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靚 張云舒
[摘 要] 當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高,促使物流行業快速發展,服務整體水平更加精準快。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財務管理問題,如物流企業財管體系不健全、財務管理信息化技術落后、財務管理人員整體綜合素質偏低等,既降低了物流服務效率和質量,也阻礙了物流業向更高服務水平發展。因此建立物流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勢在必行,將總分公司的人員信息、業務流程、財務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實現財務資源的有效配置。
[關鍵詞] 物流企業;財務管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中圖分類號] F47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7-0075-02
一、物流企業財務管理問題
(一)物流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不健全
任何一個產業發展都應循序漸進,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行業企業中面對的暴露的問題,物流行業也是這樣。近些年快速發展起來的朝陽行業,在逐漸的摸索中成長,缺少了對歷史相關經驗的借鑒,在大部分的物流企業中,一般將企業中心建在較為發達的省份和地區,向四周擴散式的設立其分公司,分公司規模較小且管理松散,各崗位工作職責模糊,甚至不會單獨設立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工作也僅僅是簡單的記賬與核算,缺乏統一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與標準,同時不能反映企業相應的經營成果,也并未根據大物流時代更新財務管理體系,未能實現“業財融合”的大趨勢。
(二)財務管理信息化技術手段落后
由于物流行業的行業特點,應根據大數據分析用戶特點,分析區域偏好,運用信息從而有針對性的縮短運輸路線,降低倉儲成本,集中配送,所以要求其更高的信息化水平。而一些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于信息化程度不夠重視,沒有為公司信息化建設投入足夠的資本,導致信息化水平只是停留在簡單的初級信息記錄與傳輸。分公司管理層意識不足,從源頭上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總公司在戰略層面的決策問題,沒有將信息化建設放到重要戰略位置,這導致不能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根據當前信息來挖掘深層次信息、運用信息分析計算、根據信息做出有效財務預算和進行數據分析預測風險。企業沒有使信息化在整個流程中發揮出重要作用,難以滿足大數據時代對物流水平精準快速的需求。
(三)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大部分物流公司分公司規模較小,輕視財務管理工作,用于財務人員的薪酬的預算一般低于市場水平,其財務人員的專業度較低,同時企業又不注重培訓,導致其財務管理工作者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整體水平偏低,且仍然運用著較為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而這些傳統模式要求相關財管員工較為簡單機械地工作內容,其只是做一些簡單的記錄與核算,負責資金的收支及開票,鮮少接觸業務,未能實現財務管理的決策、控制、規劃等多方面協調與推進,而財務管理工作是將資金流動起來籌資、投資等活動,致使籌集資金困難,融資渠道單一,使用效率低下。
二、物流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意義
物流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需組建一套集中型的管理模式,其依托于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技術將物流企業運營產生的財務信息匯總處理,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支持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一個“云端”,儲存包括總公司和分公司在內的所有財務相關數據資源,使海量數據實現共享與集合,總公司分公司的財務狀況結合為一個整體,共用“同一賬簿”,同時,財務共享中心還有能力對海量數據進行收集、加工、分析和報告,不僅能提供財務維度的數據分析與價值預測,還包括物流企業各類經營數據的分析與報告,是企業運營情況和市場環境的重要反映。財務數據共享,促進了物流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實時共享,讓客戶了解業務處理進程,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同時避免了各部門環節數據交接傳遞過程中的冗雜、失真等問題。提高了物流環節時效性,打破空間障礙,縮短審批時間,使整個業務流程更高效。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物流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可以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業務流程的簡化,提升運行效率,使財務信息準確及時,有利于企業把控物流各個環節的成本預算范圍和企業宏觀戰略的進一步規劃。降低了人工成本,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省去原分公司大部分專業度不高財務人員的薪酬,企業聘請少量精干的財管人才,同時運用財務共享平臺能夠更科學準確的運用和分析財務數據,得出有用的財務信息。
三、建立物流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對策建議
(一)組建新的組織架構體系
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對企業內部原有的組織架構進行深度變革。
