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筱青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支柱型服務業轉型升級
1977年,四川銀河地毯有限公司在閬中成立。“出口品”曾經是銀河地毯唯一的“身份”,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群眾收入水平提升,旅游成為熱門消費,銀河地毯等外貿高端產品也借著旅游“春風”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 體驗游,留“客”更留“心”
不擔心游客“買不起”,擔心游客“不買賬”。閬中市要想在景點“遍地開花”的旅游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游客口碑是“招牌”。
7月8日,閬中市巴巴寺附近的四川銀河地毯有限公司廠房里,100余名工人正在專注編織地毯。
兩公里外的閬中古城銀河絲坊,兩名游客正在體驗純手工織毯。除“眼睛觀賞”外,還能“手指觸碰”,別樣體驗讓游客直呼“新鮮”。
突破觀山、賞水的傳統旅游模式,“手指觸碰”“舌尖品嘗”“身臨其境”等“5D式體驗”讓游客對閬中有了新感受。如今,經過多年精心打造,閬苑仙境之旅、春節發源地之旅、三國尋蹤之旅、夜游古城之旅等已成為閬中市的“體驗游大餐”。
尤其是2018年舉辦的中國(閬中)首屆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正式拉開了“到閬中開心過大年”的“體驗游”大幕。2018年1月24日至3月18日,閬中推出了閬中古城新春曲藝節、迎春花燈節等系列活動,讓游客享受了一場春節文化盛宴。逛古城、吃美食、賞茶藝……一年更比一年熱鬧的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讓游客感受到濃濃中國年味兒。
“南方小伙”張帥被閬中吸引,從游客“變身”店長,在閬中古城內負責經營本源堂酒店。他說:“這里有大城市沒有的別樣體驗。”
7月8日,來自綿陽的游客劉先生正在閬中古城游玩。他說:“以前來過古城,如今的古城還是那樣‘古色古香,不過特色商鋪多了,環境衛生好了,停車也更方便了。”
? 站穩腳,管理服務不能“掣肘”
品味閬中這盤“文旅大餐”,不僅特色足,經濟總量也不容小覷。閬中市去年獲得我省“2018年度縣域經濟發展強縣”殊榮,離不開文旅產業“一臂之力”。《閬中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閬中接待游客人數1441.3萬人次,同比增長19.3%,實現旅游收入170億元,同比增長30.1%。
做大文旅經濟總量、站穩旅游市場,落腳點還在提升游客滿意度上。針對大批游客涌入閬中的現狀,近年來閬中著力優化景區和城市管理,做優景區和城市承載量,為游客提供舒適旅行環境。
2018年5月,閬中古城來了一個“生面孔”:閬中古城景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古管局”)。與喧鬧的街道相比,這個“來客”略顯嚴肅,但古城保護、綜合執法、景區管理等事項,立馬有了直接管理者。
嚴把安全關、建設關、管理關。今年5月8日上午,針對部分群眾反映的閬中古城部分商鋪違法修繕行為,古管局立即組織公安、綜執、住建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強力制止違法修繕行為。
近年來閬中市還通過加快推動酒店、客棧等標準化管理,加快推進“數字閬中·智慧城市”、城市停車場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游客滿意度。
除政府投入外,市場主體也被積極引進。去年1月1日,新華聯景區管理(閬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聯公司”)正式“上崗”。通過與閬中政府合作的方式,公司正式管理張飛廟、川北道貢院等古城內六大景點。
新華聯公司董事長陳永劍介紹:“因疫情影響,閬中古城景區關閉整整53天。3月18日古城重新開放后,我們陸續推出‘春回天府·安逸四川免票活動、‘花開天府閬中來直播活動等,吸引游客前來旅游。”
從2016年閬中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885.39萬人次,到2019年接待人數突破1000萬,數字的變化直觀地反映了游客的選擇。
? 走得遠,旅游供給要“續糧”
2016年,閬中市文旅發展掀開了新篇章:統籌解決傳統景點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問題。
在今年5月19日召開的閬中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上,閬中市委書記張斌更是一針見血地分析,文旅產業靠“依葫蘆畫瓢”解決問題的省事模式已不復存在,另開新路事關閬中文旅發展生死存亡。
閬中水城、閬中賽城、古城文創園等文旅項目在閬中落地;西城1966文創產業園等新業態被引進;以閬中古城為核心打造的“30分鐘鄉村旅游圈”已經成形,游客有了更多選擇……
7月9日,在閬中古城西街,去年新建的地質礦物博物館中,游客正帶著孩子在這個集欣賞和科普于一體的新館體驗。同日,在對閬中絲綢工業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后建成的西城1966文創產業園中,年輕人正在漫貓咖啡、好物千禧等門店購買商品。來自成都的“90后”游客王先生說:“沒想到這些我們年輕人喜歡的消費方式閬中也有!期待更多創意門店開業。”
也有不少游客將目光瞄準鄉村。距離閬中市區25公里的天宮鎮五龍村,85歲的老人王素清看著城里來的游客露出了笑容。借助鄉村旅游發展契機,王素清將家中閑置的房間出租改造成民宿,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20年前,在閬中舉辦的端午龍舟旅游節,吸引了近8萬名群眾觀看。20年后,豐富多樣的旅游業態,讓閬中群眾和游客有了更多回味。(責編/謝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