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偉
我國具有悠久的種植小麥歷史,作為傳統的糧食作物,小麥與我們的日常飲食息息相關,提高小麥產量對于我國糧食儲備以及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人們對于農作物綠色概念追求的不斷深入,種植戶也就需要不斷改變技術,不斷探索小麥高產栽培方式,加強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1、小麥種子的選擇
選擇優質小麥種子是高產穩產的基礎,也是提高小麥質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選擇符合實際需求的小麥品種,且要抗病能力強,穩定性好。建議當地種植戶對土壤結構進行化驗,結合肥力與小麥特點進行種植,如果是新引進的小麥品種還需在實驗中進行測試后再決定是否購買。選擇好小麥種植之后,要對其進行晾曬,選擇日照充足的天氣進行晾曬兩三天,每隔4至6個小時翻動一次,注重小麥種子的晾曬均勻性,在翻動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部分小麥種子質量較差,可以剔除。種子的晾曬可以提高小麥出芽率,一些處于休眠期的種子也能盡快復蘇。
2、小麥種子的處理
經過晾曬后的小麥種子需要進一步處理,選擇0.2%至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浸泡,一般在十二個小時左右,然后再次瀝干晾曬,經過浸泡的小麥種子利于分蘗和生芽。之后小麥種子再次與敵委丹進行混合,建議每十斤種子與二十毫升藥物進行充分混合攪拌,紋枯病有重要的預防性作用。如果當地的小麥種子經常受到細菌的困擾,還可以采用變溫處理,具體做法是在50度以上、60度以下的熱水中浸泡十分鐘,然后撈出浸入到冷水當中,在溫差中反復冷熱轉換,可以有效殺死病菌。經過以上的處理后,小麥種子就可以按照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等待播種,播種量一般控制在每畝土地7至10公斤,最大上限不應超過15公斤。
3、小麥深耕措施
小麥耕種之前可以對土壤進行深耕,深耕首先可以將病蟲卵從深地層翻出,通過暴曬或低溫將病蟲卵殺死,減少害蟲的繁殖數量,建議深度控制在25公分左右。同時還可以將秸稈打碎后再利用機械深耕的時候翻入地下,增加土壤有機肥力,深耕還能使得土壤基質變得松軟,增加空氣流通性和,促進水份均勻分布,在小麥種子播種后有利于種子發芽和吸收營養。開春后由于雨水增多,我們要將溝渠之間進行聯通,為防澇和排水做好準備。
二、小麥種植田間管理
1、培育壯苗
當播種完小麥種子后,種植戶需要完全排查一遍,檢查是否有土壤覆蓋不完全的現象,及時發現及時覆土。當種子開始出苗后等待兩天時間,再次進行全面積檢查工作,對于缺苗位置進行補種,同時檢查出苗情況,如果發現有幼苗長勢不健康,可以盡早剔除,促進小麥整體良好狀況,如果出現苗弱現象,則施加尿素或者有機肥,促進幼苗生長,達到壯苗目的。
2、合理施肥
小麥的生長階段,種植戶要每天進行觀察,加強澆灌漿水等措施,防止出現后期倒伏問題。施肥過程中我們要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并不是肥量越大越好,如果肥力過高,不但不能促進幼苗生長,還會出現燒苗現象,降低小麥產量。小麥的灌溉要結合當地的降水情況確定,天然降水量達到了需求量,就不必再次單獨灌溉,當天氣炎熱水份蒸發量大的時候則考慮灌溉,并在灌溉過程中適當增加鉀肥和磷肥,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小麥的產量,還能促進小麥根系的營養吸收能力提升。
3、收割時節及保存方法
很多人誤認為小麥的收割時機是完全成熟期,其實在蠟熟期才是小麥的最佳收獲時節。所謂的蠟熟期就是早于完全成熟期,這個階段的小麥還處于水分豐富狀態,小麥秸稈非常富有彈性,含水量達到20%以上,但是麥穗與葉片已經呈現出金黃顏色,說明其中的果實已經非常豐盈。這個階段進行收割有利于小麥保存,也是小麥最佳含水量的階段,收割過程中需要注意,要按照不同品種類型單獨收割,保證小麥的純度,在小麥的晾曬和保存階段,不同的小麥品種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辦法。
三、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分析
1、生物防治技術
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綠色種植的主要途徑,具有環保、高效、投資少等特點,但是生物防治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以及天氣變化相結合考慮。一般情況下,蚜蟲是小麥的最大生物敵人,因此我們可以選擇蚜蟲的自然界天敵進行引入,以“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則對抗小麥的蚜蟲侵害,部分瓢蟲品種可以對抗蚜蟲,種植戶可以與當地的農技站進行咨詢,但是要注重瓢蟲與蚜蟲的數量對比,如果引入過多也可能造成生態失衡,可能造成小麥在其他方面的受到損害,反而降低了產量或質量。
2、物理防治技術
小麥田間的雜草是病蟲害的天然庇護所,因此清除田間雜草對于防治病蟲害有重要的功效,而且雜草會與小麥爭奪土壤中的養分,我們建議采用人工干預與物理防治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人工進行田間除草,并利用照明燈、聲音、生物素等物理方式將害蟲吸引到局部地區,然后進行統一消殺,這樣的做法減少了化學除草和化學消殺的副作用,降低了土壤化學藥物的含量,有助于小麥天然生長,不僅節約了防治成本,還對綠色種植具有推進作用。
3、季節性防治技術
小麥的生長與季節有很大關系,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其中春季是小麥的種植和生長關鍵階段,此時要保證小麥的土壤養分充足,有足夠的日照時間,并通過合理的施肥,促進小麥根系生長,為后期的營養吸收做好準備。有關土壤的肥力可以采用測土配方的方式進行判定,根據土壤情況和小麥需求進行綜合考量,不能施肥過量,但是也不能缺少必要的生長元素。進入到夏季的繁茂生長階段,要注意觀察小麥的土壤水分含量,由于溫度高水分蒸發快,要及時進行補水和灌溉,并加強田間巡視,如果發現病蟲害問題,要及時進行藥物跟進治療,以免問題擴大。
(作者單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