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元,張雙超
(浙江海洋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 舟山316000)
LNG(Liqui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具有熱值高、污染少、易儲運的特點。LNG能源是當前國內外能源市場上的“明星”,應用領域十分廣泛。舟山市作為海島城市,在LNG產業發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舟山擁有便利的水運交通優勢。舟山群島,位于長江出海口以南、杭州灣南側,是我國南北航線和東西航線的交匯點。 進入我國的7條國際主航線中有6條途徑舟山,交通位置十分優越。 從舟山群島出發,向西沿杭州灣逆流而上可以直達杭州, 沿長江回溯可以深入到我國內地; 沿海岸線向北可以到達膠州灣、渤海灣,向南可以通過臺灣海峽直達南海。
舟山擁有顯著的港口優勢。 舟山市是我國東部沿海的群島城市, 深水岸線約280公里, 占全國的18.4%,已探明20米以上深水岸線超過100公里。 當前,舟山已有生產性泊位288個,萬噸以上深水泊位69個。 其中,20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11個,25萬噸級及以上碼頭泊位7個,30萬噸級及以上碼頭泊位6個,40萬噸級碼頭泊位3個。 獨特的深水岸線優勢和港口優勢全國少有。
舟山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 舟山背靠長三角,比鄰上海、寧波,在基礎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優越的市場前景。 借助舟山的交通優勢,理論上水運航線沿線的省份都在舟山經濟腹地覆蓋范圍內。 廣闊的經濟腹地為舟山LNG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市場需求, 舟山的港口優勢為海上大宗LNG商品從舟山登陸成為可能, 暢通的交通線路又使得發展LNG中轉業務機會大增。 近年來,舟山市LNG產業發展迅猛,新奧舟山LNG項目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8月投產,二期工程于同年12月開工建設。 舟山在LNG接卸業務方面初具規模,本地LNG應用也在積極發展。

圖1 完整的LNG 產業鏈示意圖

表1 LNG 產業鏈上、中、下游劃分
LNG產業是典型的鏈條式產業,一般完整的環節①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LNG產業鏈具有完整性,從氣源開采到終端應用,分為九個部分,環環相扣。一般將LNG產業鏈劃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包含幾個環節, 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LNG產業鏈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群體,從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細分成很多不同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被單獨列為一個專業項目進行深入發展。
梳理當前國際LNG市場供需格局可知,出口方主要有由卡塔爾、伊朗、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五國組成,其中美國、卡塔爾、伊朗三國對全球天然氣供給增量達到50%;進口國主要集中在亞洲,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部分歐洲國家也是進口國。 當前國際LNG產業市場競爭激烈, 在能源供應方面,2019年澳大利亞出口7751.4萬噸本土生產的LNG能源,已經超越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②。美國由于頁巖油氣田的開發,LNG出口量將實現200%的增長, 預計2025年將取代澳大利亞和卡塔爾,成為世界第一大LNG能源出口國③。 國際LNG能源市場的繁榮必將帶動LNG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LNG供應能力方面,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國家是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三國。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國液化投產開機達到84%。 同期正在建設中的LNG液化能力可達9200萬噸/年,提議建設并開展或已完成預研的LNG工廠液化總能力可達8.76億噸/年, 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液化能力,約5.91億噸/年, 源于美國 (3.36億噸/年) 和加拿大(2.55億噸/年)。 在能源需求方面,亞洲是LNG最大進口地區。其中,2019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最大的LNG進口國,約占全球進口總量的60%。其次是日本、韓國、巴基斯坦、印度。另外,歐洲也加大了對LNG能源的進口,以彌補本土能源供應不足。 LNG運輸船舶是LNG能源國際運輸的主要工具,當前國際先進水平的LNG船舶制造技術主要集中在韓國、日本、美國、中國、歐洲等少數國家和地區手中。 其中, 韓國的LNG運輸船舶制造業占全球市場的80%左右④,其余國家產能綜合約為20%。
我國國內市場對LNG需求旺盛。 從LNG能源消費來看,我國大力推進“煤改氣”“電改氣”工程,民用、采暖、工業用氣等使得國內LNG消費市場缺口驟增, 預計2020年天然氣的需求量將超過2000億m2,缺口將達1000億m2,巨大的缺口或將由LNG填補。巨大的需求量與有限的接受能力將會進一步激發國內能源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國家將會加大對LNG能源接收設施的建設。 從接受能力來看,目前我國國內有21個接收站具備生產能力, 新規劃的LNG接收站也超過20個, 主要分布在環渤海及山東地區(25.45%)、 長 三 角 地 區 (37.01%)、 華 南 地 區(37.54%)。 另外,隨著國內能源革命的提速,與之配套的項目建設市場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 比如在下游環節的管網、氣站建設,冷能利用等。 然而,國內的相關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市場還遠未達到飽和,這就為舟山LNG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從LNG產業構成來看,舟山市若能抓住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機會將大有可為。 國內外能源交易市場中LNG貿易活躍,LNG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二者合一將為舟山LNG產業發展帶來契機。
