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儒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腦供血不足腎虛血瘀型采用養腦通絡湯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病例樣本為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56例慢性腦供血不足腎虛血瘀型患者,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劃分為2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樣本量保持一致,n=28,兩組患者分別采用養腦通絡湯與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評估組間采用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結果 評估組間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研究組患者優勢顯著(P<0.05)。結論 慢性腦供血不足腎虛血瘀型采用養腦通絡湯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養腦通絡湯;慢性腦供血不足;腎虛血瘀型
【中圖分類號】R74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慢性腦供血不足是臨床多發疾病,主要是指大腦血液供應長期、慢性、廣泛性供應不足,進而導致大腦組織缺血缺氧引發的臨床癥狀,患者腦部功能障礙明顯。老年人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主要發病人群,如未能及時有效治療,極易導致腦梗塞、老年癡呆等疾病[1]。慢性腦供血不足以常規西藥治療療效有待提高,部分患者用藥后產生各類不良反應,肝腎功能受損嚴重。中醫理論將腦供血進行分型,針對腎虛血瘀型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采用養腦通絡湯治療臨床效果顯著,本次研究通過收治共計56例該疾病患者資料的研究分析,重點探討養腦通絡湯的實際臨床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開展時間段2017年2月~2019年2月,研究樣本數量共計5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腦供血不足腎虛血瘀型診斷標準,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劃分為2組,組別命名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數量均等(n=28),研究組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范圍為52~76歲,年齡均值(62.58±5.7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6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為53~77歲,年齡均值為(62.68±5.76)歲,常規資料(年齡、性別)兩組患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對本次研究結果無影響。
1.2 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診所后均實施常規基礎治療措施,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每日服用劑量為5 mg/次,每日服用1次,服用時間為晚間睡前,服藥持續時間為4周。研究組患者采用養腦通絡湯治療,具體藥物組方為山萸肉、女貞子、肉蓯蓉、生地、巴戟天各10 g,丹參、天麻各15 g,水蛭6 g,水煎服用,取汁400 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服藥持續時間為4周。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實施評估,指標包括顯效、有效、無效,如患者頭暈、頭痛、失眠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影像學檢查缺血區域血流正常,中醫癥候積分降低超95%,評估為顯效。如患者頭暈、頭痛、失眠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影像學檢查缺血區域血流情況好轉,中醫癥候積分降低70%~95%,評估為有效。評估后患者未達上述標準則評估為無效,評估結果為顯效及有效為臨床治療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表示方法為%,檢驗方法為x2檢驗,利用SPSS 23.0軟件進行本次研究數據分析,如P<0.05,則兩組數據統計學差異顯著。
2 結 果
評估組間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研究組患者優勢顯著(P<0.05)。見表1。
3 討 論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經養腦通絡湯治療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指標優勢顯著。中醫理論針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提出腎虛血瘀證的理念,認為人體精血同源,腎是人體先天之本,通過補腎可達到活血的臨床效果,實現對慢性腦供血不足的辨證施治及異病同治。養腦通絡湯以傳統中醫古方為基礎,結合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制成,組方中君藥為巴戟天、生地、肉蓯蓉,具有養腎填精,滋補肝腎的臨床效果[2]。臣藥為丹參、女貞子、山萸肉,具有活血通絡的臨床效果。佐藥為天麻,對于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眩暈等癥狀臨床效果顯著,使藥為水蛭,主要作用為通經絡。中醫藥理學研究表明,丹參可擴張腦血管,改善局部組織血流量。水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抗血栓的作用。天麻可調節與保護腦神經系統,將血壓,改善患者頭暈、頭痛等癥狀。地黃可抗曬老,降低血清中過氧脂質含量。山萸肉能夠抗氧化及調節血糖,女貞子可降低血脂,避免動脈粥樣硬化,巴戟天可降壓,緩解疲勞,肉蓯蓉可改善部分老年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將不同藥物成分聯合應用可達到標本兼治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慢性腦供血不足腎虛血瘀型采取養腦通絡湯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荊勝國.加味八珍湯聯合尼莫地平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對腦血液流速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3):116-117.
[2] 常 澤,韓振蘊,田丹楓,等.養血清腦顆粒與尼莫地平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42(06):51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