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鋒
華安種茶、制茶的歷史悠久,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持續實施“興茶富民”的發展戰略,華安茶產業得到有效的發展。但最近幾年,受茶葉大市場持續低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華安縣茶產業出現較大的波動,茶葉種植面積由原來高峰期的16.8萬畝調整到現在的10萬畝,茶葉產量、茶葉總產值銳減,人們從茶產業中所獲得的“紅利”減少,但“興茶富民”始終是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的發展戰略,華安農業農村局認真把脈、精準施策,不斷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
一、華安茶產業的發展現狀
1、食品生產安全越來越形成共識。光照人有機茶獲得歐盟、美國、日本的認證,哈龍峰、佳香源、巖湖等多家茶葉企業也獲得了國家有機茶認證。茶企茶農都能自覺使用安全、高效農藥和生物農藥。食品生產安全的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成為茶農的自覺行為。
2、茶農、茶企質量意識不斷增強。多年來,哈龍峰茶業、巖湖茶業、日進茶廠等知名茶廠生產的茶葉品質保持穩定,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湖林鄉前坑村基本保持傳統的手工做法,確保了茶葉質量;新圩鎮官畬村的茶農們從源頭茶園管理抓起,不斷提高茶葉質量;縣政府、農業農村局提出嚴禁采摘“茶腳”,預防大量的低端茶葉沖擊市場,得到廣大茶農的理解、支持和貫徹執行。
3、茶園管理、種植水平逐年提升。農業農村局大力實施毛茶清潔化加工技改、茶園標準化建設等項目,積極推廣“五新”技術,帶動茶產業提質增效;2017年縣農業局制定《華安縣生態茶園建設實施方案》,遴選出多家茶企,以點帶面,建設生態茶園,全縣已累計完成生態茶園建設9.01萬畝。
4、茶葉產品由單一品種向多品類轉變。華安縣部分茶農改種金觀音、金牡丹、丹桂等新品種,高車鄉際頭村洋竹徑自然村的茶農、湖林鄉吉土村的茶農種植4000畝金觀音、金牡丹等新品種就取得很好的效益;近年來華安縣根據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引導茶企茶農制作鐵觀音清香、濃香、紅茶、巖茶等茶葉產品,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要。
5、茶與旅游、茶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有新突破。光照人有機茶與健康養生結合,成為華安縣茶產業發展的亮點。仙都鎮、新圩鎮官畬村積極實施茶與旅游融合發展、成為華安鐵觀音營銷的重要窗口。哈龍峰、巖湖等一批鄉村茶葉休閑農莊正加快建設和發展。
6、多項茶事活動促茶葉營銷有新拓展。組織參加各種茶王賽,提高華安茶葉知名度;在端午節國際龍舟賽、華安國際山地馬拉松賽、中國高石山地自行車賽(華安站)等重大活動,都對華安茶進行宣傳和推介;組織知名茶企和部分茶農、茶商參加廈門茶葉博覽會、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海峽兩岸茶博會、深圳茶葉博覽會,鼓勵茶企、茶商走出去,拓展營銷渠道,擴大營銷路子。
二、華安茶產業面臨的困境
1、地域名稱困惑?!叭A安鐵觀音”注冊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中國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在權威機構的背書上追遇“安溪鐵觀音”。華安茶在國內大型茶葉賽事中屢獲“茶王”,但“華安鐵觀音是安溪鐵觀音嗎”,“華安鐵觀音”百度指數沒有數據,消費者普遍認為,安溪鐵觀音才是正宗鐵觀音,其它地方產的鐵觀音品質不如安溪鐵觀音,華安茶很難給市場傳遞出地域品牌的信息,難以在消費者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茶業獲利困難。2002年到2012年這十年間是華安縣茶產業發展的高峰期,2013年后大眾倡導“儉樸風”進行理性消費,高端茶、禮品茶明顯受到的沖擊,同質產品以往高價現為平價,毛茶價格超200元行情已鮮見,茶產業的發展持續呈下行態勢,茶農從中獲利逐漸減少。
3、質量安全困擾。2011年媒體曝光的茶葉“農殘”事件,消費者一聽“鐵觀音”,就有抵觸情緒,給整個茶市帶來負面影響,這無疑也對華安茶產業造成極大的影響,一些茶農對產業的發展失去了信心。
三、華安茶產業的發展導向
1、堅定產業振興的新定力。當前各地茶產業同時面臨困難困境,目前華安縣要找出比茶葉產業更好的替代產業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培育,“興茶富民”始終是華安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的發展戰略,農業農村局必認真履行,將適時出臺惠茶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鼓勵茶企茶農積極應對、面對,關注市場新需求,尋找生存新定位,及時創新產品以謀發展,在困境中尋求“突圍”之路。
2、適應市場變化的新需求。優化茶葉品種結構,積極引進茶葉新品種,為華安縣茶葉產品拼配提供原材料。華安縣清香型鐵觀音曾經風靡茶界,空調制茶更把華安茶產業的發展推向空前,然而常溫下不耐儲存的缺陷,阻礙了產品銷售。對此,必須即要迎合消費者對烏龍茶要求“重口味”,又要體現地方特色韻味,必然要按市場改進產品,延續傳統技藝,基于這種目的,2019年華安縣舉辦春季、秋季兩場“濃香型”烏龍茶茶王賽,通過審評,加快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產品質量標準(規范),規避背著冰箱賣茶的窘相;繼續鞏固“清香型”這一技術,留住老客戶,還要研發巖茶、紅茶、速溶茶等制作工藝,多輪驅動,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新需求。
3、探尋地域品牌的新名稱。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華安縣茶產業振興,“興茶富民”口號從未衰減,為提升華安茶產業的應變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華安茶不再局限某個品種或茶類,而是著力于公共品牌的打造和建設,區別其它烏龍茶,就要獨樹一幟,以求迎合市場需求??h委、縣政府全力支持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本著華安茶地方特色和市場及消費者的共同需求,從而打造屬于華安的茶品牌,經過征集、討論、論證,初步確定華安茶統一冠名“北溪烏龍”,以此為華安地域茶葉公共品牌標識,繼續在全縣發起“北溪烏龍”的logo+口號的征集比賽,增加華安茶業的曝光度,并同步啟動“北溪烏龍”產品標準化申請,在互聯網上的“百度指數”有數據。
(作者單位: 363800福建省華安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