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新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經過艱苦奮戰并付出犧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淮安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既保持戰“疫”力度不減,又保持發展步伐不停,想方設法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力打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戰。目前全市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鞏固向好,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恢復正常,“六穩”“六保”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工業用電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際到賬注冊外資等先行指標降幅明顯收窄。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疫情發生后,我們堅定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領導責任,精心謀劃、果斷決策、迅速行動,第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研究發布疫情防控“淮十條”,充分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經驗做法,嚴格落實“四包一”機制,創新“六個工作法”,細化實施來淮返淮人員健康狀況申報制度,社區實行“五化”封閉式管理,全面構筑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有效遏制了疫情傳播擴散態勢,有力保障了人民安全、社會安定。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落實常態化精準防控的要求,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嚴密防線。
全力穩住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發展最重要支撐、吸納群眾就業最重要渠道,只有保住市場主體,才能穩住經濟、穩住就業、穩住民心。我們堅持把保企業主體作為穩產業鏈、供應鏈和就業增收的關鍵環節,搭建“黨政親商會”平臺,探索開展經濟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組織市縣領導干部采用“四不兩直”“家家到”方式深入企業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制定出臺一攬子惠企政策措施,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13條“抗疫惠企”措施、金融扶企10條政策、支持服務科技型企業11條措施、幫扶旅游企業10條措施、推動省市政策落實細則等,尤其是全國首推的“惠臺企9條”推出不到兩周就產生效果,總投資5000萬美元的臺灣南寶集團碳纖維項目通過“云簽”落戶淮安。暢通企業融資幫扶渠道,印發《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信貸融資紓困幫扶實施方案》,與江蘇銀行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未來三年江蘇銀行將累計投放各類貸款超1000億元,精準助力淮安發展。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無論是從淮安當前發展階段特征看,還是從目前經濟發展形勢看,擴大有效投資始終是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抓手。我們堅持以穩投資保增長,持續開展招大扶強項目攻堅,創新項目招引方式,前期采用“云洽談”“云簽約”等方式推進招商引資,之后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長三角兄弟城市對接企業、洽談項目,利用食品博覽會平臺線上簽約外資項目10個、總投資7.66億美元,推動愛琴海購物公園等重大項目成功簽約落戶。加快推進在手在建項目落地建設,舉行全市縣區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總投資610億元的150個項目集中開工,以新增長點的成長對沖經濟下行壓力。2020年3月31日,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淮安舉辦,淮安集中開工項目41個,在全省各市中最多。2020年全國兩會剛剛結束,我們就在北京與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中國建筑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行大運河(淮安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暨中國水工科技館規劃咨詢會,第一時間把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全力提振消費內需。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已經超越投資和出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穩定器”。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對于落實“六穩”“六保”都有重要意義。我們堅持把消費作為推動經濟循環、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到飯店品嘗淮安特色小吃,釋放拉動消費的信號。研究制定促進消費實施方案,聚焦汽車、家電、餐飲、旅游等重點領域,實施七個方面消費促進行動,出臺20項真金白銀的消費措施,籌措安排財政資金1.07億元,其中支持汽車銷售補貼、“淮味千年”等商品消費促進資金3800萬元,支持養老家政服務資金5290萬元等。開展“春暖淮安·消費促進季”系列主題活動,舉辦“點亮淮安”美食市集、領導直播帶貨推介淮安特色產品、“淮味千年”線上促銷等系列活動,現場發放消費券、打折讓利近1.2億元,力推消費迅速回溫。
全力促進群眾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群眾的飯碗,一頭連著企業的發展。無論“六穩”還是“六保”,都把就業放在首位,充分說明中央堅持就業優先的戰略導向。我們堅持把穩崗就業擺在“六穩”“六保”工作首要位置,超前關注企業用工和群眾就業創業需求,重抓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低收入人群、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門致信全市外出務工人員,真金白銀地出臺九條促進就業政策措施,支持在淮各類企業吸納本地群眾就業、暢通企業發展與百姓就業“微循環”、提出并推行“以工代賑”等舉措,及時兌現企業應急穩崗返還政策,全面啟動線上招聘求職,留鄉就業“兩補助一補貼”政策被學習強國平臺推介。在抓好群眾就業的同時,積極辦好其他民生實事。前不久,我們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全市范圍深入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目前初步排出5大類44個方面的問題,并制定問題清單,逐一明確整改時限,特別是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短板,健全完善城鄉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全力把“民生底線”兜牢托穩,真正以“民生之暖”保穩定促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國“兩會”部署要求,在堅持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緊扣“六穩”“六保”工作,圍繞江蘇省委、省政府對蘇北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突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聚力生態文旅水城、現代產業新城“雙城同建”,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確保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更大淮安力量。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