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倩


[摘要] 目的 分析PICC使用中的臨床護理與相關并發癥的分析。方法 研究對象隨機選擇該院2018年1—12月期間內的接受治療并首次行PICC置管術的90例患者,患者疾病類型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將患者按照數字隨機法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接受置管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接受改良護理,并且分析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置管療效,探究護理方法的選擇方式。結果 在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4%,而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達到了20.0%,在各項并發癥類型方面觀察組要明顯少于對照組(χ2=5.540,P<0.05);在置管效果方面,觀察組的整體置管有效率達到了95.6%,而對照組的置管有效率為82.2%,數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38,P<0.05)。 結論 PICC導管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有效的通道,而通過置管后的優化護理可以保障患者良好的依從性并提升PICC導管的使用價值,改善置管效果并減少并發癥的產生,達到預期使用目的。
[關鍵詞] PICC;臨床維護;護理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6(a)-0145-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ICC Nursing and Its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Oncology Patients
HAO Qia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Dongda Hospital, Shanxian, Shandong Province, 27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use of PICC.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random? selected 9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nd performed PICC catheteriz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atient's disease types included lung cancer, gastric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random method,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 of tube plac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mproved nursing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 and analyze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catheterization effect after PICC tube placement, and explored the choice of nursing method. Results In terms of complication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 whil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ached 20.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various types of complications(χ2=5.540, P<0.05). In terms of the effect of tube placement, the overall tube placement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95.6%, while the effective tube placement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2.2%,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338, P<0.05). Conclusion PICC catheter provides a more effective channel 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 patients. Optimized care after catheterization can ensure good compliance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PICC catheter, improve the effect of catheterization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use.
[Key words] PICC; Clinical maintenance; Nursing method research
PICC即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在現階段的腫瘤治療過程中逐漸成為主流方式,具有便捷、安全、成功率有所保障的特征。另外,置管患者不受年齡、疾病種類的限制,可以保持長期穩定的輸液,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后續的護理實踐過程中,需要加強PICC置管的信息渠道和宣傳教育,幫助患者展開決策和維護規劃。為了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和恢復,也應該注重對于類似患者的護理工作與導管維護,盡量避免并發癥的出現,不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還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這也是該次研究所開展的主要原因。隨機選擇該院2018年1—12月期間內的接受治療并首次行PICC置管術的90例患者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隨機選擇該院接受治療并首次行PICC置管術的90例患者,患者疾病類型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將患者按照數字隨機法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14~74歲,平均年齡(49.1±2.2)歲;留置導管時間3 d~1年3個月,平均時間(80.2±1.6)d。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11~74歲,平均年齡(49.4±2.3)歲;留置導管時間10 d~1年,平均時間(79.8±2.0)d。
納入標準: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術,同時在療程結束內符合拔管或其他原因需要拔管的患者,均為有效病例。患者與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自愿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者。
研究所選對象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數據對比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置管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接受改良護理。
護理人員每天對置管的肢體進行監測,隨時發現穿刺部位是否有血栓等跡象的產生,同時將患者輸液記錄建立檔案。如果滴速快速下降時需及時展開沖管避免導管堵塞。
對于PICC并發癥的控制來說,PICC置管后的靜脈炎是主要的疾病類型,如患者的血管狀況不良或免疫功能過低時則考慮患者為靜脈炎的高發人群。對于多次置管、反復穿刺的患者而言,因反復刺激引起的靜脈炎可能性大大提升,在為患者換藥或采取其他護理措施時需選擇酒精去脂后再消毒。如靜脈炎已經產生則進行對癥護理,使用藥物外敷等[1-3]。例如行深靜脈導管置入術的患者,各管床護理人員需要評估患者的穿刺點情況、敷料情況、導管外露長度、導管是否堵塞等,讓護理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評估患者管道情況。之后通過與患者進行的有效溝通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了解輸液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4]。對于體質特殊的患者,還應該預防血栓、導管異位等情況,如因外力因素或操作不當引起的導管破裂時,需要考慮暫時拔除導管[5]。
