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s)是中老年患者腰背疼痛的主要致病因素,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OVCFs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多數患者并未及時就診得到有效治療,一般使用鎮痛劑緩解疼痛,但長期使用極易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而臨床對于OVCFs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療,主要重視臥床休息,但并未迅速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同時下床活動后還能導致椎體進一步壓縮,造成疼痛及椎體后凸加重[1]。有報道顯示[2]經皮椎體形成術(PVP)應用廣泛,已逐漸成為治療疼痛性OVCFs的標準療法,該療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后凸畸形,迅速緩解疼痛。但由于骨質疏松嚴重程度、椎體皮質完整度、操作技術及骨水泥注入時機和注入量等常導致PVP術后并發癥。近年來隨著對我國傳統醫學的深入研究,應用獨活寄生湯治療骨質疏松癥、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受到廣泛關注。本次研究以PVP術后口服獨活寄生湯治療OVCFs患者,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及骨代謝狀態的變化,觀察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應用獨活寄生湯聯合PVP治療OVCFs提供更多臨床數據,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療并行PVP術的80例OVCFs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研究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6~80歲,平均(60.8±7.6)歲;病程2~6個月,平均(3.1±1.1)個月。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55~78歲,平均(61.2±7.4)歲;病程1~6個月,平均(2.9±1.2)個月。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及骨密度測定(OEXA)確診為骨質疏松性新鮮骨折[3]。
1.3 納入標準①有明顯骨折壓痛感;②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為單個椎體壓縮性骨折,神經未受椎體壓迫;③年齡在55~80歲;④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⑥近期1個月內未服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者,且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無過敏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行PVP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取俯臥位,術前行CT薄層掃描,測量標記進針點并穿刺,帶骨水泥處于牙膏期時緩慢推注,密切關注骨水泥彌散狀況,避免骨水泥滲漏。注射完畢后局部壓迫5 min止血并用無菌敷料覆蓋針孔。術后恢復期囑患者臥硬板床,受傷部位墊軟墊,使腰背后伸,并在醫生指導下逐漸開展康復訓練。共觀察3個月。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獨活寄生湯治療。具體方藥如下:獨活12 g,桑寄生12 g,杜仲10 g,牛膝10 g,秦艽10 g,茯苓10 g,川芎10 g,當歸10 g,肉桂9 g,防風9 g,人參9 g,芍藥9 g,熟地黃9 g,甘草6 g,細辛3 g。上藥加水1000 ml取汁300 ml,早中晚溫服,1劑/d,1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4.2 觀察指標記錄2組患者骨愈合情況(骨痂生長情況),觀察治療前、治療4周后2組患者骨代謝情況(BGP、ALP、TRAP、U-Ca2+、U-HYP)差異。①評定標準采集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患者晨起空腹血樣,經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BGP、ALP、TRAP水平;取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患者晨尿,使用鄰甲酚酞絡合酮法檢測患者U-Ca2+,使用改良氯安丁法測定患者U-HYP,U-Ca2+、U-HYP指標均經肌酐(Cr)量校正。②骨折愈合情況評定[4]:根據影像檢測結果評定,根據骨折斷端邊緣清晰度、估計密度、骨痂量及骨痂邊緣清晰度進行評價。見表1。

表1 影像檢測對應骨折愈合情況
1.4.3 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對于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骨愈合情況比較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良好,多為Ⅲ、Ⅳ級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比較 (例,%)
2.2 2組患者骨代謝情況比較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骨形成指標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骨吸收指標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骨代謝情況比較 (例,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OVCFs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創傷表現。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趨勢下,骨質疏松癥引起的OVCFs已成為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老年女性面臨鈣的流失更為突出,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嚴重負擔[5]。生活中多數OVCFs患者并未及時就診得到有效治療,常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現不可治愈性疼痛及后凸椎體壓縮等并發癥。目前,PKP已在臨床廣泛使用,它能有效校正患者后凸畸形,具有止痛快及近期療效顯著等特點。但術后常需服用藥物延緩骨質疏松,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6]。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該病屬中醫學“痹證”范疇,中醫理論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長發育有賴于腎精的濡養及推動,髓藏于骨內,髓足則骨強。老年患者脾胃功能下降,脾虛運化無力,氣血生化無源,不能推動氣血津液濡養臟腑,最終導致瘀阻經絡[7]。因此中醫治療常以補腎健骨、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
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風濕、止痹痛、補肝腎、益氣血的功效,臨床常用于治療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等引起的骨關節疾病。本次研究對患者骨折愈合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多為Ⅲ、Ⅳ級患者。分析原因可能與獨活寄生湯具有活血通絡、益氣養血、滋補肝腎的作用有關。方中君藥獨活、桑寄生能祛風除濕、養血活絡、通痹止痛;臣藥牛膝、杜仲、熟地黃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川芎、芍藥補血活血;佐以人參、茯苓益氣健脾、祛風除濕,細辛祛風止痛,肉桂散寒止痛;使藥秦艽、防風解表祛風;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標本兼顧,扶正祛邪合用,對于風寒濕痹證有顯著功效。同時,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8],獨活寄生湯具有顯著的抗炎、鎮痛作用,同時還能改善微循環,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血液循環。《千金要方·骨極》記載:“骨極者,主骨也,腎應骨,骨與腎合……若腎病則骨極……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說明了骨質疏松與脾腎關系密切。通過滋補肝腎,健脾滲濕,能有效促進機體精血津液的輸布代謝,濡養全身,促進骨折愈合。U-Ca2+、U-HYP可以反映骨有機鹽及無機鹽的吸收狀況。BGP是由成骨細胞分泌的活性多肽,在調節骨代謝中起重要作用,而ALP是反映成骨細胞分化的特異性標志之一,二者對骨質疏松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價值[9]。本次研究對患者骨代謝狀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研究組患者骨形成指標均高于對照組,骨吸收指標均低于對照組。這可能與方中牛膝、杜仲、熟地黃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作用有關。同時熟地黃提取物還能影響骨形成與骨吸收的偶聯,抑制破壞骨細胞的生成及活性[10]。說明獨活寄生湯能有效提高BGP水平,調節鈣磷代謝,減少Ca2+流失,促進骨形成。
綜上所述,PVP術后口服獨活寄生湯能有效改善OVCFs患者骨代謝狀況,加速骨形成,有效促進骨愈合。