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烈超在工作室中辟出一塊實驗空間,用于進行各種材料、電流測試。他身后墻上的是為意大利Florim瓷磚集團旗下設計品牌Cedit所做的瓷磚設計構思,通過結合當代技術,嘗試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為品牌所做的設計中。

1.除了設計,工作室也會把控產品的關鍵性技術制作。三角不銹鋼片是“馬扎燈”的銜接部件。

2“.馬扎燈”系列已發展到3.0版本,看似簡單的燈具元件通過巧妙的連接方式達到無限延伸的組合形態。

3.最新的燈具系列“電燈”中用到了如同琴弦一般的細燈條,以新的形態展現了照明燈具的可能性。

4.蔡烈超一直在升級自己的產品。他于2016年獲得《安邸AD》“中國設計新星”時的參賽作品“Press Table”已經從膠合板材質發展至由厚鋼板桌面和薄鋼板擠壓形成的底座構成。
去年,蔡烈超剛搬了工作室,面積更大了,但選址仍在杭州西溪濕地附近的東信和創園——這個曾經的老牌電子通信產品的生產園區,經過多年積累,已然成為匯集國內重要家具、家居與生活方式品牌的社區,這些品牌的展廳也成為蔡烈超“試驗”自己作品的地方。在去往他工作室的必經之路上,我們就先在生活美學設計家居館LINEPARK線形公園里見到了他的燈具作品。只見巨大的斑駁紅色磚墻挑高空間內,懸空裝飾以數十根特制燈管結構形成的裝置,在溫暖沉穩的歷史感與克制冷靜的現代科技感之間達到一種平衡,令人對蔡烈超的這套“馬扎燈”燈具作品有了更明晰的感受。因作品在實際生活場景中被使用而獲得實時的使用反饋,這是蔡烈超不斷完善產品的一種方式。
蔡烈超對產品的實用性尤為關注,這可能與他自身的經歷有關。大學畢業后,家具設計專業的他進入家具廠工作,身兼設計師和工程師雙重職責,需要不斷平衡設計、生產、原料損耗、工藝難度等各種問題。這段經歷所帶來的訓練培養了蔡烈超思考設計時的邏輯性,這在他最新的“工正”系列中也一覽無遺。這個系列由家具制作中極少使用的鋁制型材構成,從材料廠采購的一體成型的鋁制型材被切割成特定的長度,并以卡扣裝置連接,即可成為長凳、長桌等家具。若要增加寬度,只需要增加連接的型材板材即可,相當簡易。桌、凳的腿腳則以工字鋼鋁材制成,同樣也不涉及焊接等工藝,規避了家具廠在焊接制作中可能會發生的各種問題,大大增加了產品標準化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蔡烈超最近正在設計的展覽陳列也采用了同樣的手法。展覽現場由型材框架構建,所有框架均可回收并經由切割作為“工正”系列中家具的腿腳。簡單且不需耗費額外資源的回收使用方式是蔡烈超一直在追求的環保設計。
從他在2016年獲得《安邸AD“》中國設計新星”時的參賽作品:一張用膠合板材料制成的、易拆卸拼裝的“PressTable”中也可見端倪。不過,蔡烈超并沒有固守在“家具設計”上,而是不斷地進行嘗試與改變。如今他更廣為人知的是燈具產品。其中,由簡潔的燈具元件構成的“馬扎燈”系列可以根據環境需要,組合構成各種使用和裝飾的可能性。完成這種設計和使用功能的基礎是蔡烈超實驗許久所創造的特殊燈管工藝。他通過變壓等工藝,將LED燈管和配件制作成如同有著正、負兩極的“干電池”,并以連接部件銜接,創造出可以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性。如今已經進化到3.0版本的“馬扎燈”系列以三角回行標一般的不銹鋼片銜接部件連接,打開了三維立體的排列可能性,構建出一個仿佛可以穿梭時空的光明之門的視覺意向。燈具的光影效果對空間的渲染、對人身心感受的影響也是蔡烈超設計的深層思索。他剛剛完成的“隙光”系列延續了對鋁制型材的使用,當人觸摸燈具,它會感應人體溫度,產生色溫變化,用手輕輕掃過燈具,還能調節燈光亮度。“其實是在燈具和人體之間形成了一個弱電流回路。”這種看似隨機的奇妙互動,背后暗藏著蔡烈超設計中的“可控性”,也為他看似極為理性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感性的溫度。
家鄉在湖北的蔡烈超因為這次疫情很晚才回到杭州恢復工作。他本來計劃在米蘭設計周上展出的新作品也因設計周的延期而改在杭州發布。特殊時期的現實讓他對設計有了更清晰、堅定的方向。他認為自己應持續思考設計和人之間真正相關的東西,例如人在極端情況下生存所需要的設計。他最近就在研究如何將技術上相當成熟的太陽能發電片設計為可以隨身攜帶的包袋“。設計應當是可持續的,不在表面上消費熱點話題,而是真正具有社會關懷。”

1.能夠變化出無限組合可能的“馬扎燈”系列。

2“.工正”系列由家具制作中極少使用的鋁制型材構成,材料具有標準化的特質。

3“.再展膠合板”系列中的拉桌以動詞“拉”來呈現桌子的連接結構方式。

4.拉桌利用厚度為5mm的薄膠合板的韌性、鋼棒的硬度和皮帶的伸縮自由性,形成一個相互拉扯的穩定循環。三種材質相互拉扯牽制的安裝過程充滿游戲屬性。

2019年,受到以復合板材運用為主題的R.E.D設計展邀請,蔡烈超設計了一款柵格長凳。如今工作室中放著這款長凳的延伸版本,材質分別為亞克力和鋁材。天花板上掛著“馬扎燈”系列中的作品,背后是蔡烈超最近完成的“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