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時序進入盛夏,定位于國家戰略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在西部大地強勢而進。這股“雙城”極核力量勢必歷史性地驅動西部、影響中國。7月10日,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重點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立足總體謀劃,對加速將國家戰略勢能轉化為四川發展實效作出系統部署。
一張藍圖繪到底。政貴有恒,行以致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并不是一個突兀的新概念,而是對區域協調發展藍圖的適時刷新與提檔升級。早在2011年,國務院批復實施《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提出把成渝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相同的是西部方位、成渝兩地、協同合作,不同的是區、群、圈層級分明的“三級跳”后區域“畫圈”和圈層效應。一脈相承的城市發展路線圖不僅昭示“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科學規劃和堅定決心,而且凸顯出區域發展的高質量取向和定勢。
成都向東、重慶向西。成都和重慶兩個國家中心城市,既有歷史文化的“血脈”因緣,也有兄弟競爭的“互掐”傳統,改革開放以來,蓉渝兩市一直是引領川渝地區發展的“雙核”。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戰略,明確“一級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將最終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外打造足以托舉中國經濟的第四極。隨著戰略布局的落子,基于雙圈競合的成渝“極核”發力靶向已躍然紙上,成渝雙中心要實現兩個圈層的相向發展,在“抱團”競合中逐步“填平”雙城之間的中部塌陷和洼地,積聚雙城“極核”力量。
時下,成都向東的步伐伴隨“東進”序曲的高奏,已然拉開帷幕,成都東部新城高調登場;渝西12區融入主城新區,迎來主城格局的重大變化……東進、西拓大戲,愈發精彩紛呈。
“一干多支”強力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局戰略,與2018年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實施的“一干多支”局部發展戰略既在戰略目標上高度契合,又在發展路徑上高度一致。這次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重點指出,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為重要支撐,強化川渝互動、極核帶動、干支聯動,推動重點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成勢。可以預見,融入“國字號”戰略后,“一干多支”的“主干”將更“粗壯”,“多支”將更繁茂: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做強成都這個“主干”才能有效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西側極核;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等“多支”競相發展。
夢想因奮斗而照進現實。隨著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按下“快進鍵”,圈層推進的擴散效應將進一步提升成都“主干”的極核功能;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以及川南一體化發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攀西經濟區轉型升級等,一個個重點項目以點帶面,一步步戰略實施落地生根。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一個更強壯、更豐盈的“一干多支”讓我們可期可待。
巍巍巴山,滔滔蜀水。從西部大開發中走來,從脫貧奔康中走來,從抗擊疫情中走來,新版成渝“雙城記”的故事必將演繹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波瀾壯闊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