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初中語文教材中文章的篇幅明顯增多,且難度加深,這便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阻礙。并且,隨著教育環境的改善,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發揮太大的效用。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優化教學策略,爭取提升教學質量,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逐步深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與全面化的發展逐漸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核心和焦點,閱讀教學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變得更加凸顯。同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給予閱讀教學充分的重視程度,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所以,在這種新形勢、新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樹立全新的觀念和思想,轉變過去呆板、空洞的閱讀教學形式,從學生認知結構和興趣愛好出發來探索科學、高效的閱讀指導策略,以使學生愛上閱讀,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
一、選擇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選擇,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想要進行教學創新,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鉆研和實踐。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課程的設計,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語文教學的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內容時,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拓展知識面,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技巧,但是教學方式的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理解程度的深淺、學習狀態的好壞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生本教育的指導下,多媒體教學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對于本課的學習需求,以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的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首先,初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語文教學知識理論,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其次,初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結合教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宗旨,來對初中語文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因地制宜地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創新,制定具有發展性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案。
二、創造閱讀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現如今的初中學生,多數屬于活潑好動的,很少有人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閱讀的,這就給閱讀教學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因此,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應該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合理的創新教學形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進入到閱讀中,進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內容時,筆者在教學開始就對學生說:“人的一生中會擁有無數個老師,老師可以教會你做人的道理,教你知識,更好地幫助你實現自我的提升。那么,同學們,老師在你們心目中是一種什么形象呢?”而后,筆者就讓學生回憶和闡述自己對教師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都有過哪些事情讓自己難以忘懷在,自己心中教師是一個什么形象,并通過文字豐富自己心目中的教師。這樣,學生就能通過回憶,在心中繪制一張教師的藍圖,提升對教師的崇拜和個人情感。這時,筆者再帶領學生進行本節課的正式教學,就能減輕學生對《藤野先生》一文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三、構建實踐課堂,培養學生鑒賞能力
構建活動實踐的課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新課標告訴我們,教師教學一定要秉持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原則,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段特點,設置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文科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放映電影,然后鼓勵學生寫下相應的讀后感,還可以開展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活動,將國學文化與課文中的知識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為我所用,構建寓教于樂的語文教學課堂。像剪紙、剪窗花、書畫、中國畫、民族樂器演奏等各項文化形式都可以與教學融合和,增強學生的鑒賞素養,提升其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社戲》內容時,筆者就以提升學生的鑒賞素養為核心,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了文本教材中社戲表演的場景,并且根據相關影視材料選取了與文章內容類似的影視片段,同時將文本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融合進去。為了更加活躍課堂的氣氛,也是為了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模仿,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將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的場景表現出來,讓學生品味課文、品鑒中華傳統戲藝的精粹。構建活動實踐的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鑒賞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文科素養。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地實現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放緩腳步、平穩心態,認真地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形式,并找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楊軍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7(11):76-77.
[2]孟平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