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康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2020年年初,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全國大中小學推遲開學。2020年2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答記者問時一再強調:各校要保障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的質量實質等效,各在線課程平臺要全力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政策要求下,以強調實踐使用為最終目的的“航海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借助國家級航海教學資源庫平臺,完成了線上“航海英語”課程的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為適應航海行業的新趨勢、新要求,在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和全國交通航指委的指導下,聯合12所航海院校,20余家行業企業共同建立專業資源庫,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該資源庫以顆粒化資源、結構化課程、系統化設計為原則,以能學、輔教為定位,以微課、慕課、云課堂、共享機制和APP為途經。該資源庫建成之后,在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及行業內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2]。
學生居家學習,教師居家上課,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從未有過的教學體驗。在學校課堂氣氛下,教師可以統一教學安排,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查閱參考豐富的資料予以參考;學生也熟悉并適應課堂教學的模式,能夠較為順利地接受新的知識[3]。截止至2020年3月4日,在知網數據庫查到居家教學的相關文章為74篇,56篇為老年人居家教學,12篇為殘疾人居家教學,6篇為少兒居家教學。從統計上看,高職教學居家學習的資料幾乎沒有。
疫情發生得突然,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并沒有做好居家教學的準備。很多教師假期返回外地老家,回到本地后需接受社區居家隔離要求,不能出門購置需要的教學用具。在受訪的84名海運學院教師中,大部分教師缺少教學資料,僅用家用筆記本和手機作為教具的比例占到85%。如何彌補教學工具的不足,對居家教學的教師提出了很大考驗[4]。
疫情發生后,全國各地采取了一系列強制措施阻止疫情蔓延。在此期間,有學生因接觸過重點地區人員被醫學隔離,有學生被社區要求自行隔離,還有的參加一些救災活動。根據問卷調查,海運學院航海技術專業2019級2班36名學生中,30名被要求居家隔離,兩名參與了當地社區的防疫檢查活動,假期期間保持持續學習,為下學期課程預習的學生只有4名。大部分同學當前更關心的是疫情何時能夠結束,對于新學期的課程則缺少主動學習的熱情。對于居家教學新模式的教師來說,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問題[5]。
在當前疫情影響下,學生居家學習,無論心理上,還是儀態衣著上,都不能像在校園內一樣受到監管。在前期的突擊調查中,海運學院受訪的72名學生中就有23名同學有兩部以上手機,這就有可能一邊上課,一邊玩游戲;另外,35名同學表示,上課地點位于臥室內,并躺在床上聽課。從統計上看,只有21位同學,即29%的同學,表示會選擇客廳或書房作為居家上課的地點,并主動創建同課堂相當的學習環境。對于另外71%的學生,如何監督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是一個難題[6]。
在當前形勢下,重新從無到有的建立全新教學面臨巨大困難和風險,那么,優化之前校內使用過的教學平臺,使之適應當前形勢,就變成了一種可嘗試的選擇。
資源庫平臺建設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收集云端資源、建立網絡課堂教學平臺、整理反饋評價,資源庫課程框架如圖1所示。
本學期“航海英語”課程分為3個章節:Naut ical Publications,Navigational instruments,ship handing。通過直接引用和個人創建獲得音視頻資源的有252個、Presentations 32個、圖片127張以及其他中英文資料若干。另外,通過直接調用平臺數據,本團隊可以獲得本學期教授學生的個人基礎資料,并能實現教師端與學生端的準確對接,為后續教學提供了基礎[7]。
資源庫為使用者提供了兩種教學模式可以定制:線上自適應學習和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受疫情影響,本學期采用線上自適應學習+教師實時指導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分為3個部分,具體如表1所示。

圖1 資源庫課程框架

表1 課堂設計環節
通過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的統計數據,得出課程的反饋評價數據并形成統計報告。分析總結統計結果,調整課程的資源偏重點以及課堂設計的薄弱環節,以更好地為后續課程提供參考,使教學過程良性循環,相互促進。
良好的教學需要積極的互動,這是師生之間通過交互影響形成價值共識的一種教學形式。從內容和方式上講,互動往往是發散的、自由的,這也造成了一些互動并沒有產生需要的效果,在線上環境非常容易發生。在資源庫的引導下,所有的互動內容都是以云端專業知識為支點,有效平衡了師生之間的平衡,并圈定互動范圍,使整個互動過程行之有效。
現在的課堂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由于受眾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和興趣高低不同,經常看到教師在講臺上大講特講、學生在課桌上大玩特玩的現象。如果教師為此惱火,整個課堂就會鴉雀無聲,課堂效果不夠理想,其很大原因在于課堂的信息溝通太少。
互聯網時代下,去中心化的課堂團隊組織方式可以很好地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和學生各自位于互聯網的一端,彼此之間從層級上并沒有太多差別。根據信息溝通理論,如果課堂內師生人數為n,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溝通路徑為(n-1)條,去中心化的線上課堂溝通路徑為(n-1)(n-2)/2條,極大地豐富了課堂的信息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采用布置更多作業、安排更多實踐的方法,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前,疫情居家教學階段,師生彼此都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監督學習難以達到。借助資源庫平臺,首先,可以安排最優秀的教學資源,由全國各大航海院校優秀教師負責更新,其質量在國內基本上是最好的;其次,可以設定好學習的標尺,通過技術手段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適當講解,達到靈活掌握的目的;最后,可以查看后臺統計數據,資源庫平臺所有數據都可以導出,并進行分析,包括:學生的學習路徑、學習時間、學習平臺等,便于教師調整教學計劃,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被關注到。
航海是一門實踐性的技術,主要的對外交流方式就是在封閉的空間對外界的無線電傳輸,對于本專業學生來說,疫情也許是一次很好的實景化實踐經驗。為此,本教學團隊通過教學資源庫,為授課學生安排了實景化的沉浸體驗,通過技術手段和有序的課堂安排,將課程內容融入實景化教學中,學生反響強烈。從本學期階段性測試來看,線上的實景化教學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疫情期間,正常的課堂教學被迫停止,線上教學的教學模式對于師生來說都是處于探索時期。本專業通過前期建設的資源庫平臺,建立了適合“航海英語”課程教學的課堂體系,從短期來看,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此期間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師生端網絡延遲時間不同、個別同學刻意使用作弊軟件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假象。從總體上來看,目前進行的教學活動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桎梏,為創新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有一定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