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江蘇產業鏈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短期看,江蘇制造業外向度較高,面臨國內、國外兩波疫情高峰的沖擊,產業鏈承壓嚴重;中長期看,疫情后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世界各國產業鏈內向化可能成為趨勢。在江蘇“強鏈、補鏈、固鏈”,優化產業鏈條整合力的過程中,“鏈長制”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兄弟省份實施“鏈長制”的基本做法
“鏈長制”這一制度安排強調基于“產業鏈”拓展供應鏈、信息鏈、采購鏈、服務鏈、人才鏈、資金鏈等多個鏈條,推動國內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有利于完善產業鏈生態,實現產業協同,提升產業集群。因此,“鏈長制”在貿易摩擦和疫情防控常態下受到多地重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浙江應對復雜國際經貿形勢對產業鏈的沖擊。2019年8月,考慮到復雜國際經貿形勢對國內產業鏈的沖擊,浙江省商務廳發布了《關于開展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試點進一步推進開發區創新提升工作的意見》,“鏈長制”應運而生。要求各開發區確定一條特色明顯、有較強國際競爭力、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作為試點,鏈長則建議由該開發區所在市(縣、區)的主要領導擔任。2020年2月,浙江下發《關于進一步落實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確保開發區產業鏈穩定的通知》,明確提出要重點破解開發區復工企業融資難、用工難、物流難等問題,創新產業鏈招商引資方式,推動產業鏈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提升產業鏈數字化水平,全力保障復工期間防疫物資供給。
廣西推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2019年《廣西重點產業集群及產業鏈群鏈長工作機制實施方案》開始實施。在實施方案中,由總群鏈長負責組織領導推動重點產業集群及產業鏈發展工作;群長是所負責產業集群的直接責任人,同時負責組織協調所負責集群的相應產業鏈發展工作;鏈長是所負責產業鏈的直接責任人。群鏈長會議原則上每半年召開一次,研究推進重點產業集群及產業鏈發展工作。
江西保障疫情沖擊下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穩定。為應對疫情沖擊下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暢等問題,江西省2020年4月份出臺了《關于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的工作方案》,進一步強調針對產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全面梳理供應鏈關鍵流程、關鍵環節,精準打通供應鏈堵點、斷點,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推動大中小企業、內外貿配套協作各環節協同發展,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協力推進江西產業鏈發展,并明確了“一位省領導、一個牽頭部門(責任人)、一個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提出了“形成萬億級、五千億級和千億級產業梯次發展格局,推動全省產業邁向中高端”的工作目標。此外,江西還提出將進一步建立完善鏈長制的議事協調體系、決策咨詢體系、工作推進體系和支撐服務體系。
二、實施“鏈長制”要把握市場和行政界限
“鏈長制”有利于增強省內官產學研協同合作水平,降低各類制度成本,促進市場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最小化,但也應特別注意“鏈長制”運行中的風險因素,把握好政府與市場及社會組織的動態關系和合理邊界。
避免陷入“全能型政府”。“鏈長制”是高質量發展和應對疫情沖擊背景下地方政府肩負的新的治理責任,是政府經濟治理權力的一種延伸。鏈長作為區域長官,在地方發展中居于核心驅動者地位,其長處在于對區域內各類資源的盤活與動態整合。產業集聚、集群發展中存在“公用地”的悲劇,需要加強公共管理服務創新。但是政府的作用不能無限放大和延伸,陷入“全能政府”的陷阱。鏈長作用的發揮需要更好地與各個市場經濟主體的“董事長”及社會團體的“會長”們協同。
避免陷入“過度地方化”。產業集群既包含地理維度,也有關系維度和制度維度。雖然城市有行政邊界,但企業與產業的價值鏈卻存在地方集聚與全球鏈接的特點,穿透各類行政治理的空間邊界。因此,地方行政性的“鏈長”在推動產業發展中,需要有區域一體化與全球化的思維,價值鏈的治理和升級需要與全球價值鏈的“鏈主”加強對接,需要點、線、網推動地方互動及全球鏈接,推進產業現代化的治理和升級。
避免陷入“產業分割”。“鏈長制”通常要選擇一些特色產業、重點產業進行扶持,但新一輪科技革命導致產業邊界日益模糊。當前,以數字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開展。這種顛覆式技術,甚至消除了很多傳統的行業壁壘,掌握先進技術的潛在競爭者得以快速地進入和替代原先占據壟斷性主導地位的企業,于是不同產業的內涵和邊界產生融合,信息鏈、資金鏈、人才鏈和創新鏈打破產業邊界、地域邊界。因此,應減少過多的微觀干預,政策更加開放化、寬泛化、柔性化。
三、“鏈長制”對江蘇推進產業鏈現代化的啟示
在借鑒兄弟省份實踐的基礎上,可以考慮以“鏈長制”的思路推進江蘇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固鏈”工作,促進“鏈長”與核心企業“鏈主”良好互動,積極打造產業創新生態圈,優化產業間和企業間各類要素的動態組合,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將“鏈長制”的思路融入打造江蘇重點產業集群的工作。產業鏈的空間形態通常是產業集群,后疫情時代的產業鏈重構更加凸顯區域性產業集群的重要性。“鏈長”作為區域行政長官,具有豐富的本地資源和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長期以來地方產業集群的發展缺少負責人、領頭羊、代表主體和執行主席等問題。“鏈長制”圍繞產業鏈形成行業公共管理的責任主體與相關協作機制,可以促進跨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行政部門集體效率的優化。江蘇可以考慮在打造13個世界級產業集群過程中融入“鏈長制”的思路,在省級層面請省領導牽頭成立江蘇特點的“鏈長制”,由產業集群所在地行政領導擔任“鏈長”。將強鏈工作落實到產業發展的一線,同時做好產業集群跨市域的省級協調,如省級層面的行政許可、項目審核、處罰獎勵等。在具體產業方面,江蘇高端紡織產業集群擁有恒力、盛虹、海瀾三家千億龍頭企業,江陰、吳江、常熟三個千億基地,東方絲綢市場、常熟服裝城、疊石橋家紡城三個千億級交易市場,打造江蘇品牌需要跨區域的協調。
優化“鏈長”職能定位,促進“鏈長”與“鏈主”良好互動。明確并完善“鏈長制”中“鏈長”的職能定位,建議主要聚焦于“強鏈、補鏈、固鏈”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主要包括:梳理產業鏈發展現狀,掌握產業鏈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關鍵共性技術、制約瓶頸等情況;制定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實施“掛圖”作業;制定完善做大做強做優產業鏈工作計劃,統籌推進產業鏈企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技術創新等重大事項;精準幫扶產業鏈協同發展,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困難問題等。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市場規律,協調好與核心企業“鏈主”的關系,重在打通產業鏈循環中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促進產業鏈有效運行,避免過度的微觀干預,最大限度地促進市場功能的發揮。
以“鏈長制”積極打造產業創新生態圈。在應對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鏈長制”對于提升產業鏈的韌性與活力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提出新的要求:“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鏈長制”要積極推動以人才鏈引領創新鏈,以創新鏈提升產業鏈,以產業鏈集聚人才鏈,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三鏈”閉環融合發展。江蘇借鑒“鏈長制”思路,可以發揮“強市場+強政府”的區域組織優勢,通過搭建跨界融合互動平臺、鼓勵跨界收購兼并等,改善信息不對稱的狀態,有針對性地補強補齊產業鏈,推動產業生態系統建設,促進企業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本文系江蘇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進程中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研究”(19CSJ005)階段性研究成果〕
(孫華平,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蘇大學副教授;包卿、程俊杰,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陳柳,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