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崇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政行業是朝陽產業,既滿足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也滿足了城市家庭育兒養老的現實需求,要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辦成愛心工程。江蘇家政服務業具有良好基礎,對照新形勢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生保障要求,需要進一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以提質擴容為核心,加快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一、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喚高質量家政服務
家政服務業務是指以家庭為服務對象,由專業人員進入家庭成員住所或以固定場所集中提供對特殊人群進行照護以及保潔、烹飪等有償服務,滿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務行業。以南京市為例,根據初步調研了解,目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大大小小家政服務機構近4000家,其中專門從事家政服務的公司化經營企業250多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2018年全市家政服務業營業收入總量約60億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行業管理框架基本形成。為促進家政服務業發展,2011年南京市級層面成立了家政服務業協會,掛靠在市商務局,2018年正式與商務部門脫鉤,現有會員企業110多家。多年來,南京市家政服務業協會通過探索建立行業管理標準、加強行業培訓、調處行業矛盾糾紛、建立家政企業服務平臺等舉措,實施行業自我監管,構建行業生態,促進南京家政服務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政府、企業和從業者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家政品牌建設初見成效。這幾年來,在積極推進家庭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南京十分重視行業品牌化的引導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74個家政勞務品牌,其中有8家企業被評為全國百強家庭服務企業,14家被評為全省百強家政服務企業。特別是南京“好蘇嫂”品牌,2009年創立,目前已經有聯盟企業1603個,線下門店83家,累計安置女性就業10萬余人,服務家庭20多萬戶,成為全國最知名的家政服務品牌之一。
新型網絡平臺快速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眾多家政企業借助網絡平臺推進模式創新,實現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轉型。比如,“e家政”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構建生活服務生態圈,在全國82個城市開設了分公司,年服務量超過100萬單,年培訓家政服務人員超6000人次;江蘇斑馬電商云從成立之日起,立足家政行業,專注信息化,目前已入駐企業249家,服務人員8000多名,每天為近100個南京市民提供在線預訂家政服務。
家政節慶展會初具影響。為促進行業交流研討,選樹行業模范樣板,促進行業共榮共進,從2017年開始,每年牽頭舉辦一次“南京家政節”活動,全國各地同行踴躍參展參會,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家政節”以促進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為目標,通過多媒體宣傳、多渠道展示,重點反映家政行業新時代背景下的新特點和新變化,“家政節”正逐步成為展示南京家政行業風采的標志性盛會和重要窗口。
家政服務業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實則事關千家萬戶的福祉,事關百姓民生。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方面看,它一頭連著廣大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另一頭連著從業者尤其是進城務工者的就業與增收。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就促進家政服務業發展出臺意見(國辦發〔2019〕30號),提出了以提質擴容為核心的部署要求。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家政服務由原來的傳統產業變成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和一舉多得的產業。家政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與一個地區的城市規模、城鎮化進程以及老齡化程度緊密相關。江蘇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城市化和老齡化程度都比較高,家庭生活照料需求多,加快發展高質量家政服務業更加顯得迫切和必要。
二、家政行業發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諸多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家政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行業發展不規范,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高,一些負面事件還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對擴大家政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規范行業發展的呼聲非常強烈。從江蘇情況看,家庭服務業雖然起步不晚,成效明顯,但通過走訪家政服務企業、家庭雇主和從業人員發現,與市民百姓要求相比,與先行地區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找家政難、做家政難、經營管理家政企業也難的現象同時并存。
從業機構“小、散、弱”。以南京為例,目前全市4000家家政機構中,絕大部分是個體工商戶,他們主要從事類中介服務的工作。一方面,家政中介公司自身存在運行不規范、標準不高、監管不力等問題,無法從制度上有效約束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另一方面,企業層次不高也造成了從業人員的不穩定。據調查了解,目前員工制家政服務員僅占到從業人數的4%。普遍存在的情況是,一個家政服務員往往會選擇掛靠在多個家政中介公司旗下,且大多數沒有和家政公司簽訂勞動合同。
供需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從家政服務的內容看,當前家政服務正從傳統的保潔、搬運、保姆等,向月嫂、烹飪、陪護、保健等細分領域發展,但現有的家政服務多以家庭保潔為主,育嬰師、月嫂等服務人員相對緊缺,如育嬰師僅能滿足全市50%的需要;從家政服務的層次看,大多數從業人員只能干技術要求較低的簡單家務活,高水準、高質量、高技能的“綜合型”家政服務人員不足,家政服務供給端的總體質量水平還比較低。
