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桃
摘 要:我國是全球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讀者是公共圖書館讀者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群體。隨著互聯網多媒體時代的發展,公共圖書館僅依靠傳統的服務模式已不能真正滿足老年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開展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提高新媒體服務平臺的應用、提供適合老年讀者的閱讀資源等策略來提升對老年讀者的服務。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老年讀者;服務策略;新媒體平臺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1-0-02
一、前言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數據:截止到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9%,是全球老齡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隨著互聯網多媒體時代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高速運轉的信息技術時代的影響下,公共圖書館對老年讀者的傳統服務模式,已無法真正滿足老年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筆者將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探究對老年讀者的服務,希望能進一步優化公共圖書館對老年讀者服務策略。
二、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開展老年人服務的必要性
(一)老年讀者在圖書館獲取信息途徑單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占比6.9%,較2018年上升0.3%,手機網民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采用網絡形式獲取信息,但因老年人所受的文化程度、習慣、年齡、專業技術培訓等因素影響,老年網民利用互聯網主要是語音聊天、觀看影音視頻等娛樂類信息,要獲取更廣泛、更深層次的信息對于老年網民來說很困難。通過對來館老年讀者的調查發現,他們獲取信息方式大多是通過報刊閱覽室閱讀紙質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僅有僅少數老年讀者是通過使用電腦、報刊閱讀觸摸屏、手機等電子設備從互聯網獲取信息。
(二)老年讀者群體日益增多
老年人從工作崗位退休后,閑暇時間多起來,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會增加且日趨多元,以文化養老豐富老年人精神世界是一種體現當代人文關懷的養老方式,已成為了眾多老年人的選擇。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擁有優美的環境,同時提供各種文化服務,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有更多的老年人特別是城市里的老年人會主動走進圖書館,豐富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可以發現,老年讀者已成為公共圖書館讀者群體的一支不容忽視的強大隊伍。
(三)為老年讀者提供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責任
近年來,我國出臺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對公共圖書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2018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應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還應提供特殊群體服務、流動服務、自助服務、數字化服務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條款中也規定了公共圖書館要對老年讀者提供服務。因此,老年讀者不僅要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文獻信息,自助服務、數字化服務等與互聯網相關的服務,公共圖書館也要積極為老年讀者提供。
三、為老年讀者的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公共圖書館對老年讀者提供的針對性服務主要有:設立老年讀者閱覽室或閱覽區,閱覽室(區)里有專門給老年讀者提供的報刊、書籍,并配有沙發、臺燈、放大鏡等適合老年人的設施和工具;溫州市圖書館在2010年成立了老年分館,是全國首家擁有獨立館舍的老年圖書館。開展針對老年人的讀書活動,比如舉辦書法攝影繪畫展,邀請專家給老年讀者舉辦健康養生類的專題講座。成立老年讀者交流組織,比如平湖市圖書館成立老年讀書會并創辦會刊《晚晴》作為老年讀書會的內部刊物。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對老年讀者的服務還僅限于提供閱覽場所、硬件設施設備、適合老年人閱讀的書刊,開展講座展覽等常規服務內容,利用互聯網開展的各種自助服務、新媒體服務,老年讀者能享受到的卻極少。公共圖書館的自助借還設備、手機移動圖書館、微信圖書館、通過網絡發布的數字資源,這些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讀者獲取信息更為快捷便利,但老年讀者因年齡和文化水平的原因,導致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會極大的減弱。
四、完善服務策略
