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燕
營林造林產業中,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育苗與苗期的管理工作,種苗的質量直接影響了之后樹木的生長情況與造林的質量。所以,在種苗的選擇上與培育上都要著重管理。在管理上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體系,加強在營林造林中的管理工作。營林造林中在基礎工作上完成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成林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岢嵐縣的人工造林為例進行可持續發展分析。
一、岢嵐縣基本概況
岢嵐縣位于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地理位置位于北緯38°9~38°59,東經111°13~111°52之間,冬季漫長寒冷少雪,春季干燥溫暖多風,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短促氣候涼爽。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55.1mm,平均蒸發量1969.4mm;年平均氣溫6.2℃,極端最高溫33.5℃,極端最低溫~28.7℃,無霜期120d,光照充足,能滿足各種植物生長。干旱、風沙、霜凍、冰雹為主要自然災害。
二、岢嵐縣的四種人工造林模式
1、西部山區為山杏、沙棘混交造林模式
(1)該區域嚴重干旱、氣候寒冷,土壤瘠薄,造林模式以耐旱、耐寒、耐瘠薄的山杏和沙棘混交,可以提高蓄水保土能力,逐步改良土壤,增加生物能量,達到生態建設需要。
(2)樹種特點山杏為落葉喬木,薔薇科植物,是杏的變種,具有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貧瘠、易管理等特點,是荒山造林、水土保持林的先鋒樹種,適宜于東北、華北等北方寒冷地區。沙棘為落葉灌木,是胡頹子科、沙棘屬的陽性樹種,喜光照,具有耐干旱、抗風沙,抗逆性強、再生能力強等特點,對于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
(3)主要技術措施:①育苗。山杏和沙棘均采用春季育苗,苗圃地選擇在背風向陽的平緩地帶,有灌溉條件,土壤為沙壤土。②整地。一般采用魚鱗坑整地方法。山杏按3m×4.5133的株行距沿等高線開挖近似于半月型坑穴,生土筑埂,表土回填,坑長0.6m,寬0.4m,深0.4m,埂寬0.2m,做到硬實光滑,呈“品”字形排列;沙棘是在4.5m山杏的行距中間插挖一行長0.4m,寬0.4m,深不低于0.2m的小魚鱗坑,同樣生土筑埂,表土回填,穴沿等高線按“品”字形排列。③起苗。山杏起苗前要給圃地灌水,起苗后用泥漿蘸根,塑膜包裝,機械損傷的苗根,要通過保水劑蘸漿處理。④栽植。山杏和沙棘隔行混交栽植,株行距山杏3m×4.5m,沙棘1m×4.5m,即每畝栽山杏50株,沙棘148株。栽植深度一般高于苗木根莖基部10cm左右。栽植位置于魚鱗坑中央。山杏栽植時要截桿,高度留80cm。⑤造林季節。以秋季造林為主。
(4)成效和目標。該模式的目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近幾年在造林中應用此模式,成效較好,雖然連續干旱,但成活率能達到80%以上。該模式整地大小坑同用,能有效攔泥蓄水;沙棘株距小,僅有1m,增加了行內的密度,生態效益好。該模式既注重工程措施,又注重生物措施,綜合防護能力強,成效十分顯著。
2、北部川地為檸條造林模式
(1)該區域干旱少雨,風沙嚴重,造林樹種選配以耐旱、耐寒、根系發達、容易成活、固土固沙能力強的檸條為主,大力營造檸條灌木林,可以有效地控制該地區風沙對農業的危害,起到很好的生態效益。
(2)樹種特點檸條為落葉灌木,屬豆科,錦雞兒屬植物,根系發達,分布普遍,是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先鋒樹種,也是黃土丘陵地區防風固沙的深根系灌木之一,具有耐旱、耐寒、生長快等特點。
(3)主要技術措施:①采種。7月上旬檸條逐漸成熟,成熟時豆莢呈紫紅色。應在莢皮未開裂之前,種子青熟期,集中勞力采收種子。②造林。檸條造林一般采用播種方法。春季、雨季均可播種造林,但以雨季播種最好。播種方法有穴播法和條播法。穴播法適宜于在較平坦的荒地、沙荒地,按照品字形排列,一般每畝220穴,每穴15~20粒種子,覆土3cm,播后踏實。條播法適宜在平緩的溝坡地,直接用梨播種,一般為3m一行,條播每畝不得少于1kg種子。③管護。檸條播種后,3年內幼苗生長緩慢,易被牲畜毀壞,應禁牧;3年后進行平茬復壯后,方可放牧。
(4)成效及目標。檸條根系發達、固沙固土及枝條萌芽更新能力強,不但可發揮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也能為牧業生產提供大量飼料。大力發展檸條灌木林不但可以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對當地的經濟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東部土石山區為華北落葉松造林模式
(1)該地區緊靠管涔山脈,是華北落葉松的故鄉。華北落葉松在該地區適應性極強,可涵養水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遏止水土流失,因此該區域營林應以華北落葉松樹種為主。
(2)樹種特點華北落葉松為松科、松屬植物,高可達30m,胸徑1m,葉窄條形,主要分布在陰坡、半陰坡、半陽坡、溝谷等地,生長快、適應性強,繁殖容易。
(3)主要技術措施:①育苗。采用高床整地,條播的方式進行育苗。一般在當年的2月份進行冰藏種子,5月上旬將冰藏的種子進行消毒、催芽處理,即可下種。②造林。華北落葉松造林一般選用2年生苗,春、秋兩季均可,以秋季造林為佳。整地應在造林前一個季節進行,可采用水平階、魚鱗坑、穴狀整地,深度宜在40cm以上,采用直壁靠邊栽植法,株行距1.5m×2m,密度每畝植220株。
(4)成效及目標。華北落葉松造林成活率高、生長快,能盡快改善生態環境,同時落葉松木材材質堅硬、通直,是優良的用材樹種。
從岢嵐縣造林實踐來看,實施科學合理的造林模式,既能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提高財政和農民收入,又可以使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減輕自然災害的危害,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岢嵐縣的四種造林模式,對于在條件相似地區進行人工造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036300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