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題片作為中小學文化育人成果的重要宣傳媒介,全面真實展示了中小學文化育人成果,得到了中小學教育管理者的青睞與應用。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專題片拍攝與制作經驗,研究總結了中小學專題片拍攝與制作的流程與方法,以期為傳媒工作者提供經驗向導。
關鍵詞:中小學專題片;拍攝;制作;研究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1-0-02
在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文件精神指導下,全國各中小學大力開展了各項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而作為中小學文化育人成果的重要宣傳媒介,專題片全面真實展示了中小學文化育人成果,受到了中小學教育管理者的青睞與應用。如何高效拍攝與制作中小學專題片是傳媒工作者與中小學教育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專題片拍攝與制作經驗,研究總結了中小學專題片拍攝與制作的流程與方法,以期為傳媒工作者提供經驗向導。
一、中小學專題片制作需求分析
中小學專題片為電視專題片的一種,屬于紀實型電視專題片。電視專題片是電視媒體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節目類型,它是通過電視媒體對某一選題進行專門的、深入詳盡、多層面、多角度的報道。[1]中小學專題片作為紀實型電視專題片,分為德育專題片、教師形象專題片、學校形象專題片,以紀實風格真實反映中小學辦學與育人成果,展現中小學師生風采。
作為傳媒工作者,如何確定客戶制作需求是專題片創作的首要關鍵環節。中小學專題片制作需求往往來源于各地市縣教育主管部門下發的關于展開校園文化建設的活動方案。因此與中小學管理者交流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方案是需求分析的關鍵,在交流過程中明確專題片主題、制作內容、傳播效果需求。
文稿是專題片的靈魂,高效創作中小學專題片的第一步關鍵在于文字稿本的撰寫。中小學管理者深諳教育規律,熟悉育人理念、能通過語言文字真實展現中小學的育人理念與育人成果,因此文字稿本初稿由中小學提供。文案策劃人員基于影視語言的表達需求對文字稿本初稿進行語言修飾與慍色,并與中小學管理者交流文稿修改結果,最終確認定稿。
文字稿本定稿后,對中小學校園進行拍攝踩點,熟悉中小學與專題片相關的各項工作開展情況、熟悉中小學校園布置,并進行現場試拍。經過拍攝踩點,設計制作分鏡頭稿本,并引導中小學制定校園拍攝準備方案,做好拍攝的場地布置與人員安排準備。
二、中小學專題片的拍攝
中小學專題片拍攝應充分考慮拍攝器材、拍攝場景、拍攝人員安排、拍攝流程。中小學校園專題片從拍攝場景上來劃分,可以分為校園全貌拍攝、師生室外活動場景拍攝、教師教室授課場景拍攝、功能教室學生學習場景拍攝、教師工作場景拍攝、教師會議研討場景拍攝等場景。
在拍攝流程中,應先進行航拍場景拍攝,拍攝校園全貌與師生室外開展文化育人活動場景。航拍畫面能高清展示中小學校園全貌與師生活動全景,為觀眾呈現校園的美麗風貌與師生活動壯觀場景,從而真實感受學校育人氛圍與育人成果。航拍時應注意畫面的穩定性,拍攝時應遵循軸線規律,符合觀眾視覺心理,拍攝時鏡頭起幅落幅要有一定時間停留,便于后期畫面鏡頭剪輯與組接。
在實地拍攝過程中,攝像師按照室內場景、室外場景分工同時拍攝、能最大化減少中小學的人力投入、最后進行訪談人物與會議場景拍攝。在中小學室內拍攝過程中,應注意拍攝用光,光線不足的場景應架設燈光,使用燈光拍攝的畫面更加柔和,層次感更清晰。在同一場景拍攝中應在軸線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景別、不同方向的鏡頭組接,充分展示師生風采。在教師與學生場景拍攝中,在景別運用中在全景拍攝師生畫面時應考慮多拍攝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能充分展示學生學習活動時的投入,教師授課時的風采,同時作為過渡鏡頭使鏡頭剪輯與組接更加流暢。