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服務模式顯然已不能為老年群體提供優質化的服務,公共圖書館要創新服務方式,擴大服務半徑,對老年讀者不能僅僅提供統一化、一般化的文獻信息服務,要提高老年群體獲取數字化信息的能力,并大力開展老年群體網絡信息服務,使服務更加專業化、個性化。
(一)開展常態化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圖書館應針對老年讀者開展網絡與新媒體技術相關的培訓,讓老年讀者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如重慶圖書館發起并聯合全市公共圖書館共同實施的“常青e路 幸福夕陽”老年人數字閱讀系列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電腦、智能手機的操作,淘寶、微信等常用軟件的應用,電子相冊制作,自助設備和OPAC檢索平臺的使用,數字資源的運用等。培訓場地不局限于圖書館內,還將培訓送進村、社區、老年大學等地方,讓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聽到講座,學到新知識。講座的主講人除了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還有圖書館老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做培訓的主講人,一方面他們的自我價值可得到展示和體現,另一方面也可活躍講課氣氛,老年人之間溝通交流更順暢,提高了培訓效果。老年讀者因年齡、文化程度的因素,對互聯網信息技術學習的接受過程很慢,要反復講課并手把手實踐操作,所以培訓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致的指導。圖書館應制定長期固定的培訓計劃,同一培訓主題可反復多次舉辦,使這類培訓更加專業化和常態化。同時圖書館要建立培訓學員的微信群或QQ群,圖書館工作人員在群里可直接答疑,老年讀者也可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提高新媒體服務平臺的應用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公共圖書館越來越重視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服務。其中微信平臺是各類新媒體平臺中最受用戶追捧,用戶人數也最多的平臺。微信平臺參與門檻低,涉及層面廣,用戶社交形式多樣化,對于老年群體來說是最為便捷簡單的社交平臺,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著重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對老年讀者的服務。開展老年讀者微信服務,深入分析老年群體的身體和心理特征,關注他們對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個性化要求等。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可設置老年讀者服務主題欄目,鏈接老年讀者專題資源庫,定期推送老年讀者感興趣的信息資訊。建立圖書館老年讀者微信群,利用好微信傳播的及時和互動性,建立與老年讀者交流的互動渠道,為他們提供點對點的參考咨詢服務。定期發送圖書館將要開展的老年讀者服務活動信息,推送適合老年讀者的新書或新的數字資源,提供專業性、個性化點對點咨詢服務。此外,抖音和網絡直播的興起也為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帶來了契機。2019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國家圖書館聯手抖音短視頻發起的#抖音圖書館系列活動,號召全民參與閱讀,獲取新知。公共圖書館應探索如何用抖音及其他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為老年讀者提供服務,讓他們在玩抖音的同時能參與到圖書館活動、享受圖書館的資源。
(三)提供適合老年讀者的閱讀資源
公共圖書館除了為老年讀者提供傳統的紙質圖書、期刊,還要適應時代發展為老年讀者提供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資源。在閱讀載體上,可借助電子報刊觸摸屏、電子圖書借閱機、平板電腦、掃碼聽書等方式提高老年讀者的閱讀便捷性。在閱讀資源上,要考慮老年讀者的信息需求,建設專題數字資源館藏,為老年群體提供健康養生、休閑娛樂、時政新聞等網絡信息資源。為老年讀者提供的數字閱讀資源應包括電子圖書、電子報刊、視頻、音頻等種類,增加老年讀者的選擇性。針對老年讀者對圖書館開展的信息服務知曉度低的現狀,通過開展培訓、在館內外利用展板和宣傳手冊、網絡推送消息等途徑積極宣傳推廣,指導老年讀者充分高效的利用圖書館資源。
五、結語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總量的增加,老年人的整體文化水平會上升,公共圖書館的老齡讀者會越來越多。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要迎合時代發展,對老年讀者的服務手段和內容也要不斷推陳出新,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公共文化的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吳蛟鵬.溫州市圖書館的新實踐——成立老年分館[J].圖書館雜志,2011(9):64-66.
[2]孟靜.關注老年群體提升服務能力——公共圖書館在老年讀者服務中的實踐探索[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10):48-151.
[3]周輝.公共圖書館開展老年讀者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卷宗,2019 (24).
[4]王寶興.公共圖書館老年讀者服務策略[J].中文信息,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