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星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港務校區),陜西 西安 710026)
與學術型課程教學不同,高職院校電氣化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強調應用類型,但是又無法體現出人才的屬性特征,所以,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技能、創新型應用能力的人才。在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中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充分挖掘“翻轉課堂”的教學優勢,讓學生在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下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社會競爭力。
高職院校中,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撰寫任務書、整理歸納課堂上的學習資料、搭建網絡學習平臺等。高職院校的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因此,在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中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具體要做到:(1)撰寫任務書,便于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自主學習。在正式開始教學前,學生按照實際的教學任務提前在網絡平臺上開始學習,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與引導,學生之間還能夠探討。(2)整理歸納課堂上的學習資料,“翻轉課堂”是一種加強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批判思維,并且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1]。(3)搭建網絡學習平臺,讓師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互動,同時,建立網上學習評價系統,便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中的實操課集基礎性與技術性于一體。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中普遍運用“項目教學法”“行動導向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主要以典型的學習任務作為引導,學生的主要目標是完成任務,進行實操訓練。不過,在實際教學時,經常因為上課時間有限,教師無法用一節課時間完成所提出的任務,造成學生在學習技能與知識方面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學生學習和了解的技能與知識在持續增加,課時不足將會是一種常態化現象。為了提升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在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中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翻轉課堂”促使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識,加強課堂上的溝通交流,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找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源于:(1)學生內心的認知需要;(2)學生自身的情感需要;(3)學生想要被肯定、獲得成功、得到利益的需要。教師要充分考慮高職院校學生各自的特點,針對某個教學環節或重、難點題型,制作簡短的微視頻、PPT課件、與知識點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學習。在課程設計上,設定一些需要學生獨立思考才能解決問題的教學情境,讓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現有水平之間有一定的跨度,進而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在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相關課程時,教師提前在班級群內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觀看自動控制技術的實操視頻,學生可以針對視頻中不懂的內容進行提問,教師及時回答,并布置電子作業。電子作業足以讓教師掌握學生當前的學習進度,如果發現有學生的學習進度較慢,教師可以進行單獨輔導。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教學主體,而是更注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既能夠根據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隨意提問,向教師和同學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能和同學交流學習心得,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在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中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需要在正式上課前將知識通過互聯網發送到學生手中,教師可以使用圖片、文本、短視頻等方式,統稱為學習指南。
教師制作學習指南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程度,因此,一定要在設計學習指南方面下功夫。如何界定學習指南的好壞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好的學習指南可以讓學生看到下一單元或下節課要學習的技能與知識點、技能點的外延與內涵。教師需要根據涉及的操作內容錄制短視頻,讓學生在正式上課前就能了解相關操作[2]。
在設計相關課程的第一節學習指南時,把操作圖拍成實際照片,如圖1所示,學生容易被照片吸引注意力,開始查閱實際操作的相關資料與注意事項,并提前預習本節課的內容。在課前準備時,學生會收到教師發來的操作技能短視頻,通常以3~5 min為一個單位,重點示范講解本堂課的核心技能點。針對較為復雜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用鏈接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網絡閱讀資源,或者把鏈接制作成二維碼,學生只需要掃一掃,就能夠學習難點內容。

圖1 電力電子技術操作
教師在設計教學課堂活動時,必須要運用會話、情境、協作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內化本堂課所學的技能與知識。(1)驅動任務。教師要綜合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來介紹本堂課的設置背景,提示學生完成任務可能會用到的新知,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2)實施任務。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是讓學生自行操作實訓任務。信息資源與技術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學生可以用相互協作或自主探究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師只需要將“領路人”的作用充分發揮,根據學生的動態給予相應指導,讓學生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探索。(3)交流成果。在學生協作學習、獨立探索后,完成實訓任務。同時,學生要在課堂上跟教師和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分享成功后的喜悅。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作品以短視頻或圖片的形式上傳到網絡平臺,讓同學與教師能夠在網絡上觀看,在課堂或論壇上評價和討論。(4)評價反饋。教師、同學、學習者自己即可完成對“翻轉課堂”的評價,既包括的學習結果的評價,還包括為學生建立的學習檔案。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做到自我與他人評價、定量與定性評價、總結性與形成性評價、小組與個人評價的充分結合。評價內容可以包括諸多方面,例如:成果展示、獨立學習時的表現、團隊協作中的個人表現、時間安排等[3]。評價結果主要是強調學生的自我小結、實訓任務的完成情況、知識技能的實際掌握程度、課前學習等在檔案中的記錄情況。(5)完善修改。教師與同學都要對作品進行評價,并給出合理建議,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完善作品,同時,做好修改記錄。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也成為培養和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在課下將傳遞知識,讓學生能夠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知識;將內化知識的過程放在課堂上,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環境中,能夠發掘與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最終內化成學生自身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