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 王臨英 栗敏
【關鍵詞】? ?腫瘤科護士;MDT診療模式;參與度
多學科診療模式(簡稱MDT)源于上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了這個概念,即由來自普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放射科、病理科、內鏡中心等科室專家組成工作組,針對某一疾病,通過定期會議的形式,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綜合診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單獨或多學科聯合執行該治療方案。目前,MDT診療模式已在我國三級甲等醫院逐步興起。我科于2012年3月開診之日始,便運用MDT診療模式,為每一位乳腺癌患者制定個體化、規范化的綜合治療方案,然而,由于醫療資源運行模式與歐美國家的不同,護士在MDT診療模式的角色也是逐步滲透,我們也在努力定位一個適宜的參與角色,以期達到高定位的品牌護理服務。以下通過對比發達英、美發達國家護士在MDT中的參與模式,共同探討我們的努力方向。
在發達的國家,臨床護士專家已經成為醫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參與到MDT中的護士必須是護理專家(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注冊護士)。這是因為在MDT中,護理專家是代表病人與家屬的利益參與,如家庭成員般的全方位掌握著患者的背景、經濟能力等家庭、生活及社會情況,有問題立即提出,并給予醫療干預,比如:MDT中為患者制定的個體化治療比較昂貴,患者經濟出現問題,而此時護士就要馬上提出異議,表示患者不能配合此次治療,有權需要更改方案,還有些時候,醫院指定出方案后,護理專家提出患者住址較遠,到該醫院治療比較不方便,這時會由醫院專門機構免費為患者提供離醫院最近的旅店以便患者治療時居住,臨床護理專家是醫生與患者及家屬的橋梁與交叉點,是患者生命的一部分,是從患者就醫開始就一直陪伴在身邊的“朋友”“親人”,所以參與護士必須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豐富的理論、實踐與人文知識,才能陪患者走完人生的全部路程。在國外,一個護士專家會在每一患者身上付出很多情感與精力,所以通常不會管理太多的病人,最多不會超過4-5位患者。
臨床護士專家在病人治療過程中的貢獻:
(一)是最主要的工作者。她代表患者及家屬的利益,是患者與醫生之間的橋梁,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各方面需求,才能把最真實的患者反應傳遞給醫生,讓醫生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二)要有先進的臨床經驗。在患者有一些臨床表現時,能及時做出判斷,為患者提出并要求醫生下達需要立即做的檢查。
(三)評估患者所有的需求。要評估患者經濟情況,心理需要等。
(四)要有較強的語言溝通交流能力。護士在與患者交流時要運用一些技巧,這不僅僅是傾聽、復述等簡單的技巧,還需要選擇時機、環境,另外還要配合合適的語言等等。
(五)要有強烈的同情心。要成為患者及家屬的代表,成為他們的朋友,能夠感同身受,了解他們的疾苦。
在發達國家,護士專家能在MDT中成為最重要的領導者,她們全面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情況,包括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疾病狀態,心理因素等等。從患者就醫開始到生命的結束,護士專家都會陪伴著患者;而且憑借精湛的醫學護理與人文心理知識,在MDT診療模式中站在代表患者表決的重要位置并有能力影響MDT的進行。當然患者也可以在任何階段要求更換為他服務的護士專家,比如在手術或治療開始前,或在出現轉移后,也可以在臨終關懷時期,或者治療結束開始隨訪等,但這都不影響每個時期患者得到的照顧及治療。使每位專家護士同期管理的腫瘤患者均能得到最適合的、最好的服務與治療。
自2010年,衛生部提出了:“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后,全國開始摸索提高優質護理的方法,到現在開展責任制整體護理初見成效,逐步開始各種專科護士的考核,分為國家級、省級、院級,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比如:腫瘤專科護士、急診急救專科護士等。越來越多的專科護士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中[5],專科護士的門檻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歷等級及臨床護理經驗,這也要求護士素質達到一定高度,使專科護士從理論知識到臨床經驗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專科護士越來越承擔起更多的臨床工作,不僅僅局限于醫囑的執行,更多的是發現相關專業中的護理問題,找出相對應的措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在我國護理專家在MDT中發揮作用任重而道遠。首先是國情不同,目前,我們仍處于臨床護士資源短缺,各種專科護士在取得資質認證后依然工作在臨床一線,與普通臨床護士在工作性質中無分工,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相關專業領域中,而且,由于中國目前醫患關系緊張,護士處于弱勢群體,人們對護士的看法還很片面,認為護士只會輸液打針,對于護士說出的相關專業知識不夠信任,更愿意去相信醫生。其次,歐美護士收入與醫院無關,護士專家只負責4-5個患者的全程護理,每周工作4天,嚴格8小時工作制,超過8小時便按加班計算,工資由政府發放,工作彈性安排。而在我國,每位責護每天大概要負責至少8名患者,還要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包括收急診病人、突然搶救等,每天工作8小時,很多時候工作強度大到不能按時按點下班,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在工資待遇方面,也很難做到按勞分配,這也是護士不斷流失的原因。
