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偉明
豬消化道疾病是生豬養殖過程中的一種常發病和高發病,臨床上主要以嘔吐腹瀉,機體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貧血、排出帶有血液的糞便為主要臨床特征。該種傳染性疾病具有致病原種類多,發病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一旦生豬受到消化道疾病的危害,就會影響到豬群的正常生長發育。在進行消化道疾病防控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該種疾病的具體類型,結合具體應用類型采取對癥措施進行防控,這樣才能夠保證防治的針對性。
一、豬消化道疾病的常見類型
1、普通消化道疾病
普通消化道疾病通常和養殖場的養殖管理不當有很大聯系。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多種因素都會引發普通消化道疾病的發生,例如氣候突然發生變化,飼料營養價值較差,飼養不合理。發病之后患病豬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的嘔吐,食欲不振,并且會出現間歇性的腹瀉癥狀,身體逐漸消瘦。通過對患病豬所排出的糞便進行仔細觀察,能夠發現在糞便當中往往會夾雜很多粘液性物質或者血液。初期如果能夠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針對性處理,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健康。如果不能夠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有效的治療,臨床癥狀會進一步加重,身體抵抗能力進一步變差,患病豬身體消瘦,機體嚴重脫水,以及機體內某些有毒有害物質過高引發中毒甚至會造成死亡。普通消化道疾病通常不具備傳染性,只是在個別豬群中發生,依據豬消化道疾病是否具有傳染性,可以確定屬于哪一種消化道疾病。
2、細菌性消化道疾病
細菌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種類較多,常見的致病菌主要包括了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都屬于條件性致病菌,兩種致病菌的傳播流行,通常和養殖場的不合理養殖管理模式有很大聯系。衛生環境較差,養殖密度較大,豬群之間相互接觸,糞便堆積嚴重,豬群身體抵抗能力不足,就會給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在臨床上不同年齡的豬感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之后,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存在一定差異性,年齡越小的豬感染上述兩種致病原因之后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越嚴重。大多數患豬都會出現嚴重的腹瀉癥狀。1~3日齡的哺乳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病之后,排出的糞便顏色呈現黃白色,10日齡以內的哺乳仔豬受到大腸桿菌病侵染之后,排出的糞便呈現灰白色。急性型沙門氏菌主要發生在仔豬群體當中,患病豬先是出現便秘,隨后出現異常腹瀉癥狀,排出的糞便惡臭難聞。慢性型排出的糞便顏色呈現黃色粥樣性,同時伴隨間歇性的腹瀉,在糞便當中經常會加雜有少量的粘液和組織碎片。
3、病毒性消化道疾病
病毒感染引發的豬消化道疾病的種類較多,在臨床上常見的病毒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的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腸胃炎豬輪狀病毒。上述三種病毒所造成的臨床癥狀大致相同,都會引發出出現嚴重的腹瀉癥狀。病毒性消化道疾病具有傳播速度快,發病過程短,致死率高的特點。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腸胃炎會引發哺乳仔豬出現嚴重的腹瀉癥狀,造成的死亡率較高。7日齡以內的哺乳仔豬受到病毒侵染之后,發病率和致死率高達100%。輪狀病毒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雖然造成的癥狀較為嚴重,但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
二、豬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創建良好的養殖環境
豬消化道疾病的發病原因十分復雜,通常情況下與養殖場的不當管理模式和致病原微生物侵染有很大聯系。正常情況下,某些傳染性消化道疾病是由多因素共同制約引發。生豬養殖管理過程中加強對消化道疾病的防控,就需要做好整體的環境控制,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這樣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率。從養殖空間方面入手,要為豬群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條件,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維持豬舍良好的通風條件,確保豬舍能夠接受陽光照射,殺死空氣當中的一些致病原微生物。另外在實際養殖管理期間,還需要控制好圈舍的溫度,濕度加強通風換氣,及時將圈舍當中的有毒有害氣體排出。一般情況下,豬舍的最佳溫度控制在18~23度,并結合豬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實際要求調控好豬舍溫度。另外還應該安排專人對圈舍進行徹底的清掃和衛生消毒,將各種廢棄物和糞便及時清理出去,這樣能夠抑制致病原微生物的生長預防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2、控制飼料營養價值
生豬養殖期間飼料的營養價值會對豬群的身體抵抗能力和免疫力有直接影響。為了降低傷害疾病的發生率,應該注重做好飼料營養價值的控制。生豬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存在很大差異性,這就要求養殖戶掌握生豬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做到科學搭配,合理選擇飼料。避免向豬群投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和低質劣的飼料。新購進的飼料應該儲存在通風條件良好的場所,避免飼料出現發霉變質。
3、強化免疫接種
通過上文論述可以發現引發豬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原因十分復雜,包括了非致病因素和致病性因素。另外其他傳染性疾病也會造成豬群出現一定程度的消化道癥狀,因此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應該注重做好消化疾病的有效防控。作為基層地區的畜牧獸醫人員,應該加強常見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引發豬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常發原因,在嚴格落實春秋兩季重特大傳染性疾病疫苗免疫接種的基礎上,為養殖場制定針對性的免疫程序,并要求養殖戶嚴格執行疫苗免疫制度,定期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保證抗體水平達標。
4、科學治療
當養殖場出現消化道疾病之后,首先應該明確是非傳染疾病還是傳染性疾病。對非傳染性消化道疾病應該強化護理,結合患病豬的實際癥狀進行對癥治療,一般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恢復健康。對于傳染性消化道疾病,應該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在藥物治療過程中規范養殖戶的用藥行為,做到科學選擇藥物治療,合理選擇藥物治療,避免隨意使用抗生素治療。降低不合理用藥,造成致病原微生物耐藥性升高的情況出現,豬群的抵抗能力。
(作者單位:466200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獸藥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