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燕
盛夏時節,走進理縣米亞羅鎮二古溪村搬遷安置點,藍天白云下,一棟棟藏式民居依山而建,干凈的水泥路直通入戶,村活動室、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自2016年搬遷工作啟動以來,理縣以搬遷為手段,以脫貧為目的,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和地質災害搬遷與公共服務保障、產業培育、就業安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在村民麥斯甲家,他正忙著整理房間、打掃客廳,精心打理著他的民宿。麥斯甲一家原來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老二古溪村,由于老二古溪村位于國道317線旁,地質災害頻發,貧困人口也較多,2017年,老二古溪村整村搬遷到安置點,村民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為確保搬遷群眾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理縣各部門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以前在山上全靠挖藥材和種土豆、玉米補貼家用,搬到河壩后,我辦起了民宿,年收入有2萬元左右,比以前翻了幾番?!丙溗辜渍f道。村民格西搬遷到安置點后,經營起了一家餐飲店,不僅每年有4萬余元收入,而且還可以照顧孩子上學。
二古溪村只是理縣扶貧搬遷在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的一個縮影?!笆濉逼陂g,理縣共對107戶村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和地質災害搬遷,涉及人口436人。
奎寨村搬遷安置點,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安置群眾30戶110人。村民祁六花說:“以前交通不好,路難走,孩子讀書不方便。搬遷到安置點后,住的環境好,離學校、幼兒園、衛生院也近,現在我們生活得很幸福?!蓖ㄟ^開展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安置小區干凈整潔,搬遷入住率達100%。
在搬到新的居住地點后,理縣縣委、縣政府精準施策,通過先培訓后上崗的方式,解決了一大批無法外出務工的搬遷群眾就近就業?!拔覀儼徇^來就在環衛公司上班,每月有1100元的收入。”村民祁志香說。
與此同時,理縣一方面抓好原有核桃、大白菜等產業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羊肚菌、草莓等種植業,并扶持發展雞、豬、牛、羊等養殖業,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
如今,理縣通過勞動技能培訓、就業扶持、產業扶持、勞務輸出等措施,真正實現了“搬遷一戶、脫貧一戶”的目標,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搬”進了幸福新生活,實現了“挪窮窩、摘窮帽”的愿望。(作者單位/理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