(一)腫瘤專科護士需要針對性培訓學習本科室疾病范疇的相關知識,包括各項檢查診斷手段、意義等,并且可以精確解讀。
(二)把腫瘤專科護士的工作重點轉移,不局限于臨床護理工作,而是主動深度思考,第一時間為患者解決治療前后遇到的問題或可能出現的問題,有計劃地貫穿于患者診治的全過程,有效評估并指導患者預防各種治療風險及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提醒主管醫生并反饋患者的各項治療進展及指標情況。
(三)醫生認為,護士專家在MDT診療模式中的積極參與,可以讓醫療團隊及時得到有關患者及家屬方面的任何信息,包括第一時間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心理變化或各項需求的反饋等等,更能高效率同步完成各項診療方案。
(四)參與MDT診療模式護士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需定期做好腫瘤專科護士心理培訓。長期工作于腫瘤科的護士,全程跟進患者治療進展,會受到腫瘤患者及親屬心理方面的沖擊,做好腫瘤科護士心理健康的培訓[6],不僅有助于護士對腫瘤患者開展工作,也有利于護士健康。可以定期進行心理測評,對于潛在心理問題,及時干預。
目前,我科每月科室組織進行至少2次MDT討論,責任護士的參與,成為主管醫生、放射科醫生、病理科醫生、放療科醫生、超聲科醫生、病患等的連接橋梁,不僅了解制定患者綜合治療方案的過程,也要求責任護士既要走近患者及家屬,還要了解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并負責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心理護理以及治療后的延續護理。所以,MDT診療模式的參與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當然,我們在學習國外運行模式的同時,正在不斷探索適合我科情況的參與模式,全面掌握疾病及相關治療措施,以期達到護士能夠第一時間全面評估指導患者,與醫生同步完成并落實任何一項治療護理措施,全程、連續的為患者提供高質量責任制整體護理。
【參考文獻】
[1]沈坤煒,李宏為.乳腺癌的現代治療模式:多學科綜合針織.外科理論與事件.2014(5):369-371.
[2] 許雅瓊,李小寧,李梅,等.乳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下的護理對策.全科護理,2015(4):343-344.
[3]K.S. Saini1,2, C. Taylor3, A.-J. Ramirez et al.Role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n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results from a large international survey involving 39 countries[J] . Annals of Oncology Advance,2011,8:1-6
[4]Tracey Ahern, Anne Gardner & Mary Courtney.A survey of the breast care nurse role i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and supportive care to Australian women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J], Nursing Open,2015,4:62-71
[5]閆虹,姜燕平,劉建琴,張麗紅,吳潔,周莉,杜曉丹,劉偉. 專科護士參與“腫瘤多學科聯合會診”的管理探討[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05):618-620
[6]周麗靜,葛玉紅,張翠萍. 腫瘤醫院臨床護士心理狀況調查及干預效果[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10):1522-1523
[7]李萍. 護士在MDT模式治療惡性骨腫瘤中的作用及探討[C]. 上海市護理學會.第三屆上海國際護理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上海市護理學會:上海市護理學會,2017:38.
[8]胡佩佩,景婧.腫瘤科護士參與多學科團隊的獲益、挑戰及應對策略[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04):538-542.
作者簡介:郭軍(1985- )? 女,本科,主管護師,從事乳腺臨床護理及護理科研工作,工作單位: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白求恩醫院乳腺外科。
*通訊作者:王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