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姝 趙海燕
【摘要】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編號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分組的樣本為40例,應用常規護理干預即為對照組,觀察組則采用人性化護理,觀察兩組樣本護理滿意度。結果 納入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而對照組則低,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臨床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在臨床上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臨床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1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質量要求也相對提高,這就要求現代的醫療體制也要做出相應的創新。在實際的臨床護理中,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成了護理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個性化護理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適應現代人們的要求而被應用于臨床實踐中[1]。本研究隨機選取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研究內容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為2018年9月~2019年9月,樣本是來我院治療的80例患者,隨機編號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女性20例,男性20例,患者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59歲,平均年齡(36.35±2.6)歲;對照組患者女性17例,男性23例,患者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58歲,平均年齡(35.45±2.4)歲。所有實驗對象均簽屬知情同意書且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經本院學術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即做好清潔衛生,指導用藥及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護理方法:本組即實施個性化護理管理,具體包括,首先健康宣教,并為患者打造舒適的就診環境,做好清潔衛生,定期消毒;其次是對患者做好心理安慰,給予科學健康的生活指導,增強其免疫力;再次是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康復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的級別即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
1.4 數據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納入研究的對照組4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例數為25例,滿意例數為13例,不滿意例數為2例,總滿意率為38/40(95.00%);觀察組4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例數為12例,滿意例數為18例,不滿意例數為10例,總滿意例數為30/40(75.00%),兩組間對比,x2值為6.2745,P值為0.0122,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2]。患者在就診醫療時對護理質量也相應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常規護理不能滿足患者的心理所需,不能更好的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3]。而人性化護理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其護理核心是患者,其服務宗旨是以人為本,為病人創造舒適、溫馨的醫療環境,保證患者能有一個良好的就診情緒,以最好的心態來配全治療,進而提高治療有效率;護理人員綜合患者多方面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指導其進行健康科學飲食與運動,按時休息,增強自身的免疫力;人性化的管理,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提高了工作者和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有效率,進而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把護理效果與評價融為一體,在提高護理人員積極性的同時,促時了工作者對其護理內容的了解,有效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進而提高了整體的服務質量,大大降低了醫患糾紛事件的發生[4]。
本研究中,隨機選取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觀察組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其結果表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結果再次表明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對患者在護理時應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 靜.人性化管理應用于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9,11(3):167-168.
[2] 楊旭麗,趙 芳.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40).
[3] 梁啟麗.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健康之路,2018(1).
[4] 李春花.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