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琨
(南京審計大學,江蘇 南京211815)
隨著時代的發展, 高等教育在不斷向前邁步,國內高校越來越重視校友工作的探索與創新,越來越重視校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將招生就業工作與校友資源開發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新視角與切入點,恰逢其時。
校友工作歷來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不斷深入,校友工作被提上了更高的歷史地位,重要戰略意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 校友工作對畢業走出校門的廣大校友的發展和成長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友即母校”“名校友即名母校”這一觀點,也已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可與接受。
校友資源是進入21世紀以來提出的新概念,其戰略資源作用日益凸顯。 新時代有新要求,作為中國的高校,畢業的校友無論是工作行業還是地區分布,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批批走出校門、跨入社會的各類型高校校友,都在各行各業以不同方式,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建設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當下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到來之際,部分高校的校友工作還停留在傳統線下簡單粗放的落后工作模式上, 深度與廣度均嚴重不足,和其他大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投入與產出已經嚴重不適應當下社會發展對高校校友工作的要求與期望, 也與廣大高校畢業的校友期望相去甚遠。 因此,高校的校友工作和校友資源開發亟待改革與創新,必須充分發揮校友工作在服務高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招生就業工作是一所高校具有戰略性、 全局性、重要性的牛鼻子工程,既關系到學生前途命運,又關系到學校興衰成敗。 優質生源通過高考選拔進入高校,經過大學階段的刻苦學習,畢業走向社會成為校友,奮斗打拼多年后,積累了一定的資歷與能力,可以通過自身的影響力與傳播力,宣傳母校,幫助母校提升社會美譽度與影響力,從而帶動母校招生就業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招生就業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因此, 在招生就業與校友工作之間架起橋梁,建立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是值得每一所高校重視的一項戰略舉措,只有遵循“共商-共享-共贏”的思路,形成良性互動,才能讓高校和校友的各自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讓雙方真正構建“情感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 直至最終的 “命運共同體”,達到“學校得發展、校友得成功、在校生得實惠”的三方共贏局面。
母校在校友在校期間給予過的關心與幫助,校友畢業后銘記在心,會以各種不同方式表達自己對母校的感恩之心,吸納母校的畢業生就業就是很好的一條途徑。 同樣,母校在校友畢業后,仍能經常聯系校友,在校友返校日、校慶日、在高考招生宣傳時等重要時間節點向校友宣傳母校、邀請校友回校參加活動或者座談, 加強與校友感情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促進校友與母校構建“情感共同體”。
情感的維系與深化來源于母校和校友常年不間斷的合作發展,母校的繁榮興旺、社會聲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校友在各行各業做出的成績與取得的成果,校友的引領示范效應不容忽視。 同樣, 校友事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母校的鼎力支持,母校通過就業工作,將一屆屆的畢業生輸送到校友所在的行業或單位, 校友招聘了來自母校的畢業生,雙方就能形成團隊合力。
構建“事業共同體”之后,更要切切實實地落實為母校、為校友謀求利益的舉措:在招生宣傳時,給予校友更多的信息分享,指導校友填報志愿,鼓勵校友的子女報考母校。 同樣校友也會幫助母校開展招生宣傳,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單位同事宣傳母校,推薦母校。 就業工作亦是如此,校友向自己所在單位、所在行業推薦母校的畢業生,吸納母校畢業生,也是為母校的利益添磚加瓦,母校畢業生加盟校友所在的企業或行業后,與已經在該單位工作的師兄學長們更易形成團隊合力,共謀發展,攜手進步,互利共贏。 因此,無論是從感情維系方面、事業發展方面還是各自利益目標方面,最終都是為了把母校和校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協同學的研究在近年來被廣大學者逐漸認可和廣泛使用,通過讓原本各自開放孤立的系統互相配合,建立起合作關系,以有組織性的方式協同行動,從而達到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對于高校的招生就業與校友資源深度融合來說,建立起高效一體化的協同運作流程與實現路徑是實現兩者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平臺。
無論是校友工作,還是招生就業工作,都是關系高校事業發展興衰成敗的關鍵性工作,高校校友資源開發應圍繞“以招生就業助力校友成長、以校友反哺母校招生就業”的總體方針政策,各部門通過招生就業工作的具體措施與校友工作實現深度融合、協同創新。 具體實施方案的設計與構建,如圖1所示。

圖1 學校與校友關系圖
