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勝修
進入春季,氣溫升高,保護地蔬菜也進入了生長旺季,但這個時期的氣候特點是乍暖還寒,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變化幅度也較大,因此要想取得較好的種植效益,必須加強以對應天氣變化為主的管理技術措施。
一、保溫控溫
一要嚴控溫度,尤其是夜溫。建議在天氣正常時早通風,如通風不及時,棚溫在33℃以上,會導致茄瓜類蔬菜坐果不良;當棚溫降為20℃左右時,應及時關閉通風口保溫,夜溫應控制為13~15℃。這樣既有利于葉片白天制造的光合產物進行轉移和分配,用來養根、促棵、攻果,又能拉大晝夜溫差,控制旺長。
二要撤下反光膜,后墻適當遮陽。清明節以后,棚內自然光照條件完全可以滿足蔬菜生長的需要,應及時將反光膜撤去,以免出現日灼現象。隨著天氣轉暖,大棚后墻儲熱過多還會造成夜溫過高,植株營養消耗較大。因此,建議在大棚后墻處種植豆類蔬菜,這樣既可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間,又可削弱后墻的儲熱能力。加強肥水管理,養根促棵。
二、水肥運籌
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棚室內的氣溫、地溫也會隨之升高,此時要搞好水肥運籌,以養根促棵、蔬菜長葉結果、提高產量為目的。
一要改變沖施的肥料種類。腐殖酸類肥料、生物菌肥等沖施后對地溫影響小、傷根輕,但其養分含量偏低,很難滿足春后蔬菜快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因此,施肥要以水溶性高氮高鉀速效肥為主,每畝每次用量8~10公斤。如果晴天較多光照充足,棚內二氧化碳氣體濃度下降很快,還要注意及時補充二氧化碳氣肥。二要改變澆水方式。天氣轉暖后,蔬菜需水量大增,因此澆水沖肥間隔期要比冬季低溫季節短一些,建議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水,最好采用小水灌溉。
三、茄瓜類蔬菜管理重點
黃瓜、絲瓜等要及時摘葉并落蔓。為防止落蔓后上下部葉片重疊,在落蔓前,要先將下部的老葉摘除,待傷口干燥后再進行落蔓。為防止病原菌從受傷的莖蔓處侵入,可在落蔓后用百菌清600倍液混加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進行噴霧。
辣椒、甜椒等每次采摘后將主枝上的側枝及時疏除,去除內膛枝葉,以免植株行間郁閉。
四、早春育苗防低溫
早春如果氣溫持續不穩定以及長時間低溫天氣對蔬菜育苗帶來不利影響。低溫對育苗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光照不足、地溫偏低,使得蔬菜出苗慢、長勢弱,猝倒病往往較重發生;對移栽定植后蔬菜的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定植期推遲,緩苗期延長;對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是導致蔬菜生長勢較弱,開花、坐果和上市期都將推遲,進而影響經濟效益。
因此早春蔬菜育苗,要根據天氣的變化提早做好防寒準備,宜備好薄膜、草苫等御寒材料。在低溫寒流天氣來臨之前及時蓋上薄膜,搭小拱棚保暖。幼苗在低溫寒流天氣突來之前,可于晴天噴施0.04%云大-120(蕓薹素內酯)+0.3%磷酸二氫鉀,或澆一次小水,對提高幼苗的抗寒性有明顯的效果。一旦天氣好轉,要及時及時追肥、勻苗,加強對幼苗期肥水管理及病蟲害綜合防治。幼苗定植前還要注意進行低溫煉苗,以提高其抗逆性、抗寒性、抗病性。茄果類蔬菜在定植前5~7天,晴天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夜間控制8℃~12℃。
早春蔬菜移栽應及時蓋上地膜,搭小拱棚保暖。注意天氣預報,在低溫凍害來臨前葉面噴施防凍液,配方為每15公斤水加尿素、磷酸二氫鉀、紅糖各50克,攪拌均勻后噴于蔬菜葉的背面,每5~7天噴一次。生產實踐證明,低溫凍害發生前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培土深度5~10厘米,既能提高土溫,保護幼苗根部,還能起到疏松土壤的效果。
五、加固棚體防風害
豫南地區春季多風,大棚塑料一定要用鐵絲或繩索加固好,注意防范大風吹走大棚保溫被,使棚內蔬菜遭到損失。
1、加固保溫。上大棚保溫被時兩床保溫被之間的接口不能少于10厘米,保溫被底下尼龍繩固定在大棚鐵桿上,上端固定在鋼絲上,在使用過程中若卷偏,應及時調整,確保覆蓋全面。保溫被上好后,由連接繩將保溫被搭接處連接一體。大棚保溫被在大棚后墻上,應固定在墻頂中央,做到墻頂向北有一定傾斜度,并用完整防水油布覆蓋,以利于降雨天氣雨水向外排放,防止浸濕保溫被。大棚保溫被覆蓋大棚到底端時,應及時清除地面積水,防止浸濕保溫被。有條件時,在地面與大棚膜交接處放置舊草苫子,防止保溫被接觸地面。大棚保溫被覆蓋好后,大棚東西墻體上應搭壓30厘米,用沙袋壓好,防止被風吹起,降低保溫效果。
2、棚膜保護。刮風下雨天氣無法按時揭開草苫,光照常常不足,影響植株光合作用。一旦天氣放晴或大風減小,在棚室內溫度合適的情況下及時通風,并打掃、擦洗棚膜上的灰塵,以利增加光熱,提高棚溫。
(作者單位:463100 河南省遂平縣克明面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