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強
(四川省閬中中學校 四川 閬中 637400)
近些年,我國的高考制度不斷改革,對學生的考查內容不斷更新,無論是考察的內容還是形式都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高考地理景觀圖成為了一種常考的試題,并且所占的分值也是相當的高。既然這類問題占有一定的分值,那么我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開展針對性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提升自身的成績和綜合能力。高考地理中所說的景觀圖主要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實物景觀圖像,景觀圖不是地圖,與地圖有明顯的區別,他不是用符合來表示地理事物的,而是通過一定的畫面呈現相應的事物,這類景觀圖試題主要考察的就是我們學生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對事物的描述能力等等。筆者結合近些年高考地理牽扯到的景觀圖試題展開了研究,一般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他們分門別類,比如依據景觀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所屬領域,分為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根據景觀圖獲得的技術手段,可分為攝影圖、素描圖、衛星影像圖等;依據景觀圖所反映地理要素的多少,有綜合地理景觀圖和專題性地理景觀圖。
對于高考地理牽扯到的景觀圖問題來說,看到景觀圖之后不要急于判斷和解答問題,首先要依據景觀圖,認真的觀察和分析,找到所學的知識點,練習相關的學習內容,再結合問題展開思考和聯想,找準景觀圖中的已給信息,判定相關的地理要素,然后在尋求答案。確定問題的答案之后,要反過來及時的檢查,看是不是符合題干和景觀圖。

對于高考地理涉及到的景觀圖,首先我們自己必須依據景觀圖判定地理位置,這也是做題的關鍵和基礎。我們可以根據特定地域環境表現出的特殊的景觀外貌特征和地理景觀的地域性、固定性或穩定性,來判斷景觀的區域位置。
經典案例1:如圖所示,我國的長江大橋建設可謂宏偉: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橋基、最高橋塔和最長拉索。建造該橋經歷的挑戰是氣象條件差(面臨臺風等的威脅)、水文條件復雜(江面寬,水深,浪高)、基巖埋藏深(達300米)、航運密度高等。據此完成1~2題。

(1)該大橋位于( )A.湖北 B.江西 C.安徽 D.江蘇
(2)該橋主跨度大是為了( )
A.保證通航順暢 B.降低施工成本 C.減輕臺風影響 D.緩和海潮沖擊
【解析分析】 通過觀察和分析景觀圖,在認真閱讀給出的兩個問題,考察的核心就非常明顯了,那就是重點考察我們學生對長江大橋的空間定位能力和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對于第1題,由材料中“最大主跨(1088米)”“ 面臨臺風等的威脅”“ 江面寬,水深,浪高”“ 基巖埋藏深”等信息可知,長江此河段具有以下特征:①位于長江下游河段,江面寬廣;②經常受到臺風威脅,位于我國東南沿海;③位于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積量大。所以答案是D。至于第2題,此河段航運密度高,橋梁跨度越大越有利于大型輪船的順暢航行,故A正確;跨度越大,工程量投入越大,施工成本越大,故B錯誤;跨度越大,受臺風的危害越大,故C錯誤;D項與題干無關。
經典案例2:到2010年底,我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約 7500千米。下圖顯示我國某段高速鐵路景觀。據此完成1~2題。

(1)為了保持列車高速運行,高速鐵路選線時首要考慮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質 C.氣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區,建筑高速鐵路時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為了?( )A.減少噪音擾民 B.較少占用耕 C.縮短運營里程 D.保護野生動物
【解析分析】對于此類問題的解法,我們可以通過給出的高鐵景觀圖認真分析,讓學生找出問題考察的核心,那就是通過這道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認識到環境和工程建設的關系,也就是告訴學生,不要破壞環境,不要以犧牲換進來換取工程建設,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講究工程施工的科學性,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對于第1題,解答問題的關鍵就是判定什么是影響速度的首要因素,那么答案自然就知道了,那就是地形因素,答案很明顯就是A。至于第2題,由于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口的分布不均勻,對于平原地區來說,人口的密度非常的大,而耕地人均相對較少,所以重要的就是保護耕地,這也是我國的大政方針。為此,答案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