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晶晶
摘 要:按照現階段互聯網思維,更多民眾會將互聯網作為主要交流手段,其成為了現代信息傳輸重要平臺。在此環境中主流媒體想要保證自身始終處于不敗之地,便需要按照互聯網思維對自身信息傳播方式實施調整與改革。通過對媒體構建應遵從邏輯的介紹,對互聯網思維下的主流媒體構建思維展開分析,并會以此為基礎對構建具體策略展開探討,期望能夠對互聯網環境中的主流媒體構建與發展提供一些理論方面啟示。
關鍵詞:政治邏輯;主流媒體;技術邏輯;服務思維;互聯網思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1-00-02
在互聯網時代,中國主流媒體傳播方式以及傳播載體發生重大轉變,在此環境中媒體需要重新對自身進行審視,要按照時代發展要求科學展開主流媒體建設與調整,以便盡快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確保自身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不敗之地,掌握更多話語權,為中國主流媒體長久性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與保障。為更好地對媒體構建方式展開探討與研究,研究人員首先應明確媒體構建需要遵從的各項邏輯,以為后續構建策略制定提供依據。
一、媒體構建遵從邏輯
(一)技術邏輯
新型媒體是傳統媒體和新型技術相結合所得到的產物,是依靠互聯網等各項技術作為支撐的。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傳統媒體技術慢慢被時代所拋棄,順應互聯網邏輯的新型媒體平臺開始得到廣泛運用,中國主流媒體也開始不斷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一個媒體機構在全媒體發展過程中,僅關注自有技術體系和內容資源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帶著開放融合的思路,綜合利用新技術構建適合于自身的全媒體技術體系。[1]。
(二)政治邏輯
由于主流媒體承擔著宣傳黨中央指示與精神、引導正確輿論導向等方面的責任,所以無論在任何時代,媒體構建主要遵從政治邏輯要求,要主動承擔起自己需要擔負的各項責任,并要在公民社會公共理性精神培養以及多元化信息渠道建設等方面發揮出相應的作用,應幫助政府做好公信力塑造,且要和政府保持緊密聯系,保證政府可以和民眾、社會形成良好的互信共識局面[2]。
(三)用戶體驗邏輯
用戶體驗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中是一個很關鍵的詞匯,因為它代表了傳統語境下被動的受眾變成了主觀能動的消費主體。作為主流媒體應該學會利用互聯網技術追蹤用戶使用產品的情境,并作為媒體設計的一個重要思路:關注用戶在什么時候、什么狀態、什么習慣下使用你的內容,借此加大宣傳側重點,擴大用戶數量,增加用戶黏性。BBC受眾觀念就是服務性的,他們提出了“馬提尼媒介”(Martini Media)跨平臺傳播策略,其目標是“讓受眾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獲得信息,并且要快、準、精”。[3]
二、主流媒體構建思維理念
(一)開放思維
現代社交軟件極為注重自身平臺化發展,會通過對多種有效方式的運用,鼓勵用戶參與到信息置換工作之中,會在進行平臺建設時,將用戶情感體驗以及操作體驗等考慮到其中,整體平臺開放度角度,能夠滿足各個年齡段用戶的實際需求[4]。在此環境中,新媒體建設也應按照平臺概念,根據開放思維展開平臺建設以及信息交換方式創建,以便和用戶形成高質量互動。
(二)更迭思維
為了更好地迎合用戶,需要做好產品更迭,以便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確保其可以獲得更好地用戶使用體驗。媒體構建需要設定明確目標,并要以目標為依據展開平臺建設,以便獲得更多目標客戶,保證用戶群穩定性以及牢固性。
(三)服務思維
在互聯網環境中,用戶是主要的信息傳遞者以及接收者,其獲得的信息量相對較大,在網絡中的參與度也變得更高,在此環境中,服務思維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用戶體驗也成為了各大媒體之間重要競爭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媒體在進行構建時,需要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展開信息定位以及信息投放,提出要保證媒介對于用戶的吸引力,應從用戶角度展開媒介產品開發,以便獲得更多市場。
三、互聯網思維中的主流媒體構建策略
(一)增強媒體文化建設,保證技術創新力度
