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發
果樹從生產目標上來講,主要是為了實現優質果品生產,但是果品價值往往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果樹重視過程中,應注重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運用,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和造成的損失。阜陽地區位于暖溫帶南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適宜,適合種植石榴、梨樹、柿子、桃樹、橘子、枇杷等果樹。在進行果樹種植過程中,通過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運用,能夠為果樹生長創造良好條件,也能促進經濟收益的提高。
一、果樹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原則
在進行果樹病蟲害防治時,需將物理防治與農業防治作為基礎,提倡運用生物防治方式,并且將病蟲害實際發生規律和發展規律以及流行規律作為依據,實現對化學防治的科學運用。就農業防治來講,需栽植優質苗木,運用合理控制負載和強化水肥管理的方式,提高果樹的抗病能力。就物理防治來講,需將病蟲害的生物特性作為依據,運用誘蟲燈、糖醋液以及粘蟲板等多種方式對害蟲進行誘殺。就化學防治來講,需運用低毒和低殘留的農藥。同時在使用農藥過程中,需注重對農藥種類的合理選擇,掌握好施用方法與施用時間,并且注重對天敵的保護。除此之外,需保證農藥在混合使用時的合理性,促進防治效果的提升。
二、果樹病蟲害防治不足的主要原因
1、專業知識相對欠缺。果樹病蟲害如果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將會造成果樹減產。果農在具備專業病蟲害防治相關知識的情況下,難以對病蟲害問題客觀分析,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往往是根據以往經驗,沒有形成超前管理思路和預防思路,在此情況下,病蟲害的整體防治效果會受到不良影響。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果農缺少獲取專業知識的渠道,相關部門沒有積極宣傳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相關的知識,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差,造成一定經濟損失。
2、亂用農藥。農藥是當前進行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能夠將病蟲害以較快的速度殺死,進而實現病蟲害治理目的。但是很多果農在使用農藥時,沒有和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對于農藥的選擇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并且在使用藥物時,沒有考慮時間、氣溫、藥量等多種因素,在農藥使用不合理的情況下,很容易使病蟲害在抗藥性上有所增加,也會對林業環境造成污染,甚至對果樹產生危害,導致果品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另外,部分果農在用藥時存在盲目性,沒有在正規渠道購買,進而使農藥在使用時的質量和效果不能得到保證。
3、忽視生態規律。果園實際上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在果樹種植中,很多果農不懂怎樣利用生態規律實現對病蟲害的控制與預防,對于果園的清潔工作也有所忽視,最終導致有害生物滋生,有益生物不斷減少,進而使生態環境失去自身平衡性,難以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控制。
三、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
1、重視水肥管理。果樹樹體的強壯能夠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抵御,很多果樹病蟲害的發生和樹勢強弱緊密相關,而保證果樹呈良好生長態勢的重要條件便是重視水肥管理,保證樹體負載的合理性。在果樹生長過程中,果農需將果樹的實際生長特點作為依據,對灌溉用水進行合理控制,使果樹發育得到充分保證,并且實施配方施肥,避免在施肥時只是施加氮肥,也需適量施加磷肥、微肥以及鉀肥等,進而促進果樹的優質、穩產。
2、合理修剪樹冠。如果果樹在生長過程中,內部通風和透光條件比較差,病蟲害的發展和蔓延速度就會比較快,進而產生樹勢衰弱問題。因此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需對果樹、果園進行清潔,將產生的落葉、枯枝等及時清除。如果果樹發生病蟲害,則需修剪產生病害的數值,并且將老樹皮定期刮除,這樣能夠使病蟲害防治獲得較好效果。
3、保證農業使用的科學性。在使用農藥時,應盡量使果品上的農藥殘留減少到最小,在選擇農藥時,對無公害農藥進行優先考慮,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在使用農藥時,可以使用礦物源、植物源、動物源等特異農藥,并且嚴格配制農藥濃度,不能將農藥濃度隨意提高或者是縮小,以免發生藥害和造成污染,影響病蟲害防治的整體效果。另外,還需要對病蟲害發生規律有充分認識和了解,發現病蟲害的具體弱點,科學合理交替使用藥劑,增強防治效果。
4、運用綠色防治技術。綠色防治在實施時,需在傳統的物理防治基礎上,和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結合在一起。生態控制主要是將生態學原理作為指導,將有益生物、有害生物彼此之間的聯系和制約作為依據,影響病蟲害生長環境,增強有益生物對自然的控制作用,盡量將有害生物產生的危害下降到最低水平,進而使生態系統在功能和結構上得到優化。同時生物防治的方式能夠發揮生態調控作用,運用生物防治能夠實現對有益基因和有益生物的引進,進而使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得到充分保證。
5、重視宣傳工作。隨著果樹種植的不斷發展,果樹在品種上也經歷了更新換代,在此情況下,病蟲害類型也有所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使病蟲害在防治時的難度有所增加。因此需注重宣傳活動的實施,讓果農在實踐中對防治措施有充分了解和認識,加大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降低病蟲發生的概率,提升果樹種植效益。
6、提升果園實際管理水平。需對果農進行正規培訓,強化果農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學習,進而保證將防治技術高效運用在病蟲害防治當中,確保防治達到較好效果,實現更高經濟效益的創造。并準確掌握病蟲害防治最佳防治時期,合理配置和使用藥物,調高藥效,使果品在品質上得到充分保證,同時能對樹冠進行合理修剪,保證水肥施加的科學性。
總之,果樹病蟲害經歷的時間比較長,需在防治過程中對技術進行不斷探索和總結。同時在使用新技術時,也需注重和傳統技術之間的結合,在二者有效結合的基礎上,才能使病蟲害防治獲得較好效果。除此之外,需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使果農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果品質量得到充分保證。
(作者單位:236600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