1.3? 觀察指標
分析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置管效果,探究護理方法的選擇方式。并發癥類型包括導管異位、穿刺點感染、穿刺點滲血與堵管。置管療效以靜脈炎治療有效程度作為判定依據,劃分為顯效、有效與無效,置管效果=(顯效例數+有效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全部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
該次研究結果表示,在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的整體發生率為4.4%,而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達到了20.0%,在各項并發癥類型方面觀察組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置管效果
在置管效果方面,觀察組的整體置管有效率達到了95.6%,而對照組的置管有效率為82.2%,數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PICC導管應用的優勢在于比一般置管的成功率更高,且能夠減少藥物對血管與周圍組織的毒性作用,有利于部分高濃度的藥物順利地進入患者的體內[6]。為了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預后恢復工作,所對應的護理措施選擇也顯得至關重要[7]。一般認為PICC導管的留置時間為1年,但只要患者在導管留置期間無明顯并發癥,或是不出現影響留置的不利因素,那么導管可以延長使用,在國外的研究中也有保留時間超過2年的案例。PICC相比于外周靜脈輸液技術,減少了對長期需要輸液患者的穿刺次數,增加了流質時間,甚至可以開展家庭治療方案,因此更加經濟簡便。在大樣本研究中,PICC置管一直以來都作為一項高風險的侵入性措施,因此不可避免患有并發癥的出現。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兒童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只是在導管選擇和靜脈選擇方面與成人存在一定的差異,其基本原理保持相同。
該次研究中:在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4%,而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達到了20.0%,在各項并發癥類型方面觀察組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在置管效果方面,觀察組的整體置管有效率達到了95.6%,而對照組的置管有效率為82.2%(P<0.05)。這與李亞芳[11]的研究結果: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36%,而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達到了17.86%(P<0.05),基本一致。
這也說明護理措施起到了置管重要的作用。例如從基礎護理內容來說,置管前做好穿刺區域與皮膚的消毒以避免細菌的嚴重污染,并且預防細菌經過穿刺部位通過導管進入患者體內產生的感染[8]。需要隨時保持患者體位的舒適程度,同時注意血管痙攣或體溫過低導致的置入障礙情況[9]。置入時,如果導管固定不恰當會損害導管,使得導管脫入體內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機械性靜脈炎。患者通常出現的并發癥類型包括導管堵塞、靜脈炎、導管感染、血栓與其他意外情況等。在保障護理質量的前提之下,除了對患者進行監測外還應該讓所有護理人員掌握PICC置管長度的測量方法、測量模式等,也是避免導管異位或脫落的主要方式[10]。
但需要注意的是,PICC并發癥是影響留置時間和使用安全的主要因素,并發癥的產生不僅與維護和患者個體因素有關,相關研究也指出并發癥與置管前的評估有密切聯系。例如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和穿刺點選擇相關聯,在置管前應充分考慮到患者的血管條件,從而選用最佳型號的導管,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必要時采取相關輔助措施。例如結合超聲引導,就可以避免靜脈穿刺產生的導管異位現象,或是因血管狹窄出現的送管困難等。綜合來看,眾多并發癥的產生都可以通過評估患者病情并了解患者血管情況后,選擇最佳穿刺技術進行避免。
護理人員需要從多個方面評估。首先是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血液指標和凝血功能,從而確定診斷和治療方案,包括藥物的使用療程和藥物特性。如果患者具有并發癥風險,則需要考慮到靜脈條件與認知配合程度,使用結構化的評估模式進行存檔。
進行評估的主要目的在2個方面,首先是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放置PICC,其次就是對于放置患者而言,是否需要采取輔助設備、什么地方進行穿刺等內容,都應該經過評估來了解最佳治療、護理方案,以此幫助患者建立個性化的規劃工作。但是在目前的臨床實踐操作中,置管的評估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對于評估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其他環節。然而其作用已經非常顯著,在專科護理人員的培訓過程中,也有包含靜脈評估相關的內容出現。在后續的護理實踐過程中,需要加強PICC置管的信息渠道和宣傳教育,幫助患者展開決策和維護規劃。具體來看,應該結合相關的臨床情景和患者意愿,使用最適合患者的臨床實踐方案,今后的研究過程中也可以增加樣本量,全面反映臨床過程中的資料信息。對于患者的隨訪工作,也可以對一些放棄置管的患者展開,了解患者在置管過程中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PICC導管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有效的通道,而通過置管后的優化護理可以保障患者良好的依從性并提升PICC導管的使用價值,改善置管效果并減少并發癥的產生,達到預期使用目的。
[參考文獻]
[1]? 朱曉,馮新藝,楊錫紅.優質護理在腫瘤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維護以及依從性的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6, 1(12):134-135.
[2]? 武全瑩,吳夢蓮,楊鵬,等.臨床護士PICC管路維護的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6,10(8):938-941.
[3]? 肖娓珠,陳淑萍,林翠芬,等.臨床路徑教學法在護生PICC維護技能教學中的效果評價[J].福建醫藥雜志,2017,39(5):156-157.
[4]? 李燕英,葉志珍,劉瑩.集束化護理在門診PICC導管維護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2):34-35.
[5]? 李文秀,賈博軍.血液病化療患者PICC導管維護中應用集成化護理的意義探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2):317-318.
[6]? 蔡華,陳春梅,吳宏,等.延續護理服務對PICC置管患者護理效果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56-58.
[7]? 田赫,王鵬,王寶艷,等.血液惡性腫瘤化療PICC導管的應用及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2):390.
[8]? 張含鳳,黃鳳翔,江格非,等.不同部位PICC患者帶管舒適度及護理工作量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 32(10):733-736.
[9]? 伍佳雯.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術在PICC置管中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75-76.
[10]? 李曉英,徐莉,趙林紅.PICC導管在神經外科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7,11(5):414-415.
[11]? 李亞芳,馬雪芳.PICC護理健康宣教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8):154-156.
(收稿日期: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