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琪 陳顏
【摘要】如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全國、全球極速蔓延的緊急態勢下,在黨中央的強烈號召下,中醫藥以獨有的優勢運用到一線的臨床治療當中,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在此以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的分型論治進行淺薄的感悟總結。
【關鍵詞】診療方案;分型論治;總結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2019與2020年的交際之時,國人正在經受著繼“非典”后的又一次傳染病大侵襲。本病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代醫學定義:此為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早期有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經過修改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將其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西醫尚無特效藥物治療,國家大力提倡中醫藥的治療力度,鼓勵中西醫并重。
中醫將傳染病一類闡述為感染“疫癘”、“戾氣”、“癘氣”以致病,歸屬于疫病范圍。有時也會利用“冬傷于寒,春必溫病”的溫病學派理法方藥治療流行性疾病。目前針對四種不同類型病人,如:居家、門診、留觀、住院,和疾病全過程分階段使用不同藥方及藥量。這乃中醫所說“辨證論治”之理。此病病位在肺,病機概括為“濕熱毒瘀虛”,且呈現爆發趨勢,皆為從外而感、引動內發。中醫藥治療方案針對濕盛者,可分為寒濕郁肺型、濕熱蘊肺型、濕毒郁肺型、寒濕阻肺型,當外受濕熱或寒濕之邪,隨后入里,若體內已有伏邪,兩相結合、病勢乃重。從臨床觀察發現寒濕為一派陰象,見證多:胸悶、脘痞、大便黏膩不爽或溏泄、身疼乏力、喜溫喜熱,脈多濡、滑,舌淡紅苔白膩或白滑;濕熱則是寒邪與熱邪相加,見證除上述所說還可有咳黃痰、口干不欲多飲、咽痛等癥狀,最主要的鑒別在舌脈,舌苔可見薄黃、黃膩,脈滑數。再來兩者用藥各為祛寒、祛濕、祛熱之品相配伍,前兩型為外感寒濕或濕熱,阻遏衛陽、邪正相爭而發熱,當從表解,藥物多生麻黃、蒼術之類組方,以解表祛濕;后兩型乃外邪入里,表里皆有邪氣,若體內原有濕氣伏痰,則病勢加重,見證多:發熱、咳嗽、少痰、胸悶、腹脹,如屬熱,兼見氣促、便秘,舌暗紅苔黃膩,脈滑數,如屬寒,兼見肢倦、嘔惡、便溏,舌淡紅苔白膩,脈濡,多用蒼術、藿香、薏苡仁、陳皮等兼除內外濕邪,以里為主之品。熱盛與毒盛者則分疫毒閉肺型、氣營兩燔型,疫毒性峻烈,傷人致病尤甚,但仍處氣分尚未入營分,見證多:高熱、口燥渴、氣急、便秘,舌紅苔黃膩或燥黃,脈滑數、弦滑;而后型病勢更加嚴重,出現喘憋、神識不清、斑疹隱隱等熱入營血的癥狀,若此時未能扭轉危勢,后續人將欲脫,難治也。當選生石膏、赤芍、葶藶子等藥合用,以解熱毒、瀉肺氣。
瘀盛者屬內閉外脫型,此時處危重癥階段,順之亡也,逆之元氣傷、精血虧,見證:氣不相欲接、煩躁、神昏、身熱肢涼,脈浮大無根,舌紫降苔膩或燥,宜選用安宮牛黃丸、人參之類加減,以開竅醒神、救逆固脫。接之虛盛者為肺脾氣虛證、氣陰兩虛證,五行中土生金,脾胃又是后天之本,“子病及母”、兩者皆虛,見證:氣少乏力、精神倦怠、食欲欠佳、脘悶便秘等,脈細無力,舌淡白或淡紅苔白,若兼陰虛則見口干渴、多汗、心悸,舌干少津,此時屬恢復階段應予以靜養,選用黨參、黃芪或西洋參、沙參諸類加減,以健脾氣、補肺氣、養陰生津。
針對輕、普通、重、危重四型病人通用的清肺排毒湯,其組方有大青龍湯,以麻黃、桂枝、生姜起發汗解表之用,麻黃、杏仁一升一降宣通肺氣,加大量生石膏清郁熱、生津液,生姜、炙甘草溫中益氣以充汗源;再有五苓散,其中茯苓用量較大合白術、豬苓、澤瀉、桂枝以起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效;再佐射干麻黃湯加減,射干、麻黃、生姜、細辛、紫菀、款冬花、姜半夏七味藥達溫肺化飲、下氣化痰之功;柴胡、黃芩為和解少陽要藥,柴胡配藿香能散表熱,黃芩配藿香可化濕濁,黃芩兼助石膏以清肺熱;再輔枳實、陳皮破氣消痰,較大量的山藥不僅健脾養胃,還能生津益肺。諸藥共用使得邪從肌腠而解、從小便而去,外邪可散、內邪能清,兼固護正氣,調理肺臟的氣機宣降不利、衛外功能失常。
據報道的死亡病例中,大多數人都存在基礎疾病?!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啤疤撔百\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便分平素有病者,已是精氣漸失、津血漸耗,再加之感染烈性邪氣,無從與爭,束手無治。然現今平人無多,偏于疾之狀態者居多,故應避其邪、養其身、調其神。上述提到的證型方藥只視為大綱,具體還需因時、因地、因人而宜,中醫藥為醫家提供的是諸法和器,醫者應用自身的術去做到辨證準確、用藥得當、治病有效,那既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