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松
雞養殖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大背景下,各種傳染性疾病呈現高發趨勢,很多新型的傳染性疾病不斷出現,原來已經控制的傳染性疾病,又呈現爆發流行的態勢,多種疾病混合感染繼發感染,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十分復雜,給疾病的診斷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在雞多種傳染性疾病當中,細菌性疾病是危害較為嚴重的一類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往往具有發病速度快,傳播速度廣的特點,一旦防控不及時,將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在雞養殖過程中,細菌性腹瀉是引起雞生長發育不良,嚴重死亡的主要傳染性疾病,由于引發腹瀉的病原體不同,其發病特點和流行特點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在進行雞疾病診治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鑒別和診斷,結合不同的致病原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這樣才能夠縮短發病周期,達到應有的治療效果。
一、大腸桿菌感染引發的腹瀉
1、臨床癥狀
大腸桿菌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細菌,該種致病菌分為了致病性大腸桿菌和非致病性大腸桿菌。雞群的身體抵抗能力較強時,大腸桿菌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致病性,大多呈潛伏狀態,只有當機體受到多種應激因素刺激,身體抵抗能力下降,有益菌群失調之后,大腸桿菌就會大量繁殖生長并產生毒素,從而引發雞群出現嚴重的腹瀉情況。雞大腸桿菌引發的腹瀉,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發病之后患病雞會出現劇烈腹瀉癥狀,隨著雞年齡的下降,發病率和致死率呈現升高趨勢,大多數雞患病之后會排出灰白色或者灰綠色的粥樣腹瀉物。患病雞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漸下降,呼吸急促,不愿意走動,臥底不起。會對病死雞進行進一步的解剖,能夠發現大多數病死雞都存在嚴重的氣囊炎,關節炎,心包炎等一系列病變。該種疾病的發病過程通常在3~4天,死亡率在5%~20%。
2、防治措施
在長時間的大腸桿菌病防治過程中,由于很多養殖戶不科學的藥物防治手段,使得大腸桿菌并對很多抗生素的耐藥性逐漸增強,因此在治療雞大腸桿菌病引發的腹瀉時,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藥敏實驗,篩選出敏感抗生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治療的針對性合理性。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應該將兩種抗生素聯合應用,首次用藥加倍,保證機體有較高濃度的抗生素水平,這樣能夠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生長。在抗生素治療過程中經常使用到的藥物,主要包括了環丙沙星、卡納霉素、硫酸慶大霉素、強力霉素、氟苯尼考等。一般采用上述抗生素連續防控3~5天之后,養殖場的病情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會繼續出現發病情況。在日常養殖過程中,為了降低該種傳染性疾病的再次發生,應該做好雞群的養殖管理工作,確保雞舍通風良好,及時清理圈舍當中的各種糞便污染物,切斷細菌的滋生途徑,避免飼料出現發霉變質情況,提高雞群身體抵抗能力,避免向雞群投喂污染的飲用水。
二、巴氏桿菌引發的腹瀉
1、臨床癥狀
在自然條件之下,巴氏桿菌也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致病能力。再加上該種致病菌的抵抗能力較差,一般消毒劑就能夠將其在短時間內殺死。巴氏桿菌可以危害任何年齡和品種的雞,尤其是對成年雞和高產雞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巴氏桿菌感染引發的腹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生,但以春秋季節發病率最高。不同年齡的雞感染巴氏桿菌病之后會出現不同癥狀的腹瀉,大多數患病雞排出黃白色的粥樣腹瀉物,有的患病雞會排出綠色的粥樣腹瀉物,患病雞的體溫升高到40度,最高升高到42度。發病雞呆立不動,閉目打盹,采食量逐漸下降,并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張嘴呼吸,不斷的甩頭,想要將咽喉當中的內容物甩出,仔細觀察還能夠發現患病雞的雞冠發炎腫脹,外觀發紫,進一步解剖能夠發現肝臟外觀存在壞死病灶,十二指腸廣泛性的出血,并伴隨明顯的心包炎,發病過程較短,造成的死亡率較高。
2、防治措施
防止該種細菌性傳染性疾病,同樣應該進行嚴格的藥敏實驗,篩選出敏感抗生素,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使得致病原的耐藥性顯著增強。在雞巴氏桿菌腹瀉疾病治療過程中,常用的藥物主要有磺胺類藥物、鹽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首次用藥加倍,保證機體內有較高濃度的抗生素。為了預防整個雞群發病,還需要在整個雞群的飲用水中添加相應的抗生素,連續飲水一周,這樣能夠降低發病率,提高雞群的抗病能力。采用上述手段,一般連續防控4~5天之后,養殖場的病情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日常養殖過程中,為了防范該種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流行,就要求養殖戶做好認真的養殖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動物防疫方案和衛生消毒機制,按照相關流程妥善做好疫苗免疫接種,禁止從疫區引進雛雞,避免新型疫病在養殖場中傳播流行,保證雞群健康成長。
三、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的腹瀉
1、臨床癥狀
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的腹瀉又被稱為副傷寒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嚴重的腹瀉,排出水樣腹瀉物,主要危害1~2月齡的雛雞。通過進一步的病理學解剖,能夠發現大多數病死雞都存在壞死性腸炎,出血性腸炎,肝臟、脾臟等部分出現嚴重的壞死病灶。當出現發病情況之后,養殖場的患病雞在短時間內就會出現腹瀉癥狀。這些癥狀多發生于成年雞,進一步解剖還能夠發現肝臟脾臟顯著腫大,脾臟表面存在壞死,病灶外觀呈銅綠色。
2、防治措施
防范該種細菌性傳染性疾病,首先應該篩選出敏感的抗生素,在治療過程中常用的藥物主要包括了頭孢菌素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堅持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能夠降低疾病對雞生長發育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日常養殖過程中,為了降低沙門氏菌對雞群造成的不良危害,要堅持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通過定期采集患病雞的新鮮血液,進行沙門氏菌全血凝集試驗,及時淘汰陽性雞,堅持自繁自愈,避免疫病傳入養殖場,逐漸凈化雞群,營造健康雞群。養殖戶如果必須從外地引種,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同時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和衛生消毒工作,保證整個養殖環境清潔衛生,降低致病原的傳播途徑。
(作者單位:233230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西卅店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