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科
[摘 要] 后疫情時代,金融行業要充分認識“六保”是“六穩”工作的著力點,保住了就業、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就有收入,就會拉動消費、擴大市場需求。守住“六保”這一底線,充分發揮金融行業“輸血供氧”作用。益陽市應針對存在的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經濟發展質效放緩、有效信貸供給不足、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突出問題,通過創新服務工具,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更新基建內容,助力社會高質發展;加大信貸傾斜,助推產業轉型發展;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等措施,進一步紓解市場主體受疫情影響造成的資金困難,為社會經濟運行穩中求進保駕護航。
[關鍵詞]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冠肺炎;湖南益陽
[中圖分類號] F83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8-0169-02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沖擊,穩增長壓力不容低估。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決策部署,進一步紓解市場主體受疫情影響造成的資金困難。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金融“輸血供氧”的作用充分顯現,當前亟需阻斷風險從實體經濟到金融系統的“傳染”途徑,并應以此為契機,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一、現實基礎
(一)經濟運行質效穩步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益陽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從2014年1204.6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792.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54.4%,比2018年提升24.0個百分點;營業收入2540.42億元,增長4.3%;實現利潤101.07億元,增長12.1%,其中九大主要行業實現利潤88.2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87.3%。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益字頭”上市企業達7家,數量僅次于長沙、岳陽和株洲,居全省第四。這些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保持穩步增長,涌現了“中國掛面第一股”“中國游艇第一股”“中國鋁電解電容器第一股”等,“益陽板塊”成為湖南省資本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
(二)金融資源供給不斷豐富
全市共有銀行類金融機構13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明顯增強。2019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051.1億元,比年初增加119.72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64.03億元,比年初增加189.90億元。存貸比為61.6%,比2018年上升6.3個百分點。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區縣(市)全覆蓋,開業至今累放貸款超60億元。保險機構數量、從業人數保持穩定,資產規模顯著擴大。2019年全市共有保險公司36家,其中壽險21家,財產險15家。全年壽險和財產險保費收入共計74.53億元,比2018年增長9.7%。經過多年發展,全市金融組織已由銀行主導的單一銀行類金融機構向地方性金融機構相補充的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轉變。
(三)金融生態環境逐漸改善
社會信用體系逐漸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信息系統、中介服務、宣傳教育和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例如,工商系統開發的“金信工程”自上而下覆蓋到了各工商所,人民銀行的企業、個人征信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針對已發生的非法集資案件,主要以化解矛盾、挽回損失、維護大局穩定為目標,通過破產清算、債務重組和行政處置三種方式,有效地處置了非法集資案件。
二、突出問題
(一)經濟發展基礎薄弱
一方面,經濟水平落后。經濟綜合實力不強,地區生產總值、財政自給水平、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名靠后。產業內部關聯度低、產業鏈條短、配套能力差。例如,三一重工給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提供15億元的配件訂單,僅僅只有四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承接產能不過3億元。另一方面,發展支柱不強。市場主體培育不夠,2019年上半年,全市“四上企業”申報新增35家,增長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比增速排名第一的邵陽市少141家,總量全省排名第十位。
(二)經濟發展質效放緩
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益陽經濟發展速度逐年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12年GDP增長速度達到11.9%,但是從2015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進入“八”時代。2019年以來,受洞庭湖區水環境治理、國家防控金融風險和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投資減少的影響,全市投資增速罕見連續8個月回落,低于全省增速2.6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13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發展質量偏低,GDP含金量不足。2018年益陽市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7.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4個百分點,比最高的湘西州少12.69個百分點,全省排名墊底。
(三)有效信貸供給不足
信貸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增長矛盾突出,從2008年開始,益陽市銀行貸款增長率滯后于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發展的有效信貸供給不足,經濟與金融遠未找到實現“雙贏”的結合點。金融資源沒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支持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2019年益陽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264.03億元,僅占全省貸款余額(42415.4億元)的2.98%,存貸比61.63%,低于全省存貸比(80.55%)18.9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熱衷于優質大客戶,信貸資金大量聚集于城市、大項目、大企業,而占GDP總量超過60%的縣域經濟,貸款余額只占貸款總額的四成多,比城區貸款低近10個百分點。
(四)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旺盛,但企業發展先天不足,無法提供抵押、質押物或因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規范,導致不能獲得銀行信貸支持,融資難、融資貴突出。不少企業反映,由于抵押物不足,很難得到貸款支持,而通過擔保公司貸款成本在12%以上,難以負擔,主要體現在融資渠道窄、金融產品少、融資成本高,新增貸款主要流向國有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2018年全市1.2萬余家中小微企業,僅1900多家獲取銀行貸款,約占總戶數的16%,且七成以上貸款額度不足,貸款缺口在300億元以上。
三、對策建議
(一)創新服務工具,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為主線部署條線各項重點工作,積極為后疫情時期企業復工復產做好全面的綜合金融服務。積極組織網點員工運用微信、短信,特別是客戶經理“云工作室”等數字化手段服務客戶,著重開展“聊疫情重防控”“聊親情重服務”“聊友情重活動”“聊行情重配置”系列線上活動,讓客戶足不出戶也可享受建行的服務,做到金融服務和疫情防控有效協同。做好線上金融服務指導工作,指導客戶線上進行預約開戶、轉賬匯款等業務,客戶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使客戶能夠“足不出戶”辦理相關業務。為防疫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快速為防疫業務開立結算賬戶,線上指導客戶,來行一次辦結;對于慈善捐助、黨團工會費、學雜費收繳等業務首選網上或手機線上辦理。
(二)更新基建內容,助力社會高質發展
相對于鐵路、橋梁、房地產等“老基建”領域,以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為特點的“新基建”著眼長遠,具有戰略意義。作為大型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建行益陽分行進駐益陽時間早,資金實力雄厚,經營風格穩健。充分吸收傳統基建的經驗教訓,明確發展重點和次序,不盲目硬上,防止造成無效投資,造成大量浪費。全力對接“新基建”融資需求,積極研究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等服務模式,適應“新基建”客戶金融需求。力推以“建生態、搭場景、拓用戶”為核心的數字化經營模式,加大對5G、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以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三)加大信貸傾斜,助推產業轉型發展
產業興,經濟興;產業強,益陽強。因此,推進產業發展、發展實體經濟,是益陽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益陽將著力深入實施現代農業“131千億級產業”工程、產業項目建設“六個10”工程和園區建設“四百工程”等。作為金融機構,建行益陽分行可以與益陽市簽訂綜合化降杠桿服務合作協議,精準服務益陽特色優勢產業。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依托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資源,將保函、保理、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并購貸款等產品創新組合,開發適合益陽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方案,支持益陽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四)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小微實體經濟發展,是銀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建行益陽分行要謀時勢,全力支持實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開展好金融服務“兩進兩促”活動,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金湘通作為省分行大力推廣的創新金融產品,是全省拓展縣域客戶的重磅武器。益陽分行金湘通業務實現新增商戶297戶,累計拓展商戶增至350戶,累計完成率由2017年5月的全省靠后躍居2017年6月的全省第三名,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因此,益陽分行可以總結“金湘通+”的總思路,通過全面做大做深“金湘通”平臺加快占領農村金融制高點的步伐,依托建行“新一代”系統平臺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提升金融要素效率,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不斷做出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井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建議[J].時代金融,2019(35).
[2]郭大勇.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江蘇實踐與思考[J].金融縱橫,2019(8).
[3]郭新明.著力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J].中國金融,2019(7).
[4]羅藝婷.新時代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新探討[J].時代金融,2018(20).
[5]徐云松.新時代金融發展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新金融,2018(4).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