時支護桁架前后兩端200mm。
(3)大臂向前平行推移到臨時支護桁架超過永久支護200mm即停止。啟動上下支撐,把臨時支護桁架頂緊(底板松軟時,下支撐地靴下墊300mm×200mm×150mm厚木塊,支平墊穩,防止大臂傾斜不平),支撐油缸閉鎖。
(4)橫梁上下移動到巷道起拱線位置即停,移動油缸閉鎖,橫梁固定。
(5)錨桿孔施工。移動液壓錨桿鉆機到巷道中心位置,移動馬達到夾持器處,打開馬達、夾持器上鉆桿、鉆頭、水套,鉆桿超過夾持器150~200mm,夾持器加緊鉆桿,向后移動馬達(馬達距夾持器≤800mm),馬達加緊鉆桿,打開夾持器。移動錨桿鉆機豎立,慢速啟動鉆機,鉆桿通水,向上移動鉆機滑道對準開孔位置開孔,開孔深150~200mm后,可全速開動鉆機打孔。
(6)錨桿安裝施工。錨桿孔施工完成后,退出鉆桿,馬達向后移動到最大距離,馬達上裝入錨桿安裝套。人站立在橫梁平臺上,把錨桿穿過夾持器上托盤,錨桿頂住錨固藥卷送入孔內,錨桿緊固端放入錨桿安裝套,移動夾持器端頂住巖壁,馬達向前推進錨桿(向前推進時,不要轉動鉆機,以防藥卷破損凝固),馬達距夾持器700mm時,快速轉動鉆機攪拌藥卷,同時快速推進鉆機,一直到錨桿安裝套擰緊錨固螺母為止。
(7)錨固施工完成后,把鉆機收到中間位置平放,橫梁移動到大臂以上位置,收起上下支撐缸,臨時支護桁架歸位,用棉絲清理大臂粉塵,最后后移大臂,直到大臂收緊,支護結束。
(1)臨時支護體積大,綜掘機截割出矸左右移動空間小,兩幫滯留矸石多,截割出矸耗時長,滯留矸石需要人工清理。改進方案:增加綜掘機鏟板寬度,提高收矸、出矸效率。
(2)錨護一體機兩臺錨桿鉆機軸向距離固定,當巖性變化需調整支護排距時無法調整,支護參數調整困難。改進方案:錨桿鉆機固定點設置軸向可移式,靈活調整軸向距離。
(3)臨時支護收縮后體積大,與巷道頂板間隙較小,綜掘機前后移動時剮蹭風筒,風筒距離迎頭較遠,除塵效果較差。改進方案:在降低風筒通風斷面情況下,改變風筒形式或由單一風筒變為多分枝小斷面風筒,適應裝備布置。
(4)鉆機橫梁位置遮擋綜掘機司機截割視線。改進方案:改進橫梁尺寸及位置或綜掘機升級為具備記憶截割智能化功能。
(5)掘錨護一體施工需一次全斷面截割成型,錨護裝置對迎頭空間要求較高,在巖性變差需提前施工頂板骨架撞楔時,全斷面截割端面裸露范圍大,人員操作需搭建平臺,操作工序復雜且安全風險大。改進方案:在錨護一體裝置上加裝可靈活拆卸施工撞楔的鉆機。
(1)實現本質安全。錨護一體設計理念,人員始終在機械臨時支護下,錨桿支護通過液壓閥操控,僅更換錨桿、裝填錨固劑時需人工操作,達到了人少則安的目標,安全可靠。
(2)減少職工勞動強度。綜掘機截割、出矸,錨護一體機機械化臨時支護和錨桿支護,職工僅需操作液壓閥和手柄即完成了掘進主要工序施工,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體力勞動降低80%。
(3)人均功效大幅提高。大斷面巖石掘進巷道傳統綜掘施工,迎頭每班需8人以上操作風動鉆機錨桿支護,采用新型掘錨護一體機后,僅需2人通過液壓手柄操作錨桿鉆機,2人在臨時支護下配合安裝錨桿,每班僅需4人進行錨桿支護,人均功效提高1倍。
(4)提高掘進單進。錨護一體機采用液壓驅動,液壓錨桿鉆機相對風動鉆機動力強,鉆進速度快,錨桿安裝一次預緊力達到設計標準,一根錨桿相較于風動鉆機施工節省4min,單月進尺由原90m提高到110m。
(5)現場作業環境得到改善。液壓錨桿鉆機運行聲音小,減少噪聲污染。
MHY-260掘錨護一體機是基于綜掘機為移動平臺,截割與錨支結構分體的實現截割、運輸、臨時支護、永久支護功能一體的安全高效掘進成套裝備。經過袁店一井煤礦東翼軌道大巷現場工程試驗,取得了預期效果,為解決礦區掘進接替緊張局面提供技術支持,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