行業信用缺失問題時有發生。目前南京全市10多萬家政從業人群中,有不少沒有經過身份信息、犯罪記錄、健康狀況認證,部分家政服務員隱瞞健康、征信等信息,不按合同約定提供服務,家政服務存有安全隱患。家政公司之間人員管理相互割裂,缺乏統一的平臺進行跟蹤監管,這些現象對雇主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很容易擾亂家政市場秩序,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同時,由于對雇主也沒有相應的信用制度約束,損害家政服務企業和服務人員權益的現象并不少見。
家政服務培訓市場尚需規范。培訓是家政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目前幾乎所有具有一定規模的家政服務企業都開展家政服務培訓工作,但是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培訓師資、內容、課時等差異很大、參差不齊,很多家政服務人員雖然經過短期培訓,但是能力提升有限,仍然遠遠達不到雇主的要求。另外發證機構缺乏權威性,幾乎任何層級的培訓機構都可以自行發放培訓結業證書,而且證書格式內容五花八門,不僅雇主對證書持懷疑態度,家政服務企業自身也信心不足,心存疑慮。
三、加快推進江蘇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
當前,江蘇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市民百姓需求,把家政服務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規范培訓市場,完善行業管理機制,建立行業信用體系,推進職業化、規范化發展,不斷增加有效供給,促進家政服務行業實現提質擴容。
著力推進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為核心的家政培訓。以國家實施家政培訓提升行動為契機,推進家政持證上門服務培訓,定制規范統一的“上門服務證”,切實保證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是嚴格家政培訓機構資質。對江蘇省內依法登記,在家政服務培訓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社會信用良好,無違法、失信等不良行為記錄,以及有一定規模的家政服務企業或機構,由人社部門頒發認定其培訓資質。二是探索推進家政證書考教分離。試行考試發證和教學培訓相分離制度,由學校或企業等機構進行教學、培訓,由家政服務業協會負責組織考試、頒發證書,有效解決低水平培訓機構濫竽充數、培訓質量低劣的現象。三是推動家政服務校企合作發展。將家政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通過“理論培訓課程+實際操作培訓課程+實訓基地見習”的方式,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項目。
通過“互聯網+”為傳統家政服務業提質賦能。家政服務業既是傳統產業,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又不斷融入了許多新模式、新業態的元素,特別是通過互聯網+家政,可以有效拓展家政服務業發展空間,為家政行業提質賦能。一方面引導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家政電商、“互聯網+家政”等新業態,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力量,提升人才培訓水平、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推廣應用高水平家政產品和服務,推動家政服務業同養老、托幼、保健的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引導共建共享。普及推廣江蘇斑馬電商云發展模式,通過互聯網+,引導與關聯產業在基礎設施、人才培訓、服務平臺、信用建設等方面實現共建共享,培育以專業設備、專用工具、智能產品研發制造為支撐的家政服務產業集群,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雙向促進從業者增收入,消費者少支出。
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務領域信用平臺體系。以“家服e”誠信平臺為基礎,完善家政服務業信用信息化平臺,進一步加強監管,規范行業發展。一是完善信用監管體制。建立跨部門信用信息采集機制,可由商務局、發改委等部門牽頭,公安、人社、婦聯、金融等部門共同參與,搭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平臺,開展信息共享、信用監管、分析評價等應用服務。二是建立持證經營制度。全面推行家政服務機構和家政服務人員信息登記,做到“一企一證一碼”,形成服務機構和人員的信息可查詢、可追溯、可評價。三是落實家政企業主體責任。家政企業負責家政服務員的信息登記核實,為所管理或服務的家政服務員建立信用記錄,及時生成并更新相關信息。四是堅持獎優罰劣機制。加大信用監管力度,對失信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讓守法誠信企業和家政服務人員能有更多參與市場交易和提供服務的機會。
積極探索推動一批員工制家政企業發展壯大。加快推動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區域引領示范效應的家政服務品牌,推進家政服務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一是培育家政服務龍頭企業。完善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家政企業發行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支持家政企業連鎖發展和行業兼并重組,扶持一批優質家政公司發展壯大。二是探索員工制家政企業的多種實現形式。鼓勵引導優秀家政企業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強化員工制企業內部管理,試行常態化培訓和內部管理分級制,進一步提升員工的服務技能和品質。三是加大對員工制家政企業的扶持力度。對實施員工制家政服務業,支持利用城市現有設施改造作為員工制家政服務人員集體宿舍,落實員工社保優惠政策,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員工制家政企業按規定返還失業保險費,并為其員工提供免費崗前培訓和“回爐”培訓。
進一步改善優化家政服務業發展外部環境。積極營造良好環境,為家政服務業快速規范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一是加大組織力度。充分認識家政服務行業在保障民生、促進就業、擴大內需、精準扶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這項工作的組織程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牽頭部門,研究制定相關部門單位職責任務。二是探索行業立法。立足推動產業加快發展、行業有序規范,最大限度地保障家政服務機構、家政服務人員、雇主三方面權益,研究探索并積極推動家政服務業發展的相關立法。三是培樹先進典型。將家政從業人員納入“五一勞動獎章”、巾幗標兵、“三八紅旗手”、青年文明號等評選表彰。通過服務技能大賽等,樹立一批家政從業人員優秀典型,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四是強化輿論宣傳。借助電視、報紙、網絡等多種媒介強化引導,激勵更多高素質人員從事家政服務行業,提高整個社會認知度,共同推動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