在拍攝過程中應做好場記工作,在分鏡頭稿本上做好每一個鏡頭的拍攝時間記錄,并注意素材的收集整理。決定專題片后期制作成效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素材整理。專題片素材眾多,應分別建立對應文件夾對視頻素材、音頻素材、文字素材、圖片素材進行分類管理,其中視頻素材容量較大,數量繁多,應按照場景名、鏡頭號、素材名、素材類型標識等進行管理,從而在后期編輯時方便尋找素材。
三、中小學專題片的制作
(1) 解說詞錄制。對于中小學專題片制作來說,后期制作第一工作流程為依據分鏡頭稿本在Audition軟件中進行解說詞音頻錄制、剪輯與優化。在Audition軟件多軌界面中基于背景音樂錄制音頻,能合理控制解說詞錄制節奏,并基于聲音傳播意境與音質需求對解說詞、音效進行音量調整、混響處理等優化工作。
(2) 鏡頭剪輯。剪輯與組接依據分鏡頭稿本進行,遵循鏡頭組接原則。在剪輯過程中應充分運用蒙太奇藝術手法,中小學專題片較多運用積累蒙太奇、對比蒙太奇展現中小學的發展歷程與取得的育人成果,通過蒙太奇藝術手法使鏡頭更加真實形象、更具畫面感染力與視覺沖擊力。
鏡頭剪輯采用非線性編輯方式,基于Premiere軟件進行鏡頭剪輯與組接,在Premiere軟件序列軌道中分別導入背景音樂、音效、解說詞音頻,基于聲音與畫面對應的基本原則,通過素材預覽、設置出入點選擇與解說詞音頻時長對應的視頻素材、覆蓋到視頻軌道進行視頻鏡頭的剪輯與組接,在剪輯過程中應注重標記、鏡頭出入點跳轉、序列嵌套、渲染等常用快捷鍵的使用,提高專題片后期剪輯的效率。
(3) 字幕制作。字幕是專題片解說詞的文字展現,對畫面起到解釋、補充、說明、強化作用。專題片字幕分為靜態字幕、動態字幕,在Premiere軟件中制作靜態字幕時,字幕字體、字號、位置應保持一致,并根據畫面需要制作字幕描邊效果。專題片動態字幕從視覺效果上分為特效出現與動畫字幕兩大類型,特效出現的動態字幕使用轉場特效完成,制作過程中需要合理設置轉場類型、轉場時間,使字幕特效出現能與應畫面解說節奏保持一致。動畫字幕在Premiere中通過設置關鍵幀合理改變字幕的開始與結束位置、縮放、旋轉、清晰度等屬性制作完成。
(4) 轉場特效與圖片動畫制作。專題片轉場特效中,基于前后鏡頭間的平穩過渡與短片節奏的控制更多地在Premiere軟件中使用交叉溶解、漸隱為黑色轉場特效。同時為了前后鏡頭保持畫面動感、視覺沖擊力與畫面美感的連貫性,專題片部分鏡頭的轉場特效可以在AE軟件中通過動畫轉場、特效轉場、攝像機轉場來實現。
為了展示中小學豐碩育人成果,需要大量使用圖片素材,為了體現圖片組成的鏡頭的畫面美感、視覺沖擊力,需要利用AE軟件制作圖片展示動畫,在AE軟件中基于動態背景,使用3DStroke插件制作圖片邊框,基于合成窗口的自定義視角合理設置圖片三維空間位置、為合成添加攝像機,合理設置攝像機動畫實現三維空間動感展示圖片動畫。
(5) 畫面調色。為了提升畫質,增加畫面感染力,專題片后期制作中需對畫面調色,現有的調色主要通過Premiere、AE、達芬奇調色軟件實現。校園專題片的畫質需求可以通過在AE軟件中使用MAGIC BULLET LOOKS調色插件的預設調色功能實現,同時可使用AE軟件的色彩校正和曲線功能對畫質進一步調節。
四、總結
任何一部優秀校園專題片的完成,都是前期和后期工作人員審美觀物化的有機載體,是策劃、導演、文案、攝像、編輯、特效等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2]。專題片作為中小學校文化育人成果的重要宣傳媒介,傳媒工作者應高效的拍攝與制作中小學專題片,通過中小學專題片全面真實展示中小學文化育人成果,充分發揮媒體傳播社會文化價值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王劍峰.電視專題片創作之感悟[J].傳媒論壇,2018(11):102.
[2]華慧春.電視專題片制作的審美投入[J].新聞前哨,2010(8):49-51.
作者簡介:王亮,男,漢族,湖北黃岡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現代教育技術。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源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9年度課題“河源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河源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編號:HYSK19QN0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