由圖1可見,以招生就業工作為切入點,以校友辦為中心,圍繞“招生就業與校友資源協同創新”這一中心,全校各部門進行理念協同、工作協同、資源協同。 創新性的開展合作,是實現前述各個“共同體”目標,引領校友資源深度開發行之有效的實現途徑。 校友辦按照校領導頂層設計的原則與方針,聯動本校的學生處(學工處)及招生辦公室、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即就業辦公室),各二級院系,將每年最新的招生就業政策與資訊及時傳遞給校友辦,將優秀的畢業生資源推薦給校友辦,以便校友辦及時將這些信息梳理、匯總并分享給各地校友會和校友們。 同時校友辦也可以收集整理各地校友所在單位或行業的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并反饋給就業辦,鼓勵校友積極招聘吸納本校的畢業生。
理順工作協調機制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推進信息互連互通,尤其是在信息化、大數據、區塊鏈的時代已然到來的當下,要摒棄“資源孤島”,做到信息充分共享,互通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模式已顯落伍,信息不對稱甚至信息閉塞會嚴重阻礙校友資源開發,可以利用網站系統、云平臺、App手機軟件、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媒介手段,做到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管理,確保信息暢通無誤、數據安全有效。 一方面母校把最新的招生信息、招生政策傳遞給校友,鼓勵校友自己的孩子或者本單位其他員工的子女報考母校。 另一方面,母校把優質的畢業生生源信息反饋給校友, 向校友推薦與宣傳,校友可以根據各行業各領域的自身特點,擇優錄取所需要的畢業生,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也是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優秀校友資源的有效途徑。
母校和校友之間, 有著各自獨特的資源優勢,如何將成果充分轉化,方法與機制很重要。 母校的資源來源于一代又一代生生不竭的學生資源,校友辦可以通過學校的招生就業部門將畢業生的大數據資料整理匯編好,包括畢業生的專業分布、生源地分布、就業意向分布等,推送給各地校友會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各地校友會根據本地校友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畢業生資源去其所在單位實習實踐,優秀的可以聘用為正式員工,從而實現從校園的學生資源到社會的人力資源的共享與轉化,并有可能將畢業生培養成為潛在的優秀校友。
高校和校友,一個身處象牙塔,一個身處社會大熔爐,對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經濟形勢的判斷,有著各自不同的視角, 也就意味著有著不同的觀點。 加強高校和校友之間對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經濟發展趨勢和走向的共同研究預判,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財經專業畢業的校友們既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母校有著豐富的專家學者資源, 如果兩者充分結合,協同研判,融合創新,必然會創造出:“1+1>2”的良好效果。 這樣,可以指導各所高校根據國家經濟形勢實時調整和優化財經類專業招生結構分布和人數比例。 畢業生在就業擇業階段,也能依托分析研判的結論,理性選擇就業方向和就業領域。 更貼近和符合新時代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就意味著能更好地培育和開發更多的優秀校友資源。
招生和就業工作是架接母校和校友之間很好的橋梁和紐帶,可以嘗試在各地校友會設立“招生就業工作聯絡站”的二級機構,開創與高校招生就業工作充分聯動、信息共享、資源共用的校友資源開發平臺。 這一創新舉措,無疑是將兩者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有益探索與嘗試。 充分發動邀請有熱心、有經驗、有行動力的校友參與,擔任站長或聯絡員, 擔任學校招生就業的 “形象宣傳大使”,在招生宣傳和招生錄取的過程中,充分做到與校友信息共享、互通有無,及時將母校的招生政策、招生信息、宣傳材料傳遞給全國各地校友,讓他們了解母校招生的權威信息,讓校友真正感受到母校的溫暖。 在就業工作過程中,母校把每年應屆畢業生的生源信息, 及時傳遞給各地校友會的聯絡站,熱忱歡迎校友所在單位來母校招賢納才,這樣有更多的畢業生加盟校友的企業或者單位,會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而且高校校友長期在國家各行各業的第一線,只有這樣充分交流,才能最終達到服務母校、服務校友的雙向功能,達成“聯絡-服務-共贏”的互利共贏、長效運行的良好局面。
進入信息化新時代以后,校友資源開發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存在著許多困難與挑戰。 尤其是結合招生就業引領校友資源的不斷開發,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與矛盾需要不斷去探索與解決。 例如,提升大數據、區塊鏈時代下的專業技能。 目前校友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計算機與大數據分析操作能力、區塊鏈技術手段的獲取還有待提高。
目前, 不少高校忽略了對廣大校友的助力,沒有很好地把改革和發展的紅利更多地惠及到校友這一重要群體層面上。 同時,很多杰出校友由于在各自工作領域和行業工作壓力大、 工作節奏快,也沒有很好地反哺母校,甚至很難有時間和精力經常聯系母校。 導致很多高校尚不知道有很多杰出校友散落在祖國乃至世界各地,高校與校友之間還存在著發展不均衡、信息不對稱的突出矛盾亟待解決。
以招生和就業為切入點,實現校友與母校的溝通與互動,讓校友資源更多地與高校招生就業工作融合起來,做到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利益、共享成果、共享榮譽,是高校校友會的重要工作目標。我們始終堅信,校友資源開發必將鼓勵與支持廣大校友凝心聚力、奮發有為、敢于開拓、善于創新,繪就“母校-校友命運共同體”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