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添
【關鍵詞】 肝膽管結石;茵陳膽道湯;中西結合療法
肝膽管結石在臨床上分為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外膽管結石兩種,該結石的發病率極高,在國內一度達到了30%,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難治性良性疾病之一[1]。該結石的特點在于其有很強的隱蔽性,在造成膽管梗阻前,患者并不會表現出過于明顯的癥狀反應,通常只會在腹部感覺不適或者無癥狀表現。直到結石在患者體內造成膽管梗阻,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寒戰高熱、黃疸等臨床癥狀。肝膽管結石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不然便會發展為危及生命的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手術治療是目前主要的肝膽管結石臨床治療方法,但治療方式存在術后膽管感染、肝功能等隱患,有一定概率造成結石的再生和復發。本研究選取我院于2016~2019年收治的48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通過茵陳膽道湯聯合手術治療,觀察中醫藥的臨床應用效果,先將觀察情況做回顧性總結。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肝膽管結石患者48例,選取觀察患者均符合肝膽管結石診斷標準,并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屬同意。其中,24例患者為對照組,24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53.21±4.99歲,病程在6~15月,平均病程11.34±2.67個月。觀察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1.22±4.39歲,病程6~16月,平均病程11.25±3.04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上接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四孔法對患者的膽囊管、膽總管進行分離,在進行膽總管穿刺之后確認膽汁,確定無誤后在患者的膽總管處縱向切開1cm以進行取石操作。完成之后使用膽管鏡對患者的膽總管上部、左右肝管、總管下段進行檢查,確認患者肝膽內無殘留的結石,完成之后置入T管,尾端打結關閉,并使用可吸收線對患者的膽總管前壁進行縫合。術后進行防感染和保肝處理。
觀察組:采用無菌操作鋪巾,采取四孔法進行膽囊管和膽總管分離,手術操作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給予茵陳膽道湯,方劑材料包括茵陳、梔子、黃芩 、柴胡、木香、枳殼、大黃、金錢草、郁金,每種材料劑量為30g、10g、10g、12g、10 g、10 g、10 g、30 g、30 g,按照1日1劑,早晚分服的方式給予患者,出院后繼續保持3個月的服用周期,此后以月為單位,按照1個月間隔時間服用茵陳膽道湯時間維持1年左右。
2.1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的機體恢復狀態,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同時記錄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清總膽紅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
2.2比較結果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術后的機體恢復情況,包括肛門排氣、進食、術后住院上的時間比較發現,服用茵陳膽道湯的患者在以上指標中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縮短(P<0.05),具體結果見表1。
對比兩組的CHO、TG、TBIL、GOT水平,觀察組較對照組也有明顯下降,具體結果見表2所示。
膽管結石是肝膽外科中的常見病,由于其結石會梗阻于膽管,造成膽管內壓力增大,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引發各種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是目前主要的膽管結石治療手段,但術后留置的T管雖對于患者的膽汁泄漏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同時便于醫師取出患者體內的殘留結石,但也容易讓細菌通過T管入侵,致使患者感染[2]。本次臨床觀察中采用茵陳膽道湯和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聯合治療,茵陳膽道湯具有疏肝利膽的作用,其中的茵陳、柴胡、黃芩等成分可以促進患者的膽汁分泌和排泄,茵陳、柴胡、黃芩等能保護患者的肝臟,降低血脂,而郁金、枳殼、甘草等中藥材料則可以起到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減少T管留置時細菌感染的風險。通過此次臨床觀察可見,服用茵陳膽道湯的患者術后恢復狀態明顯好于未服用茵陳膽道湯的患者,這表明茵陳膽道湯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建議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靜,趙濱,曹峰 復方茵陳湯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臨床療效及相關機理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5.33.22-22.
[2] 陳龍,顏娟 復方茵陳湯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臨床療效及相關機理探討[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33.05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