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洋 周芳平

[摘要] 目的 分析日常生活護理干預應用于小兒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擇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該院收治的54例小兒糖尿病患者進行分析,遵循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參照組、研究組。參照組給予糖尿病患兒常規護理服務,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為患兒提供日常生活護理干預。組間比較兩組糖尿病患兒的血糖水平、依從性、生活質量以及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及疾病認知度。 結果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兒FBG、2 hPBG、HbAlc等血糖指標均顯著低于參照組,患兒生活質量及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患兒家屬疾病認知度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采取日常生活護理能有效改善小兒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質量及依從性,并提升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及認知度。
[關鍵詞] 日常生活護理;小兒糖尿病;血糖;認知度;生活質量;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6(a)-0064-02
針對小兒糖尿病患者,需及時、有效控制疾病發展,以避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以及生命健康。采用用藥治療同時,為確保患兒血糖水平控制效果,需在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強化日常生活護理干預[1]。該文即分析日常生活護理對小兒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54例小兒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該院收治的54例小兒糖尿病患者進行分析。所納入患兒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且告知患兒及其家屬該次研究內容及方式,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臟器疾病、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等情況。
遵循隨機分組原則將54例糖尿病患兒分為參照組、研究組。參照組27例糖尿病患兒中男、女例數分別為15例、12例,最低年齡為3歲,最高年齡為13歲,年齡均值為(7.28±1.36)歲;研究組27例糖尿病患兒中男、女例數分別為14例、13例,最低年齡為4歲,最高年齡為14歲,年齡均值為(7.54±1.37)歲。兩組糖尿病患兒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糖尿病患兒常規護理服務,即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及血糖水平變化,為患兒家屬介紹小兒糖尿病疾病相關知識,并告知患兒家屬飲食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為患兒提供日常生活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強化健康宣教、強化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康復運動指導、自行血糖監測指導以及嚴格用藥管理等。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糖尿病患兒經護理干預后血糖水平情況,具體指標包括FBG(空腹血糖值)、2 hPBG(餐后2 h血糖值)、HbAlc(糖化血紅蛋白值),并行組間結果對比。
以依從性調查問卷評估兩組糖尿病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得分與依從性強度成正比;以糖尿病疾病認知度問卷評估兩組糖尿病患兒家屬對疾病相關認知程度,得分與認知度成正比;以SF-36(生活質量評估量表)評估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得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采用問卷評估兩組患兒家屬對相應護理的滿意程度,得分與滿意度成正比。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該文結果數據,血糖指標及評分指標均采用(x±s)形式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后患兒血糖指標對比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兒FBG、2 hPBG、HbAlc等血糖指標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患兒依從性、生活質量及患兒家屬認知度、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兒生活質量及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且患兒家屬疾病認知度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糖尿病多發病于5~6歲或10~14歲年齡段的兒童,發病原因多與遺傳、免疫功能異常或環境因素有關。小兒糖尿病的早期疾病癥狀為酮癥酸中毒。若不能及時、有效控制疾病發展,則會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以及生命健康[2]。因小兒糖尿病患者為兒童,其認知能力及自制能力較差,行護理干預時需給予足夠的重視。而相比于常規護理,在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強化日常生活護理干預,于日常生活各方面著手,以期更好地控制患兒的血糖水平[3]。
對小兒糖尿病患者施行日常生活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①強化健康宣教。為患兒及患兒家屬詳細介紹小兒糖尿病知識,如發病原因、疾病癥狀、疾病發展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同時告知患兒及其家屬,臨床治療措施及其優勢、注意事項等。在提高其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同時能嚴格遵醫囑用藥、配合治療[4]。另一方面,對于患兒家屬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滿足其認知需求。②強化心理干預。強化與患兒及其家屬的溝通力度及頻率,通過給予其充足的關懷、鼓勵以提升其治療信心,緩解其心理壓力。同時引導患兒及其家屬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并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5]。③飲食指導。控制飲食為控制糖尿病疾病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亦是護理中的重難點。患兒因處于生長發育期,對飲食的需求及欲望較大。因此,一方面需告知患兒家屬飲食控制的重要性,需嚴格控制患兒的日常飲食;另一方面,需向患兒家屬解釋飲食控制并不是忌口,而是要求營養搭配合理,營養攝入充足,并注重少食多餐、定量定時。指導其于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低糖、高纖維素、高蛋白質食物,少食或不食用糖果或冰淇淋等含糖量較高的食物[6]。④康復運動指導。告知患兒及其家屬適當運動能有效促機體新陳代謝、血液循環,進而改善其心肺、血脂功能,有助于控制疾病發展,提升患兒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行日常運動同時,需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慢跑、做操、快走等有氧運動,并隨身攜帶糖果以避免出現用藥后低血糖情況。⑤自行血糖監測指導。出院后,要求患兒家屬對患兒的血糖水平進行定期監測、記錄,以便于及時了解其疾病變化。為此,需指導患兒家屬如何自行監測血糖,以及血糖水平異常界限,一旦發現血糖異常需及時來院就診[7]。⑥嚴格用藥管理。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嚴格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并告知其正確的用藥方式、用藥時間、可能出現的用藥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等。
結合該文結果可知,經護理后,研究組患兒血糖指標(FBG、2 hPBG、HbAlc)、生活質量、依從性顯著優于參照組,患兒家屬疾病認知度及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通過強化健康宣教、心理干預,提升患兒家屬的疾病認知度及患兒依從性。通過指導其嚴格控制飲食,在確保營養攝入充足的同時控制日常糖量的攝入。另一方面,告知患兒家屬如何正確監測血糖、正確用藥、適當運動以密切關注患兒的血糖水平、確保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小兒糖尿病患者采取日常生活護理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生活質量及依從性,并改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及認知度,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侯阿都.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小兒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z1):456-458.
[2] ?任悅,武秀秀.整體護理在小兒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ICU中的護理效果[J].飲食保健,2019,6(18):126-127.
[3] ?周芳平,吳雪玉,王寶娥,等.探討綜合護理應用于小兒糖尿病臨床護理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63-164.
[4] ?雷亞鳳,徐小超,申芳,等.探討整體護理在小兒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2):176-177.
[5] ?衣艷,張燕.小兒糖尿病行整體護理的效果及家屬滿意度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0):129-130.
[6] ?左麗細,李華聰.整體護理在小兒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70-171.
[7] ?田雪.整體護理在小兒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ICU中的護理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04-105.
(收稿日期: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