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珠
【摘要】近幾年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數學作為中職教學中的一個基礎科目,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地創新和變革,促使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本文主要針對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中職教學? 數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8-0121-02
在中職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為主要教學方向,這也表示中職學生會在畢業之后直接進入社會就業,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就應該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并采取有效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在中職教學過程中促使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目前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職學校作為目前以職業技術培訓為主的學校其主要教學目的是為了對學生自身實際基礎能力進行提升和培養。對于學生自身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要遠遠高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基于中職教學來進行分析,中職教學和高中教學存在一些不同之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深入培養,但是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學生實踐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也成為了中職學生數學素質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提升其數學實踐能力,這就對中職數學教學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
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和互動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對于學生主動質疑的問題的回答更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但在中職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對較少,降低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無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此外學校也沒有對教師實施系統管理,致使教師體系不夠完整,降低了教師自身的教學積極性。很多中職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是應付了事,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沒有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深入了解,使學生和整個課堂教學相隔離。久而久之,學生在這種沒有激情的教學中也只是機械的接收,不但降低了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也降低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2.中職數學教學現狀成因分析
首先,沒有恰當的教學安排。中職學生一般數學基礎比較薄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學情為依據制定教學方案和內容,確保通過教學后,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一旦實際教學活動相反,學生不僅掌握不了知識,還容易引發學生對數學的抵觸心理,甚至完全放棄數學的學習。如果是數學基礎比較好的專業班,對于教師教授的內容學生能夠全部理解并掌握,那么教師制定的教學內容可能過于淺顯,統一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學質量下降。在數學的教學中,經常會發生教學安排不當的情況,這是因為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到因材施教,課程的安排上沒有充分考慮到各個專業的特點,導致教學內容安排不當,難度把握不準確。這樣一味的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和效率也得不到保證。
其次,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基本一致,沒有對其進行創新和拓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整個教學活動按部就班的完成,這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效率十分低下。另外教師只關注理論知識的教授,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沒有足夠的重視,更不用說將兩者進行結合,甚至有的教師將兩者理解為對立關系。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依然有部分數學老師整節課都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更傾向于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來解開數學神奇的面紗,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得到學生的青睞,而不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將教師和學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另外,傳統的教學方式局限于教材+黑板的模式,對學生來說沒有吸引力。對于這樣的普遍現象,教師應該進行反思和創新,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完善,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再次,教學與生活脫節。中職數學雖然對教材的形式以及內容進行了修改,但是僅僅調整了難度,仍然存在著理論性強、實踐性弱的弊端。同時,教材的部分內容還是存在著偏深、偏難的問題。另外教材沒有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以至于實用性偏低,由此來看,教材應該更加生活化一些。長時間以來,中職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將數學結論向學生傳授,與學生互動時只對數學符號進行了應用,沒有體現數學的實踐意義,這就導致教學內容越來越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甚至完全與生活脫軌。
最后,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大部分教師的評價依據就是考試的成績,目前數學課的評價基本是通過考試來完成的,期末考試的成績就相當于學生的綜合評價。在試卷命題的時候,由于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在題目上不會有太大的創新,并且難度低,這樣容易讓學生產生僥幸心理,“臨時抱佛腳”考出的成績也不會太差。另外,有的教師為了將合格率提上來,會在考試之前告知學生考試重點和范圍,學生只需要死記硬背就能拿到高分。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教師的教學熱情也不復存在。
3.爭取實現預設性與生成性相統一的數學課堂
爭取實現預設性與生成性相統一的數學課堂是提高中職數學教學效率的基礎,高質量的預設性是教師發揮組織者作用的重要保證,傳統的教學設計是以書本知識為基礎的。從教師的主觀判斷或經驗來看,課堂預設往往側重于教學過程的程式化,特別是細節的準備,它往往是靜態的,不能適應動態的實際學習過程。為了實現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師必須在課堂預設當中融入“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用學生的思維備課,用學生的思維思考,充分考慮各種突發情況,使教師的整個課程的預設具有比較大的包容性以及自由性,能夠讓教師充分掌握整個數學教學課堂,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但同時,數學課堂是復雜的、動態的、多變的,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足夠的創造性智慧教學,創造出一個細致預設與實時生成相結合的多元化發展數學課堂。教師要理性應對突發性的課堂問題,靈活的運用教育機制,把學生實時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真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4.促使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首先,數學教師在進行中職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學校都會引用高中數學教材來進行教學,以便提升教學難度。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中職學生自身的特點。中職學生自身學習積極性相對較差,同時學習能力較弱,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在其基礎上對數學教材內容展開實時講解,同時還要讓學生對數學基礎進行夯實和接納。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拓展與高中數學內容相結合,更好地對知識體系進行建立。比如在學生進行幾何內容學習的時候,應該對學習過的一些平面圖形內容實施回顧性分析,對學習過的數學內容中一些重點進行提煉,以此為基礎更好地擴展當下數學教學內容。
其次,中職教學是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教育基礎,所以中職教學對于學生自身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綜合素養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在中職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教學方式與課程體系相適應,并對學校內部專業特征進行充分考量,深入了解數學課程內部結構,將教學目標傾向于學生的職業發展。在教師對課程講授和教學內容安排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不斷調整,比如基于中職教學內部電子教學專業來進行分析,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計算方法進行相應的重視。同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將三角函數以及其中相關知識作為主要教學重點,不但要對當下講述內容的課時進行增加,同時還要在數學教材內部對該知識點進行相應的延伸拓展,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促使學生自身數學素養的提升[1]。
再次,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中職學生自身個性比較突出和數學基礎能力存在差異性的特點。教師在實施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使用相同的講述進度和教學方式,這會對學生個體接受程度產生較大的差別。所以數學教師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了解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并基于學生不同實際需求來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次制定,為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升奠定基礎。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提問的問題難度對學生實施提問,針對一些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問題的提問,對于一些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難度較高問題的提問。這樣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信心,同時也能夠營造出合理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2]。
然后,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與教材相關的內容和知識都收集起來,比如數學知識的來源、相關的名人名言、數學中的故事等等,為數學教學注入趣味。另外中職數學的教材中有很多實例,這些實例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因此,可以利用實例開發出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和實用性。這樣一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教材內容向生活方面拓展,具備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
最后,在過去的教學活動中,檢驗教學效果的方式就是考試。但僅憑一張試卷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是不科學的。中職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人才,與普通學校的教學目標有很大的區別,不能使用同一種方式來進行學習評價。所以,中職學校應該以發展、激勵以及創新為基礎設計評價方式。目前,國內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將評價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單一性,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嚴重情況下還會限制學生的綜合發展。基于此,我們要對評價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多方面的表現進行量化,最終得到綜合性評價。比如,每個學期的期末成績占比40%,平時課堂表現占比40%,作業完成情況占比20%,對這三個方面的進行總結,最終得出的結果就是學生該學期的學習評價。如此一來,評價貫穿了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能夠較為全面地體現學生的學習情況。
5.注重中職數學課堂后的教學反思
教師通過對教學行為和教學結果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思考教學方法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有效教學是在一個特定的教育過程中構思出來的,目的是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但這需要教師要不斷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認真學習和應用一般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不斷思考教學實踐活動是否能夠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積累到所應該學習的經驗,并且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創造出成熟睿智的個人授課風格以及智慧,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發展,又能在實踐中促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需要迎合實際教育需求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解決,并針對當下需求實施相應的改革和創新。對教學評價和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完善和優化,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才能更好地促使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向澤.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及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8):206.
[2]魏巖軍.提高中職數學學習有效性的戰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