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曉蕾 毛燕林 姜翠萍 趙玉紅

【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中使用介入護理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患者中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和觀察組(常規護理+介入護理組),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且P<0.05,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急性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中使用介入護理的效果顯著,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對提升護理滿意度有積極性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冠狀動脈;內置支架術;介入護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面對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急性冠狀動脈內置支架術,與常規的手術方法相比較,這種治療方法具有恢復快和效果好的優點[1]。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急性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中使用介入護理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患者中選擇100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為(61.2±2.7)歲;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齡為(61.4±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包括環境護理、治療護理、用藥護理等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介入護理,主要護理要點如下:(1)環境護理:在環境護理中除了常規的消毒護理之外要根據患者的需求對病房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2)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情緒監測,根據其情緒變化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然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1.3 觀察指標
從社會、情感、肢體、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這5項功能評分來進行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總分為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5.0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且P<0.05,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醫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面對血液循環不穩定,血管堵塞的患者醫生可能會束手無策,但是現階段面對這樣癥狀的病人一般會使用急性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來進行治療[2]。醫療技術的進步不僅給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而且隨著醫學理念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醫護人員提升了對術后護理的重視程度[3]。在本次研究中,為進行介入護理的效果研究在本院近18個月收治的對癥患者中選擇了100例作為研究實例。與常規護理相比較,介入護理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更具有針對性,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會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進行常規護理的細化,如病房溫度濕度的調整;會通過健康教育等方法來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會介入心理輔導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由此可見,介入護理不僅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對常規護理進行了簡單優化,而且改變了常規護理中從治療需求出發的護理角度,患者需求成為了開展護理工作的核心。
為進行具體護理效果的探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通過數據對比可知:在急性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中使用介入護理的效果顯著,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對提升護理滿意度有積極性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 哲,李 楠,姜淑華.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中介入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05):114-116.
[2] 陳紅雨,曹利佳,吳 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心理干預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精神壓力、應對方式的影響及并發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6):2017-2021.
[3] 呂婉秋.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介入護理45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07):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