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嫻 倪 莉
(西昌市安寧中心衛生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本次研究的案例為為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三年間的患高熱驚厥患的兒童住院及門診的實際案例,共274例,其中,男孩156例,女孩118例;年齡最大7歲,最小3個月,其中年齡在1-3歲的患兒居多,在這些患兒中驚厥發作時體溫在38.5-39℃之間的有121例,體溫在39.1-40℃之間的有138例,40.1℃以上有14例。這些患兒來到我院后,經過我院的精心護理和治療,以及與患兒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得知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高熱驚厥患兒病愈出院的康復率達到了97.1%。而未能康復出院的主要是由于患兒家長未聽從我院醫護人員的指導,并拒絕聽從護理人員的護理建議,對患兒的護理工作未做周全而導致的。
通過對患高熱驚厥的患兒進行統計,我院所有高熱驚厥兒童的腋下溫度均處于38.5~40.5℃之間,并且大多數患者均表現出突然起病、體溫迅速上升,驚厥發作時,個人意識喪失,頭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視、口吐白沫、牙關咬緊、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陣攣性抽搐,部分強直性抽搐嚴重者出現了頸項強直,面部青紫及大量出汗,部分有大小便失禁,一旦發作將會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很少超過十五分鐘)后自行停止,甚至也隨之恢復正常,但也有病情較輕的少部分患者僅表現為強直性發作。部分嬰幼兒患病時僅表現口角和眼角的抽動,或者是一側抽動或雙側肢體的交換抽動。
血生化結果高熱驚厥組血清鈉較發熱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高熱驚厥組血清鉀較發熱對照組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熱驚厥組血糖較發熱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血清鈉、鉀、血糖水平比較
4.1 做好基礎護理。對于高熱驚厥的患兒,病發時做好基礎護理是幫助患兒及早康復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及時測量患兒的體溫和呼吸狀況、血壓變化情況以及神智情況,并對患兒的這些身心情況的變化做好相關的記錄,以便及時了解患兒的情況,為及時對病發患兒的治療做好準備,方便醫生的治療。一旦發現小兒有高熱驚厥的現象時,護理人員要及時的清除患兒呼吸道以及口鼻中的嘔吐物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吸入性肺炎,同時讓患兒平臥或者是保持頭部向一側,避免出現嘔吐物堵塞的狀況。此外,醫護人員要為患者營造一個溫和、安靜的環境,避免患者受到強光和噪音的干擾同時將病室溫度盡量控制在18~22°C,濕度調控在55%~65%,為患兒創造更利于康復的醫療環境。再者,在對患兒進行護理時要注意減少過度的強震力對患兒的傷害,所以各項治療及護理操作應輕柔,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患兒的搬動。同時還要注意在患者病床旁邊安裝好相關的安全防護欄,以防止患兒不慎墜床而導致不良后果,從而導致治療成效減緩和治療的難度增加。最后,對于小兒高熱驚厥患者,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的營養性、結構性和適宜性。大多數情況下患兒的事物應以流質或者半流質等易吸收和消化的食物為主。同時還要應適當的增加患兒的飲水量以減少和避免患兒虛脫,但在驚厥發作時,要禁止飲食,只有等待病情穩定后,才可以進食。
4.2 對癥護理。正對小兒驚厥的情況,醫護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的采取護理措施,如驚厥停止后,要盡量少搬動孩子,可以用手指捏或按壓合谷、人中、內關等穴位2~3分鐘,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以免刺激孩子再發生抽搐。驚厥發生時,要立即去除枕頭使孩子仰臥,頭稍向后仰或者讓孩子頭偏向一側,保持患兒的呼吸通暢。此外,可以采用一定的物理療法,對患兒進行物理降溫以減少高熱對孩子的過度刺激,比如在孩子的前額、手心、大腿根部放置冷毛巾或冰袋。還可以用30%的酒精大靜脈走行處如頸部、兩側腋下、肘窩、大腿根部進行擦浴,擦到局部皮膚發紅。
4.3 預防護理。對于高熱驚厥病,我們更提倡以預防為主,以減少孩子患病的痛苦,所以,對于無患病史的患兒,平時家長要注意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增強孩子的體質,同時讓孩子逐漸適應外界環境的冷熱變化,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并且面對外界環境變化時,家長還要注意適當調整孩子的穿著,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防止感冒。而對于有病史的兒童,當孩子一旦發熱時,要及時、盡快的采取有效措施將患兒的體溫控制在38℃以下,維持生命體征。病在家中常備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解熱退燒的藥品,以減少孩子患病時的痛苦和家長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