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媚 鄭素芬 阮春燕 梁玉梅

【摘要】 目的 分析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成人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抑郁情況的影響效果。
方法 60例成人癲癇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結果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試驗組SDS評分(43.48±5.14)分及SAS評分(41.63±6.26)分均低于對照組的(54.58±6.13)、(53.88±5.6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 兩組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精力狀態、認知功能、情緒狀態及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精力狀態、認知功能、情緒狀態及總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成人癲癇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 患者護理滿意度高, 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抑郁情況的改善, 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成人癲癇;生活質量;焦慮;抑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87
成人癲癇徹底治愈難度較大, 多為反復性、長期發作, 患者的四肢行為以及神經系統均會受到損傷,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經相關調查研究表明[2, 3], 超過80%的成人癲癇患者會出現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 導致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因此, 在接受臨床治療的同時需接受有效的護理干預, 以使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從而提升治療效果。為分析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成人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抑郁情況的影響, 特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成人癲癇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成人癲癇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 女11例;年齡18~55歲, 平均年齡(31.73±11.12)歲;發作狀態:局限性運動發作8例、強直陣攣9例、失神發作13例。試驗組男18例, 女12例;年齡18~57歲, 平均年齡(32.17±12.73)歲;發作狀態:局限性運動發作8例、強直陣攣10例、失神發作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發作狀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4]:①均經腦電圖檢查確診為癲癇;②年齡≥18歲;③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5]:①重要器官存在嚴重疾病或功能性障礙者;②精神病或智力低下, 無法自主完成測評者。
1. 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具體方法:①將癲癇的相關知識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普及;②指導患者按時、規律服藥, 飲食禁忌, 告知不宜從事的工作等日常注意事項;③講解患者病情病癥;④介紹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法;⑤說明突發病癥的征兆緊急應對措施。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干預模式, 自接受綜合護理之日開始, 依據患者病情為其制定3~6個月的護理計劃, 具體內容為:①成立專業護理小組, 對患者具體病情及病癥進行分析, 依據接診醫師及專家醫囑有針對性的制定護理方案及相應護理路徑, 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②對患者癲癇發作史、疾病史及其家庭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并記錄, 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對患者進行定期現場隨訪, 并將隨訪記錄及相關資料整理錄入健康檔案中;③通過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定期現場隨訪調查, 加強掌控患者病情, 并針對患者發作情況提出注意事項及相關應對措施, 以向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普及健康教育知識為重點。根據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能力及受教育程度對宣教深度及方式作出調整, 制作與癲癇相關的健康知識小手冊并發放給患者, 內容包括癲癇可能引發的癥狀及相應的治療方法、癲癇基本知識、護理方式方法及安全用藥知識等;④對患者及其家屬關于疾病產生的心理負擔及壓力進行有效疏導, 為其介紹積極、正面的病癥案例, 使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治療的信心增強。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護理滿意度 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問卷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態度等, 評價等級分為不滿意、滿意及非常滿意, 護理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 3. 2 護理前后抑郁及焦慮情況 根據Zung擬定的SDS及SAS對護理前后的抑郁及焦慮情況進行自評[6]。SDS及SAS均包含20個項目, 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及發作頻率依次為0~4分, 抑郁、焦慮評定標準:SDS及SAS分值>50分。
1. 3. 3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根據成年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問卷-31-P(QOLIE-31-P)對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內容主要包括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精力狀態、認知功能及情緒狀態等5個維度, 得出每個維度評分的均值后進行加權, 得出總評分, 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總評分成正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前后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試驗組SDS評分(43.48±5.14)分及SAS評分(41.63±6.26)分均低于對照組的(54.58±6.13)、(53.88±5.6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精力狀態、認知功能、情緒狀態及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精力狀態、認知功能、情緒狀態及總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作為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 成人癲癇發病原因為腦部神經功能受到損傷, 神經元突發性放電,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復發率, 病程較長, 部分患者需接受終身治療[7]。藥物治療為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 但其只能對病情進行控制, 在受到外界刺激時病情易反復。癲癇的反復長期發作會對患者神經功能造成損傷, 對其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同時還會造成患者行為及肢體運動功能性障礙, 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 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情緒, 抵觸治療, 影響治療效果[8]。因此, 需在治療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配合, 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干預, 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本研究通過綜合護理干預, 結合患者的病情、個性特點以及理解能力為患者制定護理干預方案, 探究該護理方案是否能有效解決患者在疾病相關知識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的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前,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試驗組SDS評分及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護理干預后, 試驗組患者的負性情緒得以顯著降低, 這與專業護理小組的綜合護理模式有顯著關系。通過組建專業的護理小組, 對組內所有成員進行與該疾病相關的護理技巧培訓, 使組內成員在對該疾病進行護理時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9]。再通過心理干預以及健康教育, 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認知, 了解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 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使其對生活充滿樂觀性, 進而顯著緩解其負性情緒, 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高。指導患者如何發現疾病發作征兆時的自我保護處理以及自救處理, 可有效降低患者所受到的傷害。再對患者進行工作、生活等日常生活護理,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習慣、日常生活習慣, 進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 進而降低了疾病的誘發因素發生率和疾病發生頻率, 為患者的生活質量做出保障[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精力狀態、認知功能、情緒狀態及總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成人癲癇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 患者護理滿意度高, 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抑郁情況的改善,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蔡佩麗. 卡馬西平結合丙戊酸鈉治療腦梗塞后繼發癲癇的臨床綜合護理研究.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2017, 22(1):83-84.
[2] 吳麗娟. 對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展開綜合護理干預的多維效果觀察與評價. 哈爾濱醫藥, 2016, 36(2):190-191.
[3] 杜桂香. 腦卒中繼發癲癇治療及危險因素分析. 陜西醫學雜志, 2015, 41(4):437-438.
[4] 劉樹群. 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臨床特點. 山東醫藥, 2013, 53(29):
56-57.
[5] 曾曉萍. 對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護理方法以及效果的研究和探討. 心理醫生, 2016, 22(23):199-200.
[6] 黃朝洪, 黃海英. 持續靜脈泵入咪達唑侖治療小兒癲癇持續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6, 23(4):59-60.
[7] 錢旭萍. 持續性靜脈泵入咪達唑侖治療兒童癲癇持續狀態
73 例的護理干預體會. 中國藥業, 2014, 22(11):63-64.
[8] 劉偉玲, 尹娟鵡, 譚玲芳, 等. 全程督導對小兒癲癇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4, 21(9):71-73.
[9] 黃祥芳. 癲癇持續狀態的急救護理.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3, 20(8):27-28.
[10] 莫占端. 持續性靜脈泵如咪達唑侖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13(5):657-658.
[收稿日期: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