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多虧陳書記幫忙,我兒子才順利入了學?!痹趯幉▌展さ陌椭輩^大茅坪鎮得陽村村民張甫良想讓兒子去寧波上學,卻因疫情期間的手續問題“卡了殼”,于是找到陳聰尋求幫助。了解情況后,陳聰立即前往巴州區衛生健康局溝通協調,多方奔走為其辦理好手續。自2017年3月擔任得陽村第一書記以來,與村民拉家常、謀發展,把群眾的困難和期待記在心上、幫到實處,已經成為陳聰生活的一部分。
三年來,陳聰走遍全村398戶農家院落,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余起;為村各類養殖戶代銷農副產品20余次共12萬余元;發動單位職工為貧困戶捐款7.5萬元;爭取交通建設資金100萬元,建成產業道2條共2.5公里;爭取財政專項資金2萬元,為龜田溝、小梁包兩處聚居點的群眾添置了健身設施;爭取環保專項資金15萬元為聚居點建起了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站。
“通過產業發展一批”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的首要一批,是精準扶貧的重點,也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核心動力。經過深入調查摸底,陳聰了解到當地群眾對脫貧致富充滿了渴望,但一直苦于沒有好路子。于是,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認真梳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制約得陽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拿出具體辦法:
因戶制策、因人設計,鼓勵村民發展小庭院、小加工、小禽園、小商店的“四小經濟”,確保戶均1畝庭院經濟、每戶掌握2至3個產業增收致富門路。
圍繞優質糧油、品質果蔬、特色養殖三大產業發展重點,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帶領群眾種植道地藥材500畝、培育養豬大戶4家,實現年出欄生豬1200余頭,帶動22戶52名貧困戶穩定增收。
以“巴河—三江—恩陽河”水面旅游環線建設為契機,依托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觀光農業,讓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觀光休閑農業轉型。
招引得陽村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辦養老院,每年不僅創造5萬余元的集體收益,還給本村貧困戶提供了10多個就業崗位。
“陳書記鼓勵我回鄉創業,幫助我辦理小額貸款,流轉20畝土地發展大棚蔬菜,并請農技員指導種植,疫情期間幫我銷售了兩噸多大棚蔬菜?!痹浀呢毨簟⑷缃竦闹赂粠ь^人張茂林信心十足,“有陳書記‘打頭陣,我也要更努力,不再戴‘窮帽子”。
如今,走進得陽村,只見山色蔥蘢,水映碧空,果園飄著馨香,田間花紅草綠。“村委會廣場以前就是一個土院壩,哪像現在硬化得這么好,還可以打籃球。”村民張國德滿臉笑容,指著不遠處一幢幢白色建筑說,“那是我們的新居,村里的貧困群眾全部都已入住,日子真的好起來了”!(作者單位/巴中日報社)(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