在明確媒體構建邏輯以及思維之后,各大媒體需要按照思維以及邏輯內容具體要求,展開各項建設活動,以便高質量完成各項構建任務。在具體展開建設過程中,由于媒體文化是以傳播內容為主的文化現象,是提升媒體輿論引導力與話語權的重要舉措,所以在實施媒體構建時,需要做好媒體文化建設,要按照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將社會多樣化價值與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有機融合在一起,以便將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所起到的各項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需要做好技術研究與開發,通過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招聘與培養的方式,保證自身技術團隊能力與水平,以便通過對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合理運用,做好社會輿論引導與技術預測,保證網絡輿情分析、搜集質量,確保自身可以始終搶占信息傳播制高點,進而達到不斷提升媒體自身競爭實力的目標。
例如,2019年11月20日,我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正式上線。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基于“5G+4K/8K+AI”等新技術全新打造的綜合性視聽新媒體旗艦。它的建成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守正創新,把新媒體新平臺建設好運用好”指示精神的重要戰略舉措,標志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媒體融合邁出了關鍵性步伐。這一做法為中央主流媒體同行帶來了新的啟示與動力,加大了同行業的信心與壓力,為媒體在融合探索方面提供了幾多寶貴經驗與做法借鑒。
(二)強化媒體競爭實力,增強話語認同程度
因為受到良莠不齊信息影響,現代民眾對于媒體所報道事件信任程度相對較低,傳統媒體信任感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趨勢,在此過程中在進行新型媒體構建時,主流媒體需要做好公信力塑造,需要不斷規范從業人員行為,通過宣傳教育不斷增強人員自律性,進而為各種責任高質量履行提供可靠支持。同時需要做好話語認同程度強化,需要從公信力建設角度入手,不斷提升媒體主流話語認同性水平,以便保證民眾對于媒體的認可程度以及信任程度。由于新媒體承載內容是傳統媒體提供的,所以在進行主流媒體構建過程中,需要抓住媒介融合機遇,將自身所具備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便形成高質量信息傳播,保證報道內容深度以及層次多元化水平。
(三)按照服務導向思維,提升自身傳播效率
按照上文所述,在實施新媒體建設時,需要按照服務思維以及用戶體驗邏輯,以服務導向思維為核心,按照受眾喜好以及閱讀習慣等,對媒體構建展開設置與調整。媒體需要加強用戶思維,找準受眾痛點,做好傳播效果預判。同時需要做好全媒體傳播格局建設,需要對效果導向實施強化處理,并要做好新媒體傳播指標設計,加大對傳播結果運用與效果評估的重視程度,進而達到有效提高受眾忠誠度以及參與度的目標。此外,需要保證自身信息傳播范圍以及傳播效率,利用自身主流媒體優勢,保證內容發布真實性與時效性,在受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口碑與形象。
(四)提升新聞傳播權威性,保證媒體公信力度
受眾對于社會影響的反應,主要分為內化、依從以及認同三種,其中認同可以理解為是對傳媒文化解讀立場;依從能夠轉化為受眾對于傳媒的依賴;而內化是將信息真正內化為受眾自身的方式,是影響力最久且傳播最為深遠的反應。在進行新媒體構建時,媒體想要保證自身信息傳播效率與質量,就需要保證自身公信力,要通過不斷提升信息客觀性以及真實性的方式,對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形成有效推動,以便通過始終堅持真實性的方式,保證自身權威性。現階段,市場化互聯網媒體發展較為成熟,中央主流媒體在實施媒體融合以及新媒體建設時,還會遇到諸多阻礙與挑戰,所以在進行媒體建設時,可通過實施媒體融合合作的方式,集合多家媒體產品的優勢,為自身信息傳播提供有力支撐。
四、結束語
各媒體應明確認識到增強主流媒體、提升主流價值觀念,將成為在互聯網時代主流媒體構建的核心與關鍵。媒體需要對互聯網思維予以高度重視,應在明確構建邏輯的基礎上,按照互聯網思維對自身構建視為展開調整與改進,確保可以按照用戶至上原則,有序展開各項構建工作,保證自身主流價值觀能夠得到有效性傳播,從而掌握更多話語權,確保主流媒體所具備的各項優勢與價值能夠得到充分性發揮,以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以及國家在世界中的地位提升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庚年.全媒體技術發展研究[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2.
[2]段峰峰,袁雨晴.新媒體背景下主流媒體促進輿論場融合研究[J].傳媒觀察,2019(5):34-39.
[3]http://www.cctv.com/cctvsurvey/special/BBCquanmeiti/20111 231/111056.shtml.
[4]朱劍虹.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學的不足與體系建構[J].傳媒觀察, 2018(8):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