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奎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大重要標志,是新農村建設的堅實基礎。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能提升農業生產效益,也能夠實現農民增收,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良好條件。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業機械(以下簡稱農機)政策的逐步落實,中國不少地區的農機總量、規模以及設備水平都有了明顯的變化,農機推廣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也給基層農機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層農機培訓的主要目的在于,夯實農機手農機操作知識,提升其操作技能。從宏觀角度來看,雖然中國大部分地區在基層農機培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其工作中仍然存在問題。本文主要站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從問題方面分析了基層農機培訓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一、新時代農業機械培訓現狀
1、基礎設施薄弱
在農機培訓的過程中,基層單位應當以新型農機為依托,通過現場示范、面對面指導、遠程指導的方式,將適用于當地農業生產的農機操作技術、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國家、地方補貼政策等內容傳達給農機手。然而,由于資金不足,再加上對新型農機的認識不夠,引入新型農機就受到了限制,難以滿足新時代的農機培訓需求。
2、師資力量不足
要做好基層農機培訓工作,就需要強有力的師資支持。實施培訓的講師,應當了解當地農作物種類及其配套機械化種植、采收技術,熟悉不同農作物、不同種植方式所適用的農機類型,同時還要會操作農機,懂得國家補貼政策的基本內容。但是,當前不少地區都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人手不足,在職的、足以承擔講師職位的人員較少,難以應對數量較多的參訓人員;(2)講師專業化知識不足,受到薪酬、發展空間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不少具備農機培訓專業化知識的人才不愿意駐入基層單位,而現有人員也缺乏自我提升意識;(3)講師缺乏實踐經驗,有的講師雖然具備豐富的專業化知識,但是缺乏農機操作技能,難以滿足現場示范要求。
3、農機手缺乏培訓積極性
農機手基本都是農民,在教育發展落后、經濟條件不足的影響下,他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農業機械化缺乏了解,也不具有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普遍認為只要學會操作農機就行了,有沒有農機駕駛證都無所謂,往往都是購機后視情況確定自己要不要參與培訓。因此,對于培訓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雖然有的農民通過培訓考了農機駕駛證,但卻不愿意再參與農機維修、農機政策宣傳等培訓活動。
4、培訓領域單一
隨著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農機種類、功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其適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與此同時,與農機相配套的農藝也在不斷改善與發展。對于農機手而言,要實現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就需要學習多種類型農機的相關操作。比如小麥,要學習旋耕機、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秸稈還田機、播種機等農機的操作。但從實際培訓情況來看,培訓領域較為單一,有很多地區在培訓中僅對一種機械的操作進行培訓,也不重視農機維修的相關培訓。
二、改善新時代農業機械培訓現狀的對策
1、獲得政府支持與協助
基層農機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僅靠基層單位是不行的,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協助。對于基層單位而言,應當通過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獲得政府在人力、財力以及物力方面的支持。由政府部門人員指導自身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協助自身解決當前工作中的問題。在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引入新型農機、教具與圖書資料,安排講師進修學習。若政府財政并不足以滿足當前需求,則在政府領導下借助社會力量開展培訓工作。比如,與地方農業協會、農村合作社、農村農機推廣技術服務隊等聯合針對農機手進行培訓。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否能滿足當前農機培訓工作需要,直接影響培訓質量。因此,筆者認為,基層單位有必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1)吸納在日常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黨員干部、有豐富農機操作經驗的農機手、熟悉地方農機化發展的合作社負責人等成為培訓講師。或者,在地方高校外聘農業機械方面的專家實施培訓;(2)通過線上線下聯合教育培訓豐富講師的專業化知識,并借助地方示范基地優勢給講師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提升其實踐技能。
3、推動農機與農藝相結合
應用農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農業生產質量,但其應用并不是盲目的,需要與農藝相結合。對于基層單位而言,如果在培訓中只講農機不講農藝,那么農機的應用就會受到限制。所以,基層單位應當推動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比如在適用于小麥機械化種植的農機培訓中,講解播種機、旋耕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機的應用時,加入小麥高產栽培的農藝技術,將影響小麥產量與質量的環境因素、人為因素講清楚,把不同農機的應用時節、應用場景等知識完整地傳達給農機手,為實現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升小麥產量質量創造良好條件。
4、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近幾年來,中國為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出臺了系列政策,如《2018-2020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監管強化紀律約束的通知》等,這些政策有效緩解了農民購置農機的資金壓力,也給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筆者認為,基層單位有必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參訓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充分借助宣傳欄、橫幅、宣傳冊、海報、微信公眾號、戶外電視等傳統與現代宣傳手段,面向廣大農民群眾宣傳相關政策,讓他們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從思想上轉變他們的參訓態度。
基層農機培訓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具有長期性與持續性。不僅需要我們基層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的參與。筆者認為,基層單位應當深刻把握當前農機培訓中的問題,立足于實際總結經驗,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農機培訓質量,以推動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
(作者單位:236600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農機監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