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芳 尚靈恩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網絡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中廣泛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養成應有的品格和能力。本文主要以五大核心素養的時空觀念為核心,闡述了高中歷史教學如何與時俱進,依托網絡資源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網絡資源;時空觀念
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并明確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其中,時空觀念可以說是歷史學科的基本思維,其與學生學習歷史、了解歷史有很大的關系。在網絡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原則,積極創新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依托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從而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逐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時空觀念的概述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重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各項能力,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在歷史學科中,樹立時空觀念是學習歷史的基礎條件。歷史離不開特定的時間與空間,時間揭示了人的發展變化過程,在研究歷史時空的過程中,應該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根據時間的發展學習歷史,進而在人類的活動下逐步形成國家、文明、思想、技術等等,這些都離不開時空觀念的學習。學生應該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件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準確、全面地分析歷史事件的發生原因、發展規律等等。所以,教師要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本質。教師可以利用歷史圖冊、圖示、統計表等教具來強化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1]。
二、網絡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作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網絡資源在教育家教學中的應用愈加廣泛。所謂依托網絡資源,就是利用網絡中的歷史資源以及自媒體平臺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信息傳播平臺越來越多,微信、QQ等新興媒體平臺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溝通和交流的常用平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再是單方面的信息傳播,而是更加開放的交流模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也隨之增強。在現代教育中,利用這些媒體平臺,可以促進教育方式的優化和改進。尤其在歷史時空觀念教學的過程中,利用網絡平臺和網絡資源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方式,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各類網絡資源,包括制作微課、創建微信公眾號、應用QQ空間等,探索歷史教學的新方法,使歷史教學更具趣味性和生動性,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2]。
三、依托網絡資源培育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時空觀念的方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
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發展中的規律,強化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意識。為此,教師應該依托網絡資源為學生創設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且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鴉片戰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還要深度挖掘網絡資源。在虎門銷煙的過程中,林則徐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隨之這些心懷不軌的人就發動了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在講述到這段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鴉片戰爭》的短篇,同時展示《鴉片戰爭形勢圖》,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歷史情境,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空間有準確的認知,并且以此為基礎進行思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這場戰爭為什么被稱作“鴉片戰爭”。可以引用同時代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斯的名言“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以此增強學生的時代感受,使學生認識到“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二)豐富呈現手法
網絡資源具有豐富性、多樣性的特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教學的需求進行資源的整合與篩選,同時構建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網絡平臺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教師可以隨時隨地解答學生的疑問[3]。
例如,在“近代中國分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這一單元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教學需求制作微課視頻,著重體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將微課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中,使學生可以隨意下載觀看。教師也可以創建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中撰寫并發表與歷史時空觀念有關的文章,加深學生對歷史時空觀念的認知,同時促進學生其他素養的提升和進步。可以根據不同的年級設計不同的版面連接,同時滿足文科和理科不同學生的需求。在內容上,可以更傾向高考要求,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為此,教師就要篩選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視頻、文章或音樂。
(三)展開對比分析
歷史知識比較復雜,知識體系十分龐大,學生很難記住所有知識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畏難情緒。實際上,歷史知識、歷史事件之間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各個國家、各個時代歷史間的內在聯系,以時空為線索將歷史串聯在一起,使學生可以通過現象看本質。
例如,古希臘發展民主政治的時期正好對應中國的春秋戰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相同時期下不同國家文化、政治、經濟上的發展差異,探索歷史的發展規律。教師可以依托校園網或微信公眾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題研究的內容和任務,并為學生提供獲取資源材料的網站、文件等,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題的研究與分析,并將小組的研究成果發布在校園網站或論壇之中,使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課題的討論和分析之中,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也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評價和認可,從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其中,時空觀念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素養,教師可以依托網絡資源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包括利用網絡中的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源,創建網絡學習交流平臺等等。通過網絡資源的應用,既可以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楊揚.探究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9,000(013):149.
[2]陳華軍.構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新課程(下),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