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麗

【摘要】目的 探究于糖尿病護理中開展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方法 平行分析客觀指標為筆者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計120例,依據入院順序均分,一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設為常規組,一組予以個體化延續性護理,設為延續組。結果 經由個體化延續護理干預的延續組其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于糖尿病護理中開展個體化延續性護理,符合臨床護理學發展需求,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臨床指導價值高。
【關鍵詞】個體化延續性護理;糖尿病;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的終身、慢性疾病,其病機研究處于探究階段,臨床尚無系統化治愈手段,需要患者終生費用胰島素類藥物,來維持正常代謝所需物質。糖尿病臨床影響因素較多,其血糖控制效果呈依賴性,對藥物使用、飲食因素、精神因素及生活作息等具有高度相關性,臨床護理因個人機體差異表現特異性較高[1]。本研究筆者為了探尋適配的護理模式,于筆者醫院開展平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平行分析客觀指標為筆者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計120例,課題開展時間為2017年7月~2019年9月,就120例患者依據入院順序均分,一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設為常規組,男女性別比1:1,中位年齡(49.68±4.11)歲,中位病程(5.19±0.45)年;一組予以個體化延續性護理,設為延續組,男女性別比1:1,中位年齡(50.12±3.85)歲,中位病程(5.21±0.42)年;就2組患者客觀資料數據行研究分析(P>0.05),可于后文實施分析。
納入原則:(1)收集到的120例患者均滿足中華糖尿病醫學會對糖尿病的診斷依據,患者均無嚴重合并癥;(2)將本課題立項上報筆者安全委員會及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方法
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依據糖尿病護理規章實施;延續組開展個體化延續護理模式,將護理指導深入到患者家庭中,于院內針對家庭護理進行指導,針對生活、環境、飲食及運動等方面進行指導;于患者出院時開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查及自護能力;對患者建立電子檔案,開展網絡管理平臺,針對院外隨訪護理進行記錄,于隨訪期間對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及生活情況進行評估,并予以個體化護理干預;指導患者定期復檢[2]。
1.3 評價標準
借助SF-36生活質量評估量表為依據,對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
活力等維度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分析
課題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版本對2護理模式反饋數據進行細化分析,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 結 果
2.1 2組護理模式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
經由個體化延續護理干預的延續組其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 論
糖尿病疾病首選治療原則是控制血糖,因其臨床影響因素較多,血糖控制受到藥物使用、飲食、運動及情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臨床院內護理存在時間局限性,未考慮疾病慢性及終身性特異性,開展延續護理尤為重要[3]。不同患者因藥物耐受及生活習慣存在差異,個體化護理模式充分考慮患者個體差異性,于延續護理中結合血糖控制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制定護理模式,臨床表現較好[4]。本研究表明,經由個體化延續護理干預的延續組其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數據反饋顯示個體化延續護理臨床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模式。
綜上,于糖尿病護理中開展個體化延續性護理,符合臨床護理學發展需求,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臨床指導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岳小林,陳 沁,葉 赟,等.基于互聯網+的居家糖尿病護理平臺聯合家庭固定伴侶在糖尿病患者院外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16):1216-1221.
[2] 楊 秋,任 毅,任伶俐,等.協同護理聯合系統家庭治療對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5):1101-1103.
[3] 王長霞,陶鶴建,黃金燕,等.CDIO教學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在職繼續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23):2200-2203.
[4] 游書秋,杜茜倩,李勝玲,等.家庭訪視護理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2):2058-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