1.物流企業總部之外的區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平臺,應做到區別于傳統物流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較為零散的組織架構,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的組織架構應更系統性,也更偏向扁平化,其各分公司可僅配備少量專業的財務會計人員負責日常業務,如會計賬務處理、財務應付、應收、總賬、固定資產等基礎處理工作,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設立相應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平臺,負責本區域內各個分公司結算、收付、審計工作、區域之間相互連通,信息共享,且都應通過該平臺與總部信息庫實時對接,總部將各部分區域信息匯總處理。
2.物流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總部,應設置核算部門、稽查部門、資金結算部門、運營維護部門、稅務籌劃等部門,各部門將總分公司相關業務匯總處理,通過“云計算”等方式分析,形成總體的財務報告,為財務風險預測提供了借鑒和警示,也為整個企業集團在整個戰略層面的規劃和調整提供依據。使企業在面對日益變化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發展的同時,能夠尋找到更適應企業發展的新的戰略側重點,更好的服務于核心業務。
(二)建立統一規范標準化體系
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前應先建立一套完整標準的財務管理體系與規定。一是確定統一的財務報表制作標準,各分公司與子公司對于財務報表的制作的標準性提高,減少了吻合數據的難度,總公司在期末制作合并報表也更加容易和便捷。二是建立統一的會計科目,物流企業在各環節財務費用中應設置相應的物流費用會計科目,且設置對應的明細科目,保證總分公司在同樣的環節和操作中錄入相同會計科目。有統一的會計科目記錄,更有利于總部財務系統統計與分析,至于一級科目二級科目的設定應依據公司業務習慣制定。三是統一的業務和審批流程,去除傳統不必要的冗雜環節,增添更加規范化的程序,如每一單業務經公司經手的物流各個環節如倉儲環節、包裝環節、裝卸環節等發生的財務費用審批由各部門分別負責,而整個業務財務費用匯總再向區域財務相關負責人報備,是否合理或調整,保證業務簽發和審批都有專人負責和簽字。問責制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會保證員工對本職工作的準確度,避免了“走后門”現象與暗箱操作現象的產生。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
物流企業整個運作流程涉及的倉儲、裝卸搬運、運輸、配送等多個環節都會產生財務費用,每個環節的財務信息都應在共享平臺上進行信息匯總、分析、計算,為了滿足財務共享中心的需要,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離不開相關的技術層面的支撐,如物流企業應該具備ERP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影像管理系統、網絡報銷系統、網上支付和銀企直連等,方便企業能夠與上游下游企業交流和溝通、也可結合企業自身或同類企業間進行橫向縱向的業績比對,及時發現和指出優勢和問題,做出改正與調整,所以說擁有完善的物流企業相關信息系統的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一塊牢靠的基石。
只有在較高信息化的環境里,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才能夠更好地運用財務信息,甚至一定程度上還能支持企業在總體戰略決策的增值分析,為公司戰略發展提供正確的導向,企業還應注重IT信息平臺的建設,將各個分公司的數據傳輸到總部信息庫里,完成財務數據在企業內部進一步傳遞。信息平臺通過將企業原有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影像系統、采購管理系統、稅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會計核算系統、電子檔案系統等進行系統整合,形成一個更加標準化、智能化、集成化的信息管控平臺。實時財務信息共享,能促進有業務流程自動化、相關單證票據流轉順暢簡潔,網絡報銷打破空間屏障,優化報銷安全措施,強化財務信息電子化處理操作的準確度和及時性,促進企業的業財融合,使企業順應行業發展趨勢。
企業可在信息建設中建立一套完整且適用于總公司與分公司的標準規范化財務模板。大大減少了手工操作的頻率,使物流企業在運作過程中所相關的業務數據依據規范化的財務模板可以自動生成可信度、精準度、相關度更高的財務信息,與傳統操作相比大大降低了財務風險與誤差。信息化平臺設立的同時還應組建一支專業的信息技術團隊作為技術支持。技術支持主要負責信息平臺有效運營以及后續的系統維護工作,這也是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保障和必要條件,同時還應定期對信息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培養一批了解信息、財務和運營的技術人才。
綜上,在信息化浪潮時代,物流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與技術難以應對時代的變化,企業應清楚的認知其在財務管理上存在的瓶頸以及企業的發展契機,深刻理解優質的財務信息在物流企業高效快捷物流服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必要性,然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物流企業應統籌謀劃,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從長計議,使其為物流企業最大化發揮效用。
[參考文獻]
[1]吳琰冰.物流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7(2):230+232.
[2]胡瓔芳.淺議大物流時代的物流企業財務管理[J].金融經濟,2019(18):175-176.
[3]李靜濤.第三方物流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構建模式探討[J].中國經貿,2016(17):243-244.
[責任編輯: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