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軍
農業是兵團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農業至關重要。而農業發展水平的高低與農業機械化應用程度有關。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可以推動農業的快速發展,相反會制約農業發展的進程。而農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對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也有較大的影響。
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團場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
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應的農業機械裝備,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技術水平、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過程。比如: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使用拖拉機、播種機、化控機、耙地機、收割機、采棉機等農業機械,完成全過程農業機械化,代替人力和畜力來完成生產工作,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使得農作過程更加精細,更加符合規范,真正實現高質量、高效率、低能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團場農業機械化發展大至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無農業機械階段。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立南疆團場開始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農業處于傳統農業階段,所有農業生產是以人工作業為主,畜力作業為輔助時期;第二階段為半機械化階段。主要是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到2005年前。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那時南疆團場主要有鏈式拖拉機、東方紅54和東方紅75拖拉機,主要用于拉運農資。馬力小,耕作速度慢,沒有播種機。雖然也進行了研究試驗,到1982年才生產了2BMG系列滾筒式膜棉機,但技術不夠成熟。到1983年生產制作2PMG系列滾筒式膜棉播種機在1984年參加“全國地膜機造型鑒定會”被評為全國地膜機第一名,開始正式生產制造。第三個階段為農業實現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從2005年開始至今。棉花、糧食等作業從犁地、整地、播種、化控和采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業機械進行改新升級,犁地使用大馬力,播種、打藥使用富田歐豹等,馬力增大,效率提高,最重要是采機棉得到推廣普及。精量播種、太陽能誘蟲和智能化技術得到應用。果園引進了不同小型機械,打藥使用無人機等。
二、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發展的相互關系
農業機械化水平低制約農業發展。就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團場農業發展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第一階段為例來說。由于當時沒有推廣應用農業機械,全靠人力和畜力搞農業種植。人均開荒每天0.5畝,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沒有播種機,在推行地膜播種時,人均每天解放花苗2.5畝。由于機械化水平低,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導致農業發展緩慢。相反,如果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可以推動農業的快速發展。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團場農業發展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第二階段為例來說,當時處于半農業機械化狀態,農業機械化水平與第一階段有了明顯提高。當時南疆團場已大量普及鏈式機車犁地,一天一夜可犁地100多畝/臺,相當于200個人力一天的工效率。普及2PMG系列滾筒式膜棉播種機,日播種面積80-100畝/臺,并且不需人工全部解放花苗。個人經營規模得到提高,一般學徒為25畝/人,正式工人為35畝/人,棉花、糧食單產明顯增加。尤其是進行農業現代化階段,特別是采棉機的普及應用不僅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作強度,解放了勞動力,而且提高了農業生產率,每個作業人員經營管理面積從原來的35畝/人增加到60畝/人,籽棉單位產平均突破450公斤/畝,個人產值大在增加。設施農業的開發,由原來畝產值4000多元增加到25000多元,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產值。
農業發展快慢影響著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低。農業水平低,將制約著農業機械的普及推廣。仍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團場農業發展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第一階段為例來說。在傳統農業階段,因為農業水平低,導致產值低,人們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進行農業機械研發,制造先進的農業機械,更沒有更多資金用于農業機械購置,導致農業機械化進程緩慢。在第二階段,農業技術水平有所提高,農業有了發展,勞動效率有所提高,雖然在不斷研發,但受資金的制約,一時很難投入大量投入資金,培養技術人才,導致農業機械研發進程緩慢。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團場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到二十一初葉,都處于半機械化狀態。第四個階段為農業種植新模式階段。也就是兵團取消“五統一”后,土地由個人經營,走向市場化階段。由原來大塊作業變為小塊作業后,一是增加機務工人勞動強度;二是由于不斷調頭起步增加了油耗,增加了成本;三是由于在地頭反復從事切膜作業,增加從業人員勞動強度,同時還耽誤了耕作時間;四是由于經營走向市場化,種植戶為降低犁地和耙一成本,進行壓價,機務工人只好從犁地和整地質量上作文章,原來犁地在28-30公分降至20-24公分。不僅影響了棉花產量,對原來機務工人購制的大型機車不得,出現大馬拉小車現象,導致油耗增加,還不利于大型機械作業,最明顯的是播種機由三幅機改成兩幅機。設施農業的出現,不利于大型機械作業。雖單產增加,但個人經營規模減少,總收入增幅不大。相反農業發展快,農業收益高,能推動農業機械快速發展。就以現代化農業階段為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團場農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取得了質的突破。全面推廣了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化學除草、膜下滴灌技術、誘蟲燈、誘蟲板、低毒高效農藥、土地深翻銑平、測土施肥、茴香和棉花兼種等先進技術。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個人經營規模不斷增加,收益明顯提高。在2010年十六團職均收入達六萬元左右。由于個人收入增加,職工購買農機的積極高,引進了先進的農業機械,推動了農業機械的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要準確把握相互關系,使農業機械化水平要與農業發展相適應,用農業機械化推動農業發展,同時農業發展來促進農業機械化上水平,從而實現農業經濟利潤最大化,達到機務工人和農業產業從業人員實現經濟效益雙贏。
(作者單位:843018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六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