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金融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面向農村地區為中小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作為資金中介機構,能夠擴大生產和物質流通,是助推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新時期,伴隨著金融市場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以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村信用社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壓力,由于其規模相對較少,風險抵御能力相對較弱,在市場競爭中略顯不足,為了推進農村信用社穩健良性發展,應重視構建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最大程度發揮其管理效用,目前一些農村信用社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存在全員配合度低、職能相對分散、預算信息處理效果欠佳等問題,重視全面預算管理深化和推進已成為農村信用社發展的重要舉措。下文就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探究
一、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簡述
農村信用社履行的是一種金融中介職能,主要面向農民、農村和農村中小投資者,通過將分散的資金積聚為巨額的資本,為成員提供優惠資助;通過聚集閑散資金,并形成信貸資金,提升資金周轉率,以實現財富的轉化增值;通過貨幣支付和轉賬業務,為成員提供結算業務。農村信用社主營存款、貸款、結算、理財、外匯、保險代理、代扣代發等業務,具有調節經濟的職能,可以對社會閑散資金進行合理調配,從而發揮資金的最大價值,能夠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指導下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1]。農村信用社重視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使發展計劃的制定更加全面、科學,同時可以有效地對各項業務進行協調,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加強全過程控制,保障信用社目標的實現。
二、農村信用社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搭建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
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可以有效發揮職能作用,明確權責分配,保證各項預算工作順利實施。作為農村信用社,搭建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要設立預算管理委員會作為預算管理工作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以戰略為導向,對農村信用社各預算責任中心的編制預算草案進行審批,同時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分析、預算考評等各項工作進行協調。要設立資金財務部門、個人金融部、公司金融部、財會核算中心作為預算常務性機構,要建立預算監督機構,可以由農村信用社的資金財務部和審計部共同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對預算的落實過程進行動態監督,以確保及時糾錯,還要建立預算考評機構,可以由農村信用社的人資部和資金財務部共同參與預算執行效果的考評工作。具體的執行機構為各責任預算中心(各級營業網點全面預算管理崗),主要工作是對上級部門下達的預算編制進行分解,并監督預算執行情況,同時對下年度預算目標進行預測。
(二)重視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預算編制是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的起始環節,農村信用社在編制預算時要注意科學性和規范性。
首先,農村信用社在編制預算時要按照“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進行,農村信用社在編制預算時要與農村信用社的戰略目標保持一致,各級預算都應服從于年度經營計劃和長期戰略規劃,要將農村信用社的一切經營活動均納入預算管理范疇,全面覆蓋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全過程管控,要合理界定預算目標,確保在執行過程中切實可行;預算編制過程中各部門對各自歸口的業務做預算,并對預算編制負責。
其次,優化預算編制流程,農村信用社預算委審批通過預算編制大綱模板、表單,對預算編制的注意事項進行明確,并向各預算責任中心下達年度預算編制通知,各預算責任中心通過對上年度預算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再結合年度總結,對本年度的業績情況進行評估預測,并按照本部門的年度計劃編制初步預算;預算委對各部門編制的初步預算進行審核、平衡,并提出預算控制數,各預算責任中心再次針對預算控制數對本部門的預算編制進行調整,形成最終預算編制計劃,上報預算委審核并匯總形成整體預算,經預算委及農村信用社管理層審議通過后向各級預算主體下達執行預算通知[2]。
最后,重視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農村信用社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注意編制方法的選擇,比較常用的預算編制方法有固定預算法、彈性預算法、零基預算法等,對于農村信用社的固定費用或者數額比較穩定的預算可以采用固定預算法編制,對與業務量有關的成本費用、利潤等預算在編制時可以采用彈性預算法,在按照成本費用分類的基礎上,依據量、本、利的依存關系進行預算編制;對于信用社不經常發生的預算或者預算編制基礎變動較大的預算,則可以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
(三)強化預算執行監控
預算執行是全面預算管理的中心環節,也是強化監督管控的重點,農村信用社應構建全方位的預算執行監控體系,涵蓋各項業務、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各個崗位,以確保預算執行效果達到預期目標。第一,明確監督主體,主要包括自我監督和第三方監督,自我監督是由各具體業務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進行監督,主要依據預算相關標準督促執行,第三方監督是依托于預算監督機構進行監督,主要依據農村信用社制度的監控制度,保證各經營環節按照計劃規定進行,同時對經營的合理性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監督[3]。第二,明確監督的關鍵點和重點,農村信用社監督的關鍵環節在于資金流和業務流,對于資金流的監控,主要監督資金流的動向,并明確做好相關記錄;對于業務流的監督,可以通過明確權責、細化分工、責任追究等制度來實現,也可實現授權監督,所有業務環節未經授權,不得執行。第三,建立四級預算監督體系,第一級為各預算責任部門的自我監督,第二級為財務部門的監督,主要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進行事中審核,第三級為高層監督,由農村信用社高層管理者嚴把審批關,強化審批控制,第四級為獨立審計機構監督,不定期抽查預算執行情況,對預算制度的有效性進行評估。
(四)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考評體系
預算績效考核既是激勵也是約束,通過加強預算績效考評,可以調動全員預算執行積極性。農村信用社可以引入平衡記分卡開展績效考核,打破重財務指標輕非財政指標的考核弊端,提升考核的全面性和公平性。首先,要注意考核指標的設計,財務方面,戰略目標是增強資金獲利能力,指標設計要包括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成本費用指標、不良貸款率指標;顧客方面,要以顧客為中心,指標設計要包括顧客滿意度指標、意見反饋情況指標、市場占有率指標;內部管理方面,要求提升經營效率,指標設計要包括創新產品市場占有率指標、服務質量指標、服務方式指標、售后服務質量指標、成本指標等;學習與成長方面,指標設計要包括員工工作效率指標、員工培訓成本與質量指標等。其次,制定績效考評獎懲制度,通過加強預算績效考核,可以將經營戰略轉化為當期經營目標,為了調動全員預算執行積極性,農村信用社可以將績效考評結果與薪資、福利等掛鉤,針對部門各個人實現差異化考核,從而確保部門、個人預算執行效果和預算目標的實現。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信用社是銀行體系的重要補充,是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工具,能夠為“三農”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新時期,重視加強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強化對金融機構監管的需要,全面預算管理的加強,能夠發揮計劃、控制、考評、激勵等作用,將全面預算管理目標與農村信用社的戰略目標相關聯,能夠助推戰略目標的實現。作為農村信用社,在全面預算管理實施過程中,要調動全員積極參與,不能僅僅依靠財會部門,如此才能發揮部門統籌協調作用,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促使農村信用社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傅麗.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探討[J].商訊,2019(29).
[2]劉凌霞.淺談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措施[J].商訊,2019(30).
[3]吳華偉.農村信用社財務預算管理[J].大眾投資指南,2019(9).
作者簡介:李玉金(1976—),女,福建龍巖人,中級會計師、中級經濟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