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楠楠
【摘要】目的 對經歷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采用階段性康復護理干預方法進行研究。方法 將231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完成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測組115人,對比組116人。對比組使用一般看護方式護理,觀測組則是在對比組的基礎之上加上了階段性的恢復性看護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臥床時長和使用抗凝血藥物依從性,患者對醫護的滿意程度及預后。結果 觀測組重癥病室住院時長、臥床時長、入院天數,都比對比組低,用藥依從性得分比對比組高,觀測組患者對醫護滿意度也比對比組高,患者術后狀況要比對比組好。結論 使用階段性康復看護方式在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中,能夠減少患者住院時長,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使患者術后更快康復。
【關鍵詞】階段性;康復護理;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同一時期在醫院心臟外科病區接受診療并擇期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231人,隨機分成觀測組115人,對比組116人。入選要求:(1)年齡在十八歲以上;(2)都是第一次實施這種手術,(3)肝、腎正常。排除要求:(1)相同時間開展別的手術,例如冠脈搭橋術;(2)術后三天內死亡;(3)有精神病;(4)并發重大腦血管病史;(5)合并梅毒、肝炎等傳染病。依據住院順序隨機分成觀測組115人和對比組116人,患者手術前都要簽訂手術同意書。兩組患者常規資料比較差異沒有基礎統計學含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比組使用一般看護方式。手術前護士為患者進行常規術前宣教,讓患者坦然面對手術;術后轉入心血管外科監護室,24小時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生命體征平穩后轉入普通病房,出院時囑咐患者聽醫生的按時吃藥。觀測與患者則使用階段性康復看護:預康復期(術前)、康復一期(術后14天到56天)、康復復二期(出院日指導)、康復三期(恢復期,術后63~70天或更長)[1]。
1.2.1 預康復期
術前責任護士要集中對患者進行了術前健康教育,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風險評定;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病況和整體治療以及恢復流程,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叮囑吸煙患者戒煙,保證病房空氣流通,以免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保持好醫患關系,根據患者真實狀況,為患者介紹手術風險和預后,降低患者焦慮情緒。
1.2.2 康復一期
(1)聽診肺部呼吸音:責任護士配合康復治療師對患者開展深呼吸、訓練腹式呼吸,來增加肺的通氣量,預防肺部感染,要對胸骨上窩部位的氣管按壓,使其咳嗽,對有需要的患者使用霧化,一天四次,一次二十分鐘,保持呼吸道濕潤。(2)給予患者被動活動或指導患者主動活動,加強肌肉力量和心輸出量,從而加強患者術后早期的心肺功能。根據患者病情,指導幫助患者術后一到三天下床活動,例如坐下,站立等;術后十天可增加動作幅度和頻次,延長時間,比如下床慢行,步行等。(3)心理疏導與支持:術后傷口疼、創傷后應激困難等容易使患者有畏懼焦慮等情緒。有關文獻表明:患者術后恢復的壓力主要是來自于心臟術后的疼痛,要及時提供幫助,必要時要告知主管醫生,提供藥物干預。
1.2.3 康復二期
出院當天,責任護士要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主要指導如何康復鍛煉,強化他們康復觀念。有關文獻表明:短時住院治療后,出院仍保持康復鍛煉可以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囑咐患者復查的必要性以及時間,囑咐患者按時吃藥,按時復查。依據醫生醫囑改變藥物劑量,凝血時長穩定后,按月檢查,一月一次,如果病人表皮出現出血、傷口等要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遵醫囑立即更改抗凝劑劑量,預防發生腦出血。生活上囑咐患者按時作息,不要太勞累,保持好心情,不抽煙喝酒,制定營養食譜,多吃高蛋白食物,比方說:蛋類,魚類,并讓患者多吃蔬菜,預防便秘,加快身體恢復。
1.2.4 康復三期
根據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對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患者康復的影響,制定和完善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隨訪計劃,對于改善下列指數十分有益,提高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的按時服藥性、減小并發癥概率,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出院后要給患者制定完善的隨訪計劃,提倡醫患教育干預,避免患者從醫院到回歸家庭看護的時候,病人身體和心理康復步驟不統一。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對患者制定電話隨訪指導康復或面對面隨訪指導康復鍛煉。同時保存患者隨訪計劃資料,便于隨時查看,使往后患者能夠受益,有助于醫學進步與發展。
1.3 統計學方法
本篇文章的兩組患者進行比較獲得的數據均利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 結 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39%,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0.5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 論
總而言之,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進行明確的階段性康復護理干預,在術前給予患者康復指導,能夠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預后,同時在之后的護理康復中能夠更好配合;在術后早期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加強抵抗手術打擊的能力;在術后中后期能夠加快疾病恢復,更好更快的回歸正常家庭生活。
參考文獻
[1] 陳麗芳,王廣闊,曾潔文,等.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知曉率及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1):194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