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關鍵字】心內科;護士;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醫療領域將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了冠心病的治療上面,而忽視了臨床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使得我國在冠心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冠心病的預防與治療效果的提升。本文將通過對醫院心內科護士的訪談結果來分析當前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中出現的問題,并且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有效建議。
本次訪談所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在醫院心內科從事護士工作的護士群體,一共有17名受訪護士,包括護士長2名,副護士長3名,護士12名。這17名受訪護士均為女性,平均年齡在33歲,最小的護士年齡是23歲,最年長的護士年齡是47歲。此外,這17名受訪護士中,最高學歷為碩士,最低學習為大專。
本次采用深度訪談的方式來采訪了17名心內科護士,在開始正式的訪談工作之前,我們提前制定出了一版訪談提綱,將可能涉及到的問題都重新進行了梳理和編撰,為了確保訪談效果的有效性,提前選擇了兩名護士作為預訪談的對象,就之前制定好的訪談提綱進行了提問,根據護士的回答來進行了效果預測,并且就其中一些問題做出了修改和完善,最終通過討論和修正確立了最終版的訪談提綱。
其中,比較核心的訪談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結果方面:第一,作為一名心內科護士,你認為在冠心病健康教育后進行效果評價是有必要的嗎?第二,你認為心內科所開展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和完善?第三,你覺得應該將哪些評價指標納入到效果評價體系當中更能凸顯出價值。
從心內科所開展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現狀來分析,17名護士都非常贊同心內科開展冠心病健康教育,并且對開展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也持絕對支持的態度。但是,其中有護士指出,因為心內科并沒有建立起一套固定且完善的評價機制,導致每一次關于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都在變換評價的指標,每一次評價的效果與之前的評價效果沒有太高的對比性,因此,不能判斷出到底是哪些評價指標更適合對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
比如,當前心內科護士對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時多采用的是詢問式的評價方式,每一次參與詢問的護士不一樣,詢問的問題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每一次詢問之后的結果都非常泛泛,并無較強的針對性,很多結果都是主觀性的集中表達,或為滿意,或為不滿意,具體對哪些方面滿意,哪些方面不滿意,都沒有明確表達出來,詢問結果的參考價值非常低。
(一)欠缺明確的評價指標和量化的評價內容
目前,心內科所開展的冠心病健康教育評價并沒有實現量化的效果,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效果評價量化指標。提問式的評價方式摻雜了太多的主觀因素,人為因素的影響力過強必然會導致評價結果欠缺科學性與客觀性。此外,這種停留在表達的評價方式對于心內科收集患者健康教育接受情況的信息也是非常不利的,評價結果也會欠缺參考價值。
(二)評價后續工作不到位
一般情況下,內心課進行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工作的人員多為護士群體。每一天護士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突發事件都需要護士第一時間去應對和解決,所以,護士們很難將更多的精力分散到評價效果這一工作當中來,雖然他們從患者那里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得到了一些反饋,但是,他們沒有時間去整理和分析,很多時候在詢問完之后這項工作就被暫時擱置了,當他們有時間再回頭梳理時卻發現有很多信息已經遺忘,詢問之后的整理與分析工作很難做到位。
(一)合理配置護士人員
筆者建議心內科應該根據實際工作需求來適當增加護士人員的數量,確保護士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與患者交流和溝通。護士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他們每天被手頭上的基本工作套牢,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關注到健康教育評價效果這件事情。因此,筆者建議應該盡量增加護士的數量。
(二)制定出科學明晰的健康教育效果評價量表
心內科必須要一改之前詢問式模式,要結合之前的工作經驗建立起了一套科學明晰的健康教育效果評價量表,將各種評價指標細化和量化,這樣一來,護士們在開展工作時便可有據可依,有順序的進行記錄,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得出的結果也更具參考性。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對于預防冠心病和冠心病后期康復而言至關重要,心內科必須要重視起對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與認識工作,竭盡全力去提升冠心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麗華.對冠心病患者在出院前進行集中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 . 2019(13): 251-252
【2】張軍麗.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臨床效果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