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翎 謝娟娟
無論何時,農業一直為人類生存生活的根本,沒有農作物,人們就無法在地球中存活。農作物作為人們生活的基礎,需要大力發展,推動其不斷進步,保障人們生活。創新栽培管理技術是新時代下對農作物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運用創新手段,才能使得農作物更好地發展生長,滿足人們對食物的需求。因此,在對農作物進行栽培管理時,應根據本地區實際發展狀況,采取科學的、合理的創新方式,促使不斷生長。除此之外,為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應用現如今的栽培管理技術手段代替傳統農業,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優質高產。
一、不同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創新的手段
1、油菜
為緊跟時代栽培技術步伐,對油菜進行栽培時,可采用免栽培技術或是套播技術。
在一定程度上免栽培技術更適用于全機械化工作,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栽培方式,也能縮短一定的栽培時間,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促使生產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采用免栽培技術時,由于肥料是一次性播撒,會導致油菜出現早衰的現象。因此,為促進油菜可持續健康發展,在采用免栽培技術耕作時,應創新栽培手段,如定期觀察油菜生長狀況,根據實際生長情況進行肥料播撒,運用更加科學的手段促使油菜更加健康地生長。
套播技術指:在某一農作物收割之前,在同一片土地中栽培油菜的輕簡化技術。相比傳統栽培方式,運用套播技術能夠有效保持土壤的肥力,提升連年種植的可能性,同時還能減少栽培前期需要做的準備,減少成本的投入,提高收益。但是,在對蔬菜進行套播技術管理栽培時,需要考慮與同片種植農作物的共同生長周期,如果生長周期過長,會使得油菜自身的抵抗力下降,最終減產。因此,為促進套播栽培管理技術更好地推行,應按照本地實驗的共生期開展,是共生期,保持在三天到七天之間,促進油菜的健康生長。
2、蘆筍
蘆筍在2005年引進本地區,因此創新栽培管理技術以提高產量,應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育苗,應在每年的一月份中旬開始播種,并采用營養缽育種,同時,為保證蘆筍的產量,也應選擇抗病害,耐高溫的F1代品種,選種結束時應用溫水對種子進行浸泡兩天,對其進行消毒,然后將其放置在溫度25度左右的環境中催芽,而后進行播種。之后應進行施肥,保證蘆筍苗有足夠的養分吸收。前期的施肥主要目的是催苗,這時可使用速效行氮肥。再者,當蘆筍的根莖有一定增加時,應根據土壤情況對土地進行松土以及清除雜草。除此之外,增加土壤肥料時也應注重對土壤進行灌溉,緩解土地旱情。但是,當進入十月份時,不應再進行灌溉,而是讓土壤保持干燥狀態,使得蘆筍無法再次抽莖,而是開始積累營養物質,保證來年產量。
另外,在栽培管理期間,也應重視病害害,如若蘆筍在生長期間遭遇嚴重的病害,會導致質量、產量大打折扣。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知,蘆筍大棚種植中,發生病蟲害的幾率很小,但是農作物種植戶也不應掉以輕心,應在防治病蟲害時噴灑愛苗3000倍液或是50%代森鋅1000倍液,預防病害的發生。除外,也要重視第二年的管理,為保證蘆筍一年四季供應與經濟市場,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應錯開留蘆筍母莖的時間。當留母莖采蘆筍時,應在春季溫度逐漸升高時,如二月份采筍,但是這時期主要是針對光頭筍,不留母莖。到四月份時,大棚內新生的蘆筍開始慢慢變細時,這時應選擇粗壯、且沒有被病蟲害影響的蘆筍抽生發枝長葉,從而形成母莖。
二、農作物栽培管理的發展思路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食品健康安全問題。為使得本地區的農作物長期處于有利競爭地位,應順應綠色發展理念,在栽培管理技術創新中加入無公害理念。所謂無公害理念,就是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禁止或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在農作物生長期間,若長時期采用化肥與農藥,不僅破壞種植區的土壤肥力,還會對這一地區空氣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者威脅人們的健康。縱觀我國近年來農作物發展狀況,因農作物本身自帶的有毒物質而讓消費者產生的食物中毒現象不盡其數,不僅會讓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農作物發展受到影響,還會引起一定的社會動蕩,從而阻礙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理念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衍生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人們更好的生存與生活。因此,在本地區開展農民栽培管理技術創新時,應秉持著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思路,通過運用無公害的栽培方式以及施肥、治蟲策略,促進綠色發展。
除此之外,當對農作物進行栽培管理時,也可引進外來先進栽培技術,通過學習了解其他地區的栽培手段,發現自身地區農作物栽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然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得栽培管理技術向好方展。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去看待本地區的農作物發展狀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找尋出更加適合地區發展的農作物栽培管理方式,促進農作物產量的提升,保證農產品都產量以及質量。
總而言之,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創新是十分有必要的,運用創新的手段進行栽培管理不僅能夠順應時代潮流,而且還能夠完善栽培管理手段,使得栽培技術更加科學,促進農作物的健康生長。除上述蔬菜以及蘆筍栽培技術外,本地區也應投入更多的研究時間以及資金,對本地區的其他農作物進行栽培管理技術創新,從部分抓起,然后延伸至全部,最終使得個體與整體會合,促進農作物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343900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