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靜

【摘要】目的 通過對比分析,研究出心臟外科術后效果最好的護理方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方法 在我院2019年3月~10月期間收治的心臟外科患者當中隨機選出80例,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常規組以醫院的常規護理方式為主,實驗組采取專業的疼痛護理方式,觀察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的患者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滿意度達到了97.5%。結論 疼痛護理在心臟外科護理工作當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在新時期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臟外科;術后疼痛;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在新時期的醫院發展過程中,患者的滿意度已經成為了評價醫院診療工作水平的關鍵指標之一。而從實際診療過程來看,護理人員的專業工作能力、工作態度,患者在術后是否出現不良并發癥,以及醫院對并發癥的治療情況等方面都是影響患者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對心臟外科術后疼痛的護理工作中,醫院想要提高護理工作效果,就必須要采取對比實驗的方式,選擇目前比較常見的護理方案,結合實際病例資料研究護理工作的優勢及不足?;诖耍疚闹饕谖以?019年3月~10月期間收治的心臟外科患者當中隨機選出80例,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40例。常規組以醫院的常規護理方式為主,從一般資料情況來看,共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齡在24~4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57±1.15)歲。實驗組采取專業的疼痛護理方式,共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颊吣挲g在25~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08±1.29)歲。可以看出,患者的基礎資料之間并無明顯差異,符合實驗研究的基本需求。另外,在具體開展實驗之前,醫院需要征求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同意。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
常規護理工作內容相對較為簡單,主要包括:給予患者及家屬入院指導,比如,繳費問題、病房基本管理條例以及心臟外科護理常識。然后,護理人員需要根據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按時給患者提供口服藥和注射藥,按時檢查患者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1.2.2 疼痛護理
疼痛護理需要在常規護理工作的基礎上,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向患者介紹術后疼痛的原因,并告知患者相應的鎮痛辦法。從心理護理的角度,緩解患者因為疼痛而產生的負性情緒。并從病房衛生及環境管理工作上,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讓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這還有助于降低醫患糾紛問題的發生幾率,推動心臟外科術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在外科手術后,為了避免患者壓迫傷口而影響傷口的愈合效果,一般需要規定患者采取仰臥位的方式休息,并盡量避免變換姿勢或者下床行走。如果涉及到更換體位的問題,護理人員需要妥善固定各類測壓管、引流管。此外,患者出現術后疼痛癥狀時,應當對疼痛等級進行評分,根據不同的疼痛等級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案,保證護理工作的科學性。通常,輕度疼痛不需要做藥物治療。中重度疼痛予以皮下注射或者靜脈注射鎮痛藥,對于術后持續性疼痛,可予以止痛泵鎮痛。
2 結 果
為了分析出常規護理方案以及疼痛護理方案在心臟外科術后護理效果的差異性,護理人員必須要每日記錄患者的刀口恢復情況,并采取VAS評分,以10分為總分,統計患者的疼痛程度變化。具體數據信息如下表1所示。
綜合詳細數據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指數明顯低于常規組,同時,住院時長也有所縮短,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經濟壓力,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另外,從滿意度的實際對比情況來看,疼痛護理方案的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表示滿意,僅有1例不滿意,綜合滿意度為97.5%,這就體現出了疼痛護理工作在心臟外科術后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3 討 論
結合本次實驗研究過程可以看出,疼痛護理工作的內容相對較為繁多復雜,因此對護理人員的專業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醫院在開展心臟外科護理工作,解決患者的疼痛問題時,必須要建立嚴格的管理機制,規范護理人員的工作行為,并定期進行考核,分析護理人員的工作優勢及不足,有針對性的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另外,醫院可以邀請患者參與到對護理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中,及時根據患者的意見優化管理方案,以此來提高患者對醫院各項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沈園園.減輕胸心外科手術后的疼痛研究[J].人人健康,2016(23).
[2] 路秀梅,伍鸞芳,何遠麗.心臟外科術后疼痛護理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