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勇
偽狂犬病是為狂犬病毒感染引發的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常常呈爆發流行,可以引起任何年齡和品種的豬發病,其中對新生仔豬、保育豬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新生仔豬的死亡率有時高達100%。豬偽狂犬病是生豬養殖產業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之一,對幼齡豬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
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感染引起多種家畜和野生動物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對豬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除了危害豬之外,還可以危害牛、馬、羊、雞等多種動物,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體表皮膚瘙癢,繁殖障礙和腦脊髓炎。豬偽狂犬病還是一種嚴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進入機體之后會損害免疫器官,造成免疫功能逐漸下降,身體抵抗能力不足,給多種疾病混合感染,激發感染提供條件。臨床上不同年齡的豬感染偽狂犬病毒之后,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存在一定差異性,其中對仔豬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
一、流行病學
豬偽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因為這個階段是仔豬生產的高峰期,常常呈地方流行或散發流行,該種疾病除了危害豬之外,還可以危害多種畜禽類動物。不同年齡的豬感染偽狂犬病毒之后,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存在一定差異性,其中對哺乳仔豬、斷奶仔豬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成年豬受到病毒侵染之后,大多呈隱性發病感染,成為養殖場的主要傳染源。帶有病毒的鼠類、貓科類動物和犬科類動物在該種疾病傳播中也起到一定作用。豬是該種病毒的主要宿主,患病豬和健康豬直接接觸,能夠實現病毒的水平傳播,也可以通過交配實現病毒的垂直傳播。病毒通過鼻腔分泌物呼吸出的氣體乳汁,尿液排出體外之后,污染周圍環境,實現病毒的傳播蔓延,豬群恢復健康之后,仍然能夠長時間向外排毒。妊娠階段的母豬感染病毒之后,可以在任何階段出現流產,尤其是妊娠中后期的母豬感染,豬偽狂犬病毒之后,主要表現為突然流產,產下死胎、木乃伊胎,繁殖母豬流產之后表現為嚴重的生殖系統疾病。斷奶仔豬發病之后,死亡率在20%左右,會嚴重影響到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
二、臨床癥狀
大多數保育豬受到病毒侵染之后,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漸下降,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時左右搖擺,大多數患病豬在發病2~3天之后,運動失衡,運動不協調,不斷的向前沖或者向后撞體表,皮膚瘙癢難耐,并表現出明顯的神經癥狀,神經緊張,眼睛發直,在圈舍當中不斷的做轉圈運動。進入發病中后期之后,患病豬倒地不起,全身肌肉震顫,患病豬體溫升高到40度,最高升高到42度,大多數患病豬行為異常,不斷的用頭敲擊地面,從口腔當中流出大量泡沫狀內容物,磨牙,發出異常的尖叫聲或呻吟聲。臨死之前橫臥在地面上四肢做游泳狀滑動,角弓反張,后驅肢體麻痹,并出現間歇性的痙攣,口吐白沫,最終全身抽搐而死。
三、病理學變化
將病死的保育豬解剖之后,能夠發現大多數病死豬的扁桃體廣泛充血出血,氣管當中需具有大量的粘液,肺臟淤血水腫明顯。肝臟表面存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壞死病灶,在胃內部還能夠發現沒有消化的飼料,胃底黏膜高度充血出血,腸管嚴重擴張,在腸道當中存在很多黃色的水樣內容物,局部腸粘膜壞死。腎臟顯著腫大出血,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明顯,將腦部組織打開之后,可以發現腦膜呈現樹枝狀充血,腦脊髓液顯著增多。
四、實驗室診斷
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病死豬的病變淋巴結,組織肺臟組織肝臟組織粉碎之后,將其接種到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巧克力瓊脂營養培養基、肉湯培養基地當中,放置在恒溫培養箱的持續培養48小時,沒有發現致病菌生長。耳尖靜脈采集患病豬的新鮮血液分離得到血清之后,將其滴加到載波片上,然后向其中滴加一滴為狂犬病毒乳膠抗原,用牙簽混合均勻之后作用一分鐘,一分鐘當中能夠發現陽性凝集。選擇使用豬偽狂犬病抗體檢測試劑盒,檢測患病豬的新鮮血清,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說明存在野毒株感染。結合上述診斷結果可以判定致病原因為豬偽狂犬病毒。
五、緊急處理
確診之后應該將患病豬單獨隔離,病死豬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選擇使用碘伏、百毒殺、復合酚等消毒劑進行緊急消毒,每天上午下午各使用一次,連續使用一周。對于沒有發病的豬群,緊急免疫接種豬偽狂犬病滅活疫苗,每頭豬使用2mL,在疫苗免疫接種過程中,應該確保一頭豬一個針頭,這樣能夠預防交叉感染。對于癥狀較為嚴重,沒有治療價值的豬撲殺無害化處理,癥狀較輕的患病豬緊急使用干擾素進行治療,每頭豬肌肉注射1mL,同時對患病豬注射抗病毒多肽,每頭豬使用2mL。在另一側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使用劑量為0.1mL/kg體重,然后再使用頭孢哌酮鈉進行肌肉注射,使用劑量為3mg/kg體重,每天一次,連續使用三天為一個療程。結合患病豬的具體臨床癥狀進行對癥治療,對于高燒不退的可以選擇使用30%的安乃近注射液10mL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續使用三天為一個療程。為了預防繼發感染,在飲用水和飼料當中添加各種抗菌的藥物,每500kg飲用水添加70%的阿莫西林150g、電解多維250g、黃芪多糖250g。一般經上述措施連續防控7~9天之后,除了癥狀較為嚴重的豬治療無效死亡外,大多數患病豬能夠恢復健康,并且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六、科學預防
防范該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的再次流行傳播,就需要做好科學的引種工作,一定要做好引種地的流行病學調查,保證引進的豬群身體健康,不存在發病情況和帶毒,新引進的豬群必須進行嚴格的隔離觀察,免疫接種本養殖場的疫苗程序之后,確保合格之后才能夠混群養殖。長生豬管理過程中,應該堅持防重于質的養殖觀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定期對豬群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做好養殖場老鼠的消殺工作,避免養殖場中有犬科類動物和貓科類動物的活動。及時清理豬舍當中的糞便,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嚴格衛生消毒,搞好環境衛生,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保護易感群體。
(作者單位:233200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定城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