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鑫宇
“今天收集了兩件群眾急需解決的難題。”7月23日,在隆昌市龍市鎮人民政府民情匯集室內,工作人員何偉正忙著收集與填寫當天“大管家”服務走訪群眾信息清單。
何為“大管家”?龍市鎮黨委書記肖俊娓娓道來:“這是龍市鎮創新的一項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全鎮123名機關干部每人都是‘大管家,并組成‘百人管家團,以貼心服務回應群眾的呼聲與期盼。”
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家事”,把群眾的工作當“家業”,如今,在“大管家”們一周一訪問的腳步下,“有事找管家”的理念已深入龍市鎮每個群眾心中。
選配“精” 干部下沉解民憂
“社區沒有物管”“我們年齡大,都不會在自動服務機上交水電費”……以往,鎮上居民到政府辦事時不免要抱怨幾句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之處。
“龍市鎮‘老舊小社區偏多、居民年齡偏大,勢必會在生活、政策理解、居住環境等方面存在問題。”肖俊表示,如何解民憂成了鎮政府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
2019年,為不斷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龍市鎮開始在龍市社區試點實施“社區管家”。一時間,“生活管家”“宣傳管家”“平安管家”“便民管家”等六大類型“管家”在社區頻繁露臉,幫居民解決了不少難題。
“鎮政府給我們每一戶都發放了‘管家服務卡,上面有不同類型‘管家的姓名和電話,遇到問題打個電話他們就來了。”談到“社區管家”,龍市社區居民王婆婆不停稱贊:“政府真是太貼心了!”
2019年,龍市社區“社區管家”共發放服務卡5000余張,提供137次服務,幫助居民解決69件難題。在大家點贊的背后,肖俊也在思考:“服務對象不能僅限于社區居民,各村村民也理應享受到‘管家般的服務。”
動員鎮、村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勁頭往下使,今年4月,龍市鎮創新提出以“百人管家團”夯實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由全鎮123名機關干部組成“百人管家團”,并與22個村(社區)2.7萬多戶群眾、30戶企業結成幫扶對子,確保每一戶有一名“大管家”,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回應“快” 當好群眾“大管家”
“感謝村上和‘大管家幫我協調土地,組織人工和材料,房子20多天就修好了。”近日,記者來到東岳村村民鐘興方新建的房屋里,他感激地說:“我要給‘大管家打滿分。”
近年來,鐘興方與老伴一直在隆昌市一小區當保安。因鐘興方患病需長期服藥,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屬無房戶。2019年,鐘興方通過將困難反映到鎮上,今年在實施危舊房改造中,鐘興方被納入其中,其住房問題得到解決。
在推進“百人管家團”服務群眾過程中,龍市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雪和東岳村村支書余小林成為了鐘興方家的“大管家”。看著如今已建成的75平方米的新房,鐘興方回憶著說,“這些年,我長期生病吃藥,家里沒有積蓄,多虧了鎮、村干部幫我跑上跑下爭取資金,不然我哪里修得了房子。”
房屋落成后,“大管家”們并沒有閑著,根據鐘興方家的需求,陳雪快速回應,積極協調電線安裝、解決飲用水等問題。如今,困擾鐘興方幾十載的難題已經解決,他們一家也搬進了新房。
圍繞信息服務清單、問題反映清單、辦理進度清單、工作宣傳清單這“四張清單”,“百人管家團”著力在摸清群眾家底、收集群眾訴求、群眾問題跟蹤和提升群眾滿意度上下功夫。
“我們每周走訪對象原則上不少于10戶,收集問題后會及時向群眾反饋辦理進度,盡量在一個月內解決問題。問題得到解決后,還會進行回訪請群眾打分。”陳雪介紹道,截至7月,“百人管家團”共走訪群眾2394戶,收集問題153條,已辦理32條。
治理“優” 提升群眾滿意度
走進龍市鎮人民政府,院內左側的4塊LED顯示屏,令人印象深刻。大屏滾動播放著群眾反映事項的安排情況、辦理情況及測評情況。
“每一項‘大管家收集回來的群眾反映事項都會在屏幕上公示辦結情況。”龍市鎮鎮長高科介紹說,“大管家”的設立實現了由群眾往上反映問題到干部走訪收集問題的轉變,是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的有效嘗試。
“龍市河被淤泥堵住,水都流不動,天氣熱了,味道太臭了。”4月,在龍市河邊閑逛的“大管家”陳燕紅聽到居民李國正的“抱怨”后,即刻前去了解情況,并將問題反饋到鎮上的“民情匯集室”。
隨即,鎮政府第一時間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是修建截污干管工程時,河道中原有的管道不慎被挖斷,導致污水外泄。群眾事無小事,按照治理方案,一項場鎮居民普遍關注的民生工程拉開了序幕。兩臺挖掘機開進河道,貨車在河岸一字排開,一輛接一輛地裝運著挖出的淤泥。
看到如今清亮的河水,李國正難掩內心喜悅:“政府就是一心一意給我們解決難題的,有啥事給‘大管家說一聲就行了。”
除了這項民生實事得以圓滿解決外,在“大管家”收集了解民情過程中,居民出行和就業問題也一一得到了落實。幾個月來,龍市鎮持續完善鎮域交通網絡,推動了鋸子村、東岳村等24個招呼站牌建設,全鎮實現了通水泥路、通客運班車“農村雙通”工作。
“百人管家團”不僅要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還要幫助群眾謀發展。在“大管家”的協調推動下,點燈村在荒山荒坡上新建的生豬養殖場已經建成,等到第一批生豬出欄后,該村集體經濟有望得到一定增收。
“‘百人管家團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既是民生工程的落地實施,也是對社會基層治理的探索實踐。”隆昌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曾凱點評道。
“大管家”服務夯實基層治理必須提升鎮、村干部能力素質。“只有不斷提升‘大管家能力素質,才能第一時間精準高效為群眾解答疑惑、排憂解難。”肖俊表示,下一步,龍市鎮將通過教育培訓、培育引進和激勵監督來進一步鍛煉“百人管家團”隊伍,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