國內能源行業對LNG需求量大增, 國內與LNG管理產業建設不足,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舟山LNG產業發展要抓住國內外能源革命的契機,立足本地區位優勢,結合LNG能源的特點,重點發展LNG能源鏈條中的中下游相關產業。
舟山本地優勢工業是船舶修造業,舟山市要立足這一產業優勢, 綜合布局船舶制造業的發展,積極參與LNG產業鏈建設。 鑒于本地修造業在LNG船舶領域存在起步晚、經驗不足、競爭能力差等不利條件,建議采取“修造結合、以造為主”的發展策略,對外積極爭取外資、 競爭力強的項目并加快落地,將水平先進、 具有競爭優勢的LNG船舶項目吸引到本地落戶。 對內則重點支持優勢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攻關,建立符合國際一流標準的LNG船舶修造產業,增強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同時,還要加強LNG船舶配套工業建設,通過政策傾斜、財稅支持等手段,提升本地船舶配套產業科研能力,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提升產業產能。 綜合運用上述策略,激發本地LNG產業發展潛能,提升參與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我國天然氣行業“氣從海上來” 的比例越來越大,國際市場上的超大噸位船舶會越來越多,這就為我國依靠大噸位LNG船舶運輸天然氣提供了可能。舟山市要發揮海岸線廣闊、港口水深的優勢,先行規劃建設LNG特用的深水良港,布局LNG接收站建設,在大噸位LNG站點建設領域搶占制高點。 提升舟山市在該領域的影響力, 將進入我國的大噸位LNG船舶吸引過來。 LNG的接收工藝分為直接接收和再液化接收兩種方式, 在站點建設的同時要注意加強提升天然氣的氣化和液化能力, 尤其要加強再液化能力建設,充分開發“氣化-液化”過程中的產能。
隨著我國對LNG能源需求的增加, 大噸位LNG船舶進入我國是必然之事。 這些船舶對航道運載能力要求極高,而我國沿海深水良港有限,內河運航能力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大噸位LNG能源進入我國內地就需要中轉。 因此,發揮舟山深水良港優勢, 建立LNG中轉站意義非凡。 以LNG中轉站為中心, 建設輻射長三角以及長江流域的LNG中轉分銷體系,一是通過槽車、滾裝船、LNG罐式集裝箱等外送至省內外各用氣點,保障各地LNG供應。二是通過小型LNG運輸船向小型LNG接收站及沿江、 沿運河的LNG加注躉船轉運LNG, 實現沿江沿海LNG的分銷功能, 重點供應長江干流LNG接卸及加注站,為“氣化長江”提供綠色能源。
海洋加注業務就是通過LNG裝載船將LNG能源運送到海洋深處, 為需要加注的船舶提供加氣服務。 這類似于常見的加油車服務模式。 在舟山發展LNG海洋加注業務具有獨特的優勢。 首先,《MARPOL公約》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生效,該公約要求所有締約國在整個國際航運領域禁止使用硫含量超過0.5%的燃料⑤, 我國依據該條例嚴格控制進入我國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 LNG能源清潔、高效、體積小的特點正好符合《MARPOL公約》要求,這就為發展海洋加注業務提供了可能。 其次,進入我國的7條國際航道中有6條經過舟山,繁忙的航道業務為舟山發展LNG加注業務提供了很好機會。最后,舟山群島伸向太平洋, 這也增加了LNG船舶公海加注的機會。 綜合來看,在舟山發展LNG加注業務,是符合實際發展需要的。
國際LNG能源交易中心是促進LNG能源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 基于上述舟山發展LNG產業的建議,在舟山建設LNG能源交易中心,在國際市場開展LNG現貨交易、人民幣結算等業務,可以提升我國在LNG能源領域的議價能力。 目的是要通過這一交易中心主推人民幣國際化, 提升我國在世界LNG能源領域的話語權。 這將進一步促進LNG能源產業的發展,提升LNG能源交易的速率,擴大舟山在LNG能源市場的影響力。 同時LNG能源交易中心的建立也將為舟山市國際大宗商品貿易提供有益的建設經驗。
舟山漁業在舟山市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產品交易對保鮮需求旺盛。LNG冷能具有成本低、冷量高的特點。 “LNG冷能+漁業”可以創新舟山水產品保鮮模式,拓寬LNG冷能發展空間。有學者研究發現,LNG氣化過程中會釋放837KJ/kg的冷量,每12小時可以凍結的魚量為1583.5KG,能滿足漁船的要求⑥⑦。舟山市要借此探索發展LNG漁船項目,加大對傳統漁船改造力度,發展LNG動力船舶或者LNG/柴油混合雙動力船舶, 在漁船上發展LNG冷能應用技術, 發揮LNG冷能在漁船冷庫制冷和駕駛艙空調制冷方面的作用,創新水產品制冷方式,實現漁船節能減排。 同時,加大對岸線水產品倉庫制冷系統改造,利用冷能回收、儲存等方式,提高冷能參與漁業發展的效率和能力。
注釋:
①王惠敏,唐衛偉,徐建中,張天財.LNG產業鏈及其發展[J].中外船舶科技,2015,(02):25-29.
②超越卡塔爾,澳大利亞成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國[EB/OL].界面新聞,https://baijiahao.baidu.com.
③美國LNG出口競爭力分析[EB/OL].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230278832_825950.
④韓國獲得全球近80%新訂單, 延續其LNG運輸船制造的霸主地位[EB/OL].網易號,http://dy.163.com.
⑤Marpol Consolidated Edition 2017.Imo.
⑥汪鵬.LNG漁船改裝相關技術分析[J].珠江水運,2017(23):69-70.
⑦伍輝.漁船LNG動力改造及冷能利用分析[J].煤氣與熱力,2019,